241:投机客
241:投机客 (第2/2页)他的目光,在圈子里逡巡了很久,最终,落在了冯晓刚身上。
上午,董坪约了冯晓刚在东四附近一家私密性不错的茶室见面。
包间里,紫砂壶咕嘟咕嘟地冒着热气,茶香氤氲。
董坪不紧不慢地烫着杯子,语气平和得像是在聊家常:“晓刚,最近忙什么呢?”
冯晓刚心里跟明镜似的,知道这绝不是一次普通的闲谈。
他搓了搓手,带着点自嘲的口吻道:“还能忙啥?老本行呗,给中心拍点电视电影,糊口饭吃。”
“我看了你去年拍的那部《情殇》。”
董坪推过来一杯澄黄的茶汤:“节奏把握得不错,家长里短的那点事儿,拍得挺有味道。收视率听说也挺好?”
“还行,主要是本子扎实,老百姓爱看。”冯晓刚含糊地应着,心里却在快速盘算着对方的意图。
“是啊,老百姓爱看,这就是本事。”董坪抿了口茶,话锋一转,声音压低了些:“晓刚,你不觉得,现在这市场,有点意思了吗?”
冯晓刚心里一动,抬眼看向董坪。
董坪身体微微前倾,镜片后的目光变得锐利起来:“中影那边,韩三坪搞出的动静不小啊。进口片说停就全停了,摆明了是要举全国之力,把国产电影这面大旗给扛起来。这是大势!”
他顿了顿,观察着冯晓刚的反应,继续道:“王盛那小子,搞的那部《垫底辣妹》,我打听过了,截止目前,首周票房一千五百万!这还只是在有限的几个市场,而且盗版已经满天飞的情况下。这说明什么?说明市场渴求国产片,尤其是这种接地气、有共鸣的商业类型片!”
冯晓刚的呼吸不由得急促了几分。
董坪说的这些,他何尝不知道?
每次看到关于《垫底辣妹》票房和《绝代双骄》收视率的报道,他心里都跟猫抓似的,又是羡慕,又是不服。
“他王盛能搞,我们为什么不能搞?”董坪的声音带着一种蛊惑力:“电视电影你拍得熟门熟路了,对老百姓的喜好,你冯晓刚心里没杆秤?把那份能耐,用到影院电影上,未必就比他差!”
这话算是说到了冯晓刚的心坎里。
他猛地灌了一口茶,滚烫的茶水顺着喉咙下去,仿佛也把他心里那点不甘和野心给烫活了。
“董总,您的意思是……?”冯晓刚的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颤抖。
董坪笑了,那是一种成竹在胸的笑:“我的意思很简单。我想投资你,拍一部能上影院的,正儿八经的商业片!就瞄准年底的贺岁档!”
“贺岁档?”冯晓刚眼睛一亮。
“对!贺岁档!”董坪肯定地点头:“现在进口片没了,市场空出一大块。中影那边要树立国产片的标杆,韩三坪肯定希望看到更多成功的商业案例。这时候我们跟上,拍一部热闹的、喜庆的、老百姓爱看的贺岁片,天时、地利、人和,至少占了一半!”
他看着冯晓刚眼中骤然燃起的火焰,知道火候差不多了。
“晓刚,咱们合作。我负责搞定资金、发行,还有跟中影、跟各方面打交道。
你呢,就拿出你的看家本事,攒一个好本子,组织一个好班子,把片子给我拍得漂漂亮亮的!怎么样?”
冯晓刚只觉得一股热血直冲头顶,憋屈了近三年的郁气,似乎在这一刻找到了宣泄的出口。
他几乎没有任何犹豫,重重地一拍大腿:
“干!董总,有您这句话,我冯晓刚就是把这条命豁出去,也给您捣腾出一部像样的贺岁片来!”
两只手紧紧握在了一起。
一方是渴望培养自己嫡系、在变革市场中分一杯羹的精明投机客。
一方是蛰伏已久、迫切想要证明自己、重返荣耀的失意导演。
在这一九九九年的盛夏尾声,基于最现实的利益考量和对市场风向的敏锐捕捉,他们一拍即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