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第24章 这老狗好手段
第一卷 第24章 这老狗好手段 (第1/2页)张琨果然不敢爽约!
第二日正午,五百两白花花的银子、五百石颗粒饱满的粟米、粗麦,连同五十头膘肥体壮的活猪,便被络绎不绝的车队送抵南河军堡大门。
张琨本人虽未入内,但那份诚惶诚恐,连同他引荐而来的两家县城望族代表,一并送到了秦猛眼前。
一家是“李家粮行”主家李安平,五十岁出头,面皮白净,眼神里的精明像算盘珠似的转,藏着掩不住的敬畏。
李家粮行是青阳县本土买卖,虽不及常氏粮行规模,却掌控着青阳县及周边大半的粮食流通,布匹、油料等民生必需品亦在其经营之列。
另一家是“罗记矿行”东家罗世荣,生得虎背熊腰,面膛赤红,乃是三代经营的矿主,手下掌握着多处煤矿和一处品质尚可的硫磺矿脉。
——这正是军堡铸造兵甲、配制火器急缺的命脉。
两人在张琨穿针引线下联袂而来,姿态放得极低,一来是想承接军堡生意,二来是主动靠拢示好。毕竟秦猛杀朝廷命官的凶名已传开。
秦猛亲自在军堡议事厅接见了二人。
李安平语气恭谨,开口先道恭维:“秦管队年少有为,治军有方,此乃青阳县百姓之福。
听闻军堡人丁兴旺,所需粮秣布匹,我李家愿以低于市价两成,长期足量供应边堡所需,只求结个善缘,管队爷照应,日后安稳营生。”
罗世荣嗓门粗得像破锣,却带着三分谨慎:“罗家世代挖矿,深知军资要紧。管队爷所需煤料、硫磺,只要定下个章程,矿上便日夜不停,优先保质保量运抵堡内,价格嘛,定让管队爷满意!”
秦猛端坐上首,铁甲齐整,目光扫过二人。他没有咄咄逼人,只是平静点出:“军堡乃边防重地,雪天将近,拒马河冰冻后,鞑子必定来犯。
所需物资量大且要稳妥。价,按市价即可。‘稳定供应’四字,远胜蝇头小利。日后有文书凭契,供方违约……帅司追究起来,本官也不好说话。”
话语平和,却让李、罗二人后颈一凉,心里咯噔一下,瞬间听懂了潜台词:钱不少给,但货要好、要准时、要不断流。若出差池延误军机,等待他们的可不是寻常商贾纠纷,而是边防帅司的问责。
“管队爷体恤,我等必尽心竭力,绝不敢有误!”李安平、罗世荣连忙拱手应诺。能攀上这棵大树,拿到稳定大单,已是意外之喜。
当下三方议定条款明细,签署文契。
待走出军堡大门,李安平与罗世荣脸上的笑都快溢出来了。
——不仅拿到了定金,心中一块大石也落了地,更觉得秦猛说一不二,并不像传言中那般凶恶。
张琨怕秦猛又刮他油水,在堡门口远远瞧着他们的神色,焦急等待的一颗心终于放回肚子里。
“两位,情况如何?”张琨笑着迎上前。
李安平摸着怀里大额银票,脸上笑容不减:“张班头,这秦管队说话得体,做事有分寸,且懂人情世故,真是年少有为,多谢引荐。”
“没错,传言多有不实,这秦管队是有为的军官。我矿行必定全力相助,打鞑子,护家园。”颇有勇力的罗世荣哈哈大笑,铿锵表态。
“至于张班头指引,罗某不会相忘。”
“是极,是极,改日,李某亲自登门道谢。”
“哎哟,你们是不知道这位爷要命的样子多可怕。”张琨听到两人夸赞,挤出一个笑脸。
他心中却彻底放下心来。
秦猛这种人物,果然说话算话,没找他麻烦。更重要的是这份引荐之功,李、罗两家自然少不了他好处。
这可比过去欺上瞒下、提心吊胆的“得利”踏实太多,至少,在街上不用担心被人一刀砍了,半夜也无人会潜入家中扭断他脖子。
自打常氏粮行的车队先来送过几趟货,后续几家的粮食、布匹、铁料便跟着运到,南河堡的储备一下子鼓了起来。
一座座巨大的廒仓跟雨后春笋似的冒了出来,很快便被金黄的稻麦填满,布匹堆叠如山,铁料码放如林。
李家和罗家的物资下午就到了,袋袋粮食入仓,棉花、布匹进库房,清点完便立马分去铁匠坊、木工坊和火器坊。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