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三章
第三十三章 (第1/2页)接到攻下罗店任务的青柳联队经过几天你死我亡的搏杀,劫后余生的士兵都称这里为“血肉磨坊”。青柳俊分析了开战以来的几场战斗,发现中国士兵意志力顽强,但步兵和战车各自为战,不懂配合冲锋;改进后射程达十五公里的SFH18榴弹炮威力巨大,炮弹数量却似乎不足……他由此得出结论:中国士兵视死如归,但对于现代化武器装备的运用不够成熟,对于战争的准备也不充分。
青柳联队有三分之一的士兵在罗店付出了生命,加上其他协同作战联队的伤亡,这个地方已经有约一万名日本军人陈尸于此。为了减少伤亡,青柳俊一改初衷,不再让士兵直接冲锋,而是请求空军和海军对罗店先来了二次炮火覆盖,将罗店的建筑物和中国军队构筑的工事夷为平地后再派出战车协同步兵进攻,消灭罗店的一切坚守力量。
因为日军出色的单兵素养和先进的武器装备,每消灭一名日本士兵,中国军队要付出六名士兵的生命。
景腾和十一个部下在淞沪各战场奋勇当先地冲锋,只为早些赶到他在1931年驻防淞沪时常去的罗店;他深知此处为通往淞沪市区、宝山、嘉定和松山等地的枢纽,战略地位非常重要,关系着淞沪会战的走向,而淞沪会战的结果,直接影响着日军接下来的侵略战争。历经十多天的冲杀,特种宪兵旅十二个人的军装都已脏破不堪,德制M35钢盔也不再光亮;厚厚的灰尘和血渍沾染了衣服和钢盔,看起来很是狰狞。
景腾将军装的纽扣自领口往下解开了三颗,衬衫解开两颗,袖口的纽扣解开,向上卷起,尽量不让污黑的衣服紧贴皮肤,感觉上舒服一些。杨绎等人大多如此,邋遢得像从煤堆里扒出来的。
打完携带的子弹,捷克式轻机枪无法再用,有些在肉搏战中砸打敌人损毁,景腾和士兵们现在用的武器是对手的“三八式”步枪。这种枪的穿透力极强,王莽在上次的战斗中用它洞穿了一个敌人后,又击伤了敌人身后的李少强;他们明白了为什么在白刃战中捡来的“三八式”步枪都关上了保险——敌人为了防止近距离的搏杀误伤同伴,不得已而为之,并不是敢于拼刺刀的武士道精神。
一路走来,景腾收容了一些上至五十多岁、下至十几岁的散兵。特种宪兵旅的装备让这些死里逃生的士兵明白,这十多人不仅是钧座的嫡系部队,而且和一般的部队大不一样——德制M35钢盔不是哪个部队都有机会佩戴的。
血流成河的场景点燃了景腾的狼性,他决定带一个人去日本军队浑水摸鱼;最终,他选择了王莽。深知旅长性格的杨绎没有反对,因为反对没用;他能做的,就是在众多日本兵的尸体上扒下了两套合他们身的衣服。
景腾和王莽穿上日本兵的作战服,手握“三八式”步枪走向了日军控制的地区;对勇闯虎穴的他们来说,首先要解决语言上的障碍。景腾想:不说话,是最好的办法。
杨绎看着景腾和王莽坚定的背影,握紧了手中的钢枪——旅长带头违抗钧座的命令,并不是违逆钧座的意愿,而是国家到了需要敢于流血牺牲的人站出来的时候;军人优不优秀,称不称职,只有在硝烟弥漫的战场上下定论!他决定将收容来的散兵凝成一股力量,寻一处险要之地和日军强强对抗。放眼四周,没什么可供阻击的地利;但可以用死尸垒成掩体,在冰冷、僵硬的尸体腐烂前,依托它们阻击敌人的冲锋!他对高进等人说,从现在起,我们要和这些尸体融为一体;我为死尸,死尸为我,让敌人分不清躺着的哪具尸体是活人,哪具尸体是真的死人。因为无险可守,敌人势不可挡地冲上来之前,可以先撤退,保存实力。
头戴野战帽、脚穿军靴、腰悬军刺、胸前挂着防毒面具、腹部和背部各有弹药包、水壶和饭盒的日军士兵端着步枪踏过一具具尸体向前推进,同时搜寻有无伤兵。杨绎和花溢等各带士兵分散埋伏,对来犯之敌形成圆形交叉火力网。这是一种可以对敌360度无死角伏击的战斗布局,遗憾是他们只有步枪和手榴弹,如果有两三挺马克沁重机枪,这支约一百人、没有战车同行的小队必将遭受灭顶之灾。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