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章 局的开端
第二十六章 局的开端 (第1/2页)若是能拿住了他,立威的同时,至少可以争取主动权。
姜玉稚高看了君丕一眼,此计甚妙。
“四皇子误会,还不快下去领十军棍,不要再在这里碍眼了。”为首的立刻化解道,“至于帅营,那是将军议事的地方,平日里曹迟灭我边关之心不死,还用得到那地方,不如还是请四皇子去宴请的酒楼吧,那可是燕南关一绝,你当见识一下。”
君丕反而怒道,“既然没有诚心,这住的地方本王也不要你们负责来人,我们走!”
“四殿下,留步啊!”
但君丕早有决定,头也不回离开此地。
姜玉稚没有随着他离开,反而停了一停。
“将军有令,务必要让他空手而归。我们可不能让将军失望。”
“是。”
君丕这一去,碰了个软钉子,整个边关,竟然无人敢收留他们。
看来郭廷早就打了招呼。
但要逼他就范,这点还不够。
姜玉稚未免暴露,没有将自己的茶楼借给他们,反而自己跟着他们,安营扎在一处隐蔽之地。
此地虽在燕南关,但地处偏僻,平日里达官贵人,皆不会来此。
看来那谋士智谋甚高。
一连两日,风平浪静,唯独每日来报道围拢君丕的士兵日日不落。
姜玉稚却趁着这个时候,前往燕南关的平民窟打探。
要说郭廷全无私心,一心为国,她可不信。
但原本的贫民之地,竟人去楼空,一个人也没留下。
她潜进了一间屋子,发现桌案上只有薄灰,显然是刚刚离开,日子还不久。
郭廷定有秘密,所以才将这些人都撤走。
但要找到这个秘密谈何容易。
回茶楼的时候,她看见赵智,立刻问道,“你们可知那些穷苦之人都去了哪里?”
赵智回忆道,“这些日子他们一直在监视燕南关的动静,但要说大批量的将人迁走,也是从未听过。”
“但他们集体不见了,那里居住的人并不少,要想安顿,也需要大动静,你们去查查,在这燕南关附近,可有能安置这么多人的地方?”姜玉稚道。
“是,少将军。”
而另一边,她偷偷的写了一封暗信,趁人不备时,递上了君丕的马车,交到了那个谋士的手中。
君丕看了信,道,“没想到在这边关苦寒之地,还有人愿意助我们,若能抓住郭廷为何迁移大批贱民的原因,我们来边关一事的目的便能达成一半!”
“只是不知,此事可否是有人诓骗我们?”
谋士道,“我们如今遍地没有头绪,如今有人送头绪来,那便是与我们交好,等我们查明此事,定要亲自言谢。”
“自然,自然,都听刘公的。”
姜玉稚有了打算,她的能力还太小,且不易露面,若能借君丕之力,借力打力,岂不更妙。
夜里,她刚回茶楼,便有人将一封信递给了她,道,“姑娘,你的信。”
“我的?”
那人点头。
她打开信,便见那是墨卿言的字。
见字如晤,
边关苦寒,多日不见,如隔三秋。
特提笔写信问你,还有几日归?
另郭廷一事,急不得。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