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章 生辰新策
第二十六章 生辰新策 (第2/2页)“陛下来了。”她轻声说道,声音如同春风拂过琴弦,自然而然地走上前,接过他解下的、沾染着室外寒气的玄色披风,触手一片冰凉,让她心头微紧。
“嗯。”慕容云泽低低应了一声,声音带着浓重的、无法掩饰的倦意,甚至有些沙哑。他任由她接过披风,顺势在暖榻上坐下,习惯性地抬手揉着发胀刺痛的太阳穴,“今日事多,来晚了。你…怎么还没歇息?”他抬眼看了看她,目光因疲惫而显得有些涣散。
“臣妾在等陛下。”夏玉溪示意锦书去端参茶,自己则走到他身边,语气温和却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期待,“陛下今日…忙碌之余,可曾觉得…有什么不同?”
慕容云泽闻言,微微一怔,接过锦书奉上的热茶,茫然地看向她,又下意识地环顾了一下四周。殿内陈设依旧,烛火明亮,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安神的檀香,与平日并无二致。“不同?”他蹙了蹙眉,努力在疲惫的大脑中搜索着,“政务繁杂,一如往日,并无…并无什么不同。”他确实完全忘记了。
夏玉溪看着他全然忘却、甚至有些困惑的模样,心中又是好笑,又是涌起一阵细密的心疼。她不再卖关子,对锦书使了个眼色。锦书会意,悄无声息地退下,不一会儿,双手捧着一个红木托盘,小心翼翼地走了进来。托盘上放着一只晶莹剔透的青花瓷碗,碗中盛着热气腾腾、汤色清亮见底的面条,根根分明,细长匀称,上面静静地卧着一个煎得恰到好处、边缘焦黄、蛋黄犹嫩的荷包蛋,并点缀着几根翠绿欲滴的青菜心,简单的搭配,却散发着质朴而诱人的食物香气。
“陛下,”夏玉溪从锦书手中接过托盘,将面碗轻轻放在慕容云泽面前的紫檀木矮几上,声音轻柔得像是在呵护一件易碎的珍宝,却又带着一丝不容置疑的坚持,“今日是八月九日,您的生辰。国丧期间,不宜庆贺,臣妾明白。但这一碗长寿面,是民间最朴素的习俗,也是臣妾的一点…微不足道的心意。愿陛下龙体康健,福寿绵长,愿我大胤江山,永固安宁。”她的话语诚恳而真挚,没有任何华丽的辞藻,却比任何祝词都更能打动人心。
慕容云泽的目光,从夏玉溪的脸上,缓缓移到了面前那碗朴素却冒着氤氲热气的面条上。氤氲的白气模糊了他眼前的视线,也仿佛瞬间模糊了这些日子以来积压在心头的一切疲惫、紧绷与阴霾。八月九日…他的生辰…经她一提,那个被刻意遗忘在政务与哀思深处的日期,才猛地清晰起来。他…竟然真的忘了。在这举国皆哀、内外事务千头万绪、压得他几乎喘不过气的时刻,竟然还有人…记得。记得这个只属于他个人的日子。并且,不是用那些虚浮的礼节,而是用了这样一碗带着民间烟火气息、饱含着最朴素、最真挚祝福的长寿面。
他抬起头,再次看向夏玉溪。烛光下,她清澈的眼眸中盛满了毫不掩饰的关切与温暖,那目光仿佛具有某种魔力,能悄然融化坚冰。一股难以言喻的、强烈的暖流,毫无预兆地冲垮了他心头的层层设防,瞬间涌遍四肢百骸,让他喉头一阵发紧,竟有些哽咽。他张了张嘴,声音带着明显的沙哑和一丝不易察觉的颤抖:“你…你还记得?”
“臣妾一直都记得。”夏玉溪微笑着,将一双打磨光滑的乌木筷子递到他手中,指尖不经意间触碰到他微凉的皮肤,带来一丝暖意,“陛下快趁热吃吧,面凉了就坨了。这面…是臣妾亲手和的,亲手抻的。”她补充道,语气中带着一丝小小的自豪和期待。
慕容云泽接过筷子,手指微微收紧。他低头看着那碗面,清澈的汤,雪白的面,嫩黄的蛋,碧绿的菜,色彩简单,却构成了一幅无比温暖的画面。他沉默了片刻,仿佛在平息内心的波澜,然后,他拿起筷子,小心翼翼地夹起一箸面条,在嘴边轻轻吹了吹,送入口中。面条爽滑劲道,带着面粉天然的香气,汤汁鲜美醇厚,是精心熬制的鸡汤底,简单的调味,却恰到好处地抚慰了疲惫的味蕾和心灵。他吃得很快,却并不显得粗鲁,每一口都似乎带着一种珍惜的意味。最后,他连汤都喝得干干净净,碗底只余几点清亮的油花。
放下碗筷,他长长地、舒坦地吁了一口气,仿佛将胸中的浊气都吐了出来,眉宇间那刀刻般的倦意似乎真的消散了几分,紧绷的脸部线条也柔和了许多。他看向夏玉溪,目光是这些日子以来罕见的柔和,甚至还带着一丝浅浅的、真实的笑意:“谢谢你的面,溪儿。”在只有他们二人的私下场合,他卸下了帝王的身份,不经意间又唤出了那个亲昵的称呼。
夏玉溪脸颊微红,心中像是浸了蜜糖一般,甜丝丝的,所有的精心准备在这一刻都得到了最好的回报。她让锦书轻手轻脚地撤下面碗,然后,从自己宽大的袖袋中,取出了那个她耗费了数个日夜心血、用素色锦缎仔细包裹着的小册子。她的神情也随之变得认真而庄重起来。
“陛下,除了那碗面,臣妾…还有一份生辰礼,想献给陛下。”她双手将册子奉上,姿态恭敬,语气却带着几分忐忑与期待,“臣妾近日跟随苏嬷嬷学习理账,深感宫中乃至天下账目管理,所沿用之法颇为繁复古旧,记账、核账、算账,皆耗时耗力,且易生纰漏,给奸猾之辈留下可乘之机。臣妾偶然…偶然翻阅一些杂书古籍,见有异邦计数之法,称其简捷异常,利于速算防弊,便心生好奇,尝试着结合宫中实务,加以验证、推演与整理,汇集成册,名为《理财稽要简法》。此乃臣妾一点愚见,粗浅不堪,不知…是否对陛下日后处理财政审计等政务,能有些许…微末的助益?若其中有不当或谬误之处,还请陛下不吝指点。”她将自己的“创作”过程轻描淡写,极力淡化其超前性,将姿态放得极低。
慕容云泽有些惊讶地接过这本看起来并不起眼的小册子。他本以为会是绣品、诗词或者她亲手做的什么小物件,万没想到竟是一本看似实用、与政务相关的册子。他带着几分好奇,还有一丝因那碗面而带来的放松心情,解开了封面的锦缎系带,翻开了第一页。
起初,他只是带着些许随意和审视的目光浏览着。但很快,他漫不经心的表情消失了,目光被册子中的内容牢牢吸引,变得越来越专注,越来越锐利!那些被称为“简码”的符号,书写起来远比“壹贰叁肆”简便快捷,易于排列对比;那些清晰的表格样式,将杂乱的数据分门别类,使得收支、项目、人员情况一目了然,极大地提高了查阅和管理的效率;尤其是那“九九诀”,他本身就是天资聪颖之人,稍一推演运算,便立刻意识到了其在计算方面的巨大优势!可以想象,在户部核算全国田赋、税银,工部审计大型工程款项,兵部计算粮草军需时,若能熟练掌握此法,将节省多少时间?减少多少错误?堵住多少漏洞?
他越看越是心惊,越看越是激动,手指无意识地轻轻敲击着桌面,节奏越来越快,眼中闪烁着如同发现稀世珍宝般的灼热光芒!这哪里是“些许助益”?这简直是颠覆性的、足以革新旧有管理模式的神兵利器!若能将此法在户部、工部乃至全国各级官府中推广开来,用于管理国库收支、核算各项赋税、审计工程款项、考核官员政绩……其带来的行政效率提升、财政漏洞堵塞、以及由此产生的廉政效益,将是难以估量的!这对他眼下正致力于整顿吏治、开源节流、稳固财政的新朝而言,无疑是雪中送炭,甚至可称得上是治国良策!
他猛地从榻上站起身,手中紧紧攥着那本轻飘飘的小册子,仿佛握着千钧重宝,激动地在殿内踱了两步,又猛地转回身,目光灼灼地看向夏玉溪,充满了难以置信的狂喜与深深的探究:“溪儿!这…这些方法,你…你究竟是从何而来?竟有如此…如此妙用!简直是…简直是奇思妙想,利国利民!”
夏玉溪心中早有准备,见他反应如此激烈且正面,心中悬着的大石终于落下,取而代之的是巨大的喜悦和成就感。她按照精心准备好的说辞,从容而谦逊地答道:“回陛下,臣妾惶恐。臣妾方才说了,只是偶然在一本前朝流传下来的、作者已不可考的杂家笔记残卷中看到的,说是海外番商为便于行商结算所用之法。臣妾觉得新奇有趣,便默记了下来。近日学习理账,深感传统方法之繁琐,于是尝试着用此法验算宫中一些日常用度,果然简便快捷许多,且不易出错。臣妾不敢藏私,故斗胆加以整理、注解,才敢呈于陛下御览。陛下觉得…真的有用吗?”她最后一句,带着恰到好处的忐忑和求证之意。
“有用!太有用了!何止是有用!”慕容云泽激动地走回她面前,一把握住她的双手,力道很大,甚至有些颤抖,眼中充满了兴奋、赞赏以及一种发现宝藏般的巨大喜悦,“溪儿,你可知,朕近日正为户部账目繁杂、核算缓慢、旧弊难除而焦心不已!各地税银账册堆积如山,审计一遍往往耗时数月,且易有疏漏!此法正解朕燃眉之急!若推行得当,于国于民,功莫大焉!你……你真是朕的福星!是上天赐予朕的瑰宝!”
他快步走回夏玉溪面前,握住她的双手,力道很大,眼中充满了兴奋与赞赏:“朕一直苦于户部账目繁杂,核算缓慢,易生弊端!此法正解朕燃眉之急!你真是朕的福星!”
他毫不吝啬的、发自内心的赞誉,让夏玉溪脸颊绯红,心中充满了难以言喻的满足感和幸福感。她的礼物,不仅送到了他的心坎上,更可能真正地帮助到他,帮助到这个国家
“陛下过誉了,臣妾只是尽己所能,希望能为陛下分忧万一。”她谦逊地低下头,脸颊绯红。
慕容云泽深深地看着她,心中激荡不已。他没想到,在他最为疲惫、压力最大的时候,是这个看似柔弱的女子,用一碗温暖的长寿面和一本堪称“治国利器”的小册子,给了他最大的慰藉与支持。她不仅记得他的生辰,更懂得他真正的困境在哪里,并能以如此巧妙的方式提供帮助。这份心思,这份智慧,远超任何奇珍异宝!
“溪儿,”他声音低沉,带着前所未有的郑重,“这份礼物,朕收下了。朕会立刻召集户部、工部的能臣干吏,仔细研习此法,尽快推行试用。待成效显著,便颁行天下!”
这一晚,慕容云泽一扫连日来的阴霾与疲惫,与夏玉溪就册子中的方法讨论了许久,问了许多细节,夏玉溪都一一耐心解答。直到夜深,他才依依不舍地离去,离去时,手中紧紧握着那本《理财稽要简法》,步伐都轻快了许多。
接下来的日子,慕容云泽果然雷厉风行。他秘密召集了少数几位心腹大臣和精通算学的官员,亲自讲解演示《理财稽要简法》。起初,这些官员也对此等“奇技淫巧”抱有疑虑,但在慕容云泽的坚持和实际演算对比下,他们很快就被其高效便捷所折服。试用首先在户部的一个清吏司进行,用于核算某一项漕粮账目,结果令人震惊,原本需要数日才能核完的账目,采用新法后,竟在半日内便清晰无误地完成!
消息传出,朝野震动!慕容云泽趁热打铁,逐步在户部、工部等要害部门推广此法,并下令编纂详细的教程,准备向全国推广。虽然过程中也遇到了一些守旧派的阻力,但在实实在在的效率提升面前,那些反对的声音很快便偃旗息鼓。这一举措,不仅极大地提升了行政效率,堵住了许多财务漏洞,也为慕容云泽赢得了“务实”、“锐意革新”的美誉,进一步巩固了他的权威。
而这一切的源头,都来自于漱玉轩中,那个在国丧期的帝王生辰夜里,送出的一份看似不起眼、却蕴含巨大能量的特殊礼物。慕容云泽没有公开褒奖夏玉溪,但他心中比谁都清楚这份礼物的价值。他看向她的目光中,除了原有的情意,更多了一份发自内心的尊重与倚重。
夏玉溪也为此感到由衷的高兴。她不仅帮助了自己心爱之人,也仿佛为这个时代注入了一丝微小的、却可能产生深远影响的变革之力。在这深宫之中,她找到了属于自己的、独特的价值所在。
十七岁的生辰,在国丧的阴影下,没有盛宴,没有歌舞,只有一碗长寿面,一本小册子,却成了慕容云泽记忆中最温暖、也最具意义的一个生日。而夏玉溪的这份礼物,如同投入湖面的一颗石子,其涟漪,正悄然扩散,即将影响整个帝国的运转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