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许易同志,你需要帮助吗?
第34章 许易同志,你需要帮助吗? (第1/2页)李安不是没见过大场面的人。
省里投资百亿的重点项目,国外技术领先的工业园区,他都带队考察过。
那些地方的现代化与科技感,曾一度让他为河源县的落后而感到焦虑。
但眼前这座建筑,依旧带给了他一种前所未有、直击灵魂的震撼。
“李书记,这边请。”
许易的声音将众人从失神中唤醒。
一行人怀着复杂的心情,跟随着许易,走到了那扇浑然一体的巨大金属门前。
没有钥匙孔,没有把手。
就在众人疑惑该如何进入时,许易从口袋里掏出一张纯黑色的卡片,在门旁一个毫不起眼的凹槽处轻轻一刷。
“滴。”
一声轻响。
巨门在一阵低沉的能量嗡鸣声中,缓缓向两侧滑开。
那一瞬间,一股温暖、湿润,裹挟着浓郁到极致的草木清香与泥土芬芳的空气,扑面而来。
那是一种……生命的味道。
纯粹,干净,充满了令人心旷神怡的活力。
所有人,包括李安在内,都不由自主地停下了脚步,深深地吸了一口气。
随后,当他们迈步跨过那道门槛,身后的巨门缓缓合拢,将外界的燥热与尘土彻底隔绝。
一步之遥,两个世界。
门内的景象,让不少人一时间陷入进呆滞之中。
入眼所及,是一片一望无际的绿色海洋。
各种各样的蔬菜,以一种近乎野蛮的姿态,肆意地生长着。
鲜红的番茄如同玛瑙串,挂满了枝头;
翠绿的黄瓜顶花带刺,笔直地垂挂下来;
紫色的茄子油光发亮,个个饱满;
而那一垄垄的白菜,更是卷着紧实的菜心,绿得像是要滴出水来。
穹顶之上,模拟着最适宜作物生长的柔和光线洒落,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水汽,温度和湿度都维持在一个让人体感觉最舒适的范围内。
“这……这……这不可能!”
农业专家王建国快步冲到一垄黄瓜前,扶了扶眼镜,整个人几乎要贴上去。
他看着那些几乎一模一样大小、间距精确到厘米的黄瓜,又低头看向地面。
地面不是土壤,而是一种深褐色的、颗粒状的培养基质。
他伸出手,捻起几粒,在指尖揉搓。
不是普通的种植土。
他再抬头,看向那密不透风的种植密度。
黄瓜藤与黄瓜藤之间,几乎没有留下任何空隙。
这彻底违背了他几十年的专业认知。
他猛地转过身,看向李安,声音都有些变调。
“李书记!这不科学!这完全违背了已知的农业原理!”
王建国的情绪很激动,他指着眼前的景象,像是在捍卫自己的信仰。
“植物生长需要空间,需要光照,种得这么密,它们会为了争夺阳光而疯狂徒长,下方的叶片会因为光照不足而黄化腐烂,根系会互相挤压,争夺养分和水分,最终导致大面积减产甚至绝收!”
“这是最基本的常识!任何一个老农都懂的道理!”
他的话,让刚刚从震撼中回过神来的众人,心里又升起了新的疑云。
是啊,专家说的没错。
这地里,看着是长得好,但好得太不正常了。
李安的目光也变得锐利起来,他看向许易,等待一个解释。
面对专家几乎是咆哮的质问,许易脸上没有半分波动。
他平静地走上前,语气从容不迫。
“王专家,您说的都对。”
“但那是在传统农业的范畴内。”
他走到一株番茄旁,轻轻拨开肥厚的叶片,露出了下方连接着根茎的一根极细的、半透明的软管。
“我们这里,不存在争抢。”
许易指着那根细管,向众人解释道。
“这叫‘单体精准营养供给系统’。”
“每一株作物,从它还是种子的时候开始,就拥有独立的、连接到根系的营养管道。它在每个生长阶段需要什么,需要多少,中央计算机会进行精确配比,二十四小时不间断输送。”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