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 暖春的绽放与公益的远航
第十八章 暖春的绽放与公益的远航 (第1/2页)三月的云南宁蒗县,山间的积雪渐渐融化,溪水潺潺流淌,迎春花在枝头绽放出嫩黄的花瓣,像一个个小小的喇叭,宣告着春天的到来。妞妞背着书包,脚步轻快地走在上学的路上,书包里装着一份特殊的“礼物”——她用英语写的《大山里的外交官》续篇,里面讲述了她和法国朋友莉莉的跨洋友谊,还有对未来的憧憬。
刚到学校门口,就看到校长和几位老师站在“启智班”的新牌子下等候。牌子上“启智班”三个字闪闪发光,旁边还挂着一面小小的五星红旗。“妞妞,快过来!”校长笑着招手,“告诉你一个好消息,你的《大山里的外交官》续篇被收录进了‘启智教育’的双语教材,下个月就要在全国‘启智班’推广了!”
妞妞惊讶地睁大了眼睛,接过校长递来的样书。封面上方印着“启智双语教材”的字样,下方是她和莉莉的合影,还有一行小字:“作者:云南宁蒗县希望小学妞妞”。“真的吗?”妞妞的声音里满是激动,指尖轻轻拂过自己的名字,“我的故事真的能让全国的小朋友看到?”
“当然能!”校长点点头,眼里满是骄傲,“叶老师和王老师特意给你发了视频,让我转交给你。”说着,校长拿出手机,点开视频。屏幕里,叶菲和王剑的笑脸渐渐清晰:“妞妞,恭喜你!你的故事充满了爱与梦想,我们相信,它会激励更多山区孩子勇敢追逐自己的目标。下个月我们会回宁蒗县,到时候一定要当面为你庆祝!”
看着视频里熟悉的面孔,妞妞的眼泪忍不住流了下来。她紧紧抱着样书,心里满是温暖——她知道,这不仅是对自己的认可,更是对所有山区孩子的鼓励,只要坚持梦想,终有一天会绽放光芒。
同一时间的北京,念菲正在公益基金的会议室里,和来自非洲肯尼亚的教育代表团交流。投影仪上播放着“启智班”的教学案例,视频里,中国山区孩子在课堂上积极参与英语游戏、做科学实验的场景,让代表团成员们频频点头。
“念菲老师,你们的‘游戏化教学’太有创意了!”肯尼亚代表团团长姆瓦玛卡说,“我们肯尼亚的很多孩子也面临教育资源短缺的问题,很多孩子因为觉得学习枯燥而辍学,我希望能把这种教学方法带回肯尼亚,让更多孩子爱上学习。”
念菲笑着点头,拿出一套“游戏化教学”教案递给姆瓦玛卡:“这是我们针对不同年龄段孩子设计的教案,里面有详细的游戏步骤和道具制作方法,还有配套的视频教程。我们还可以派志愿者去肯尼亚,为当地教师做培训,帮助他们更好地开展教学。”
姆瓦玛卡接过教案,激动地说:“太感谢了!有了这些资源,我们肯尼亚的孩子也能像中国的孩子一样,在快乐中学习,实现自己的梦想。”
交流结束后,念菲送代表团成员走出会议室。阳光透过玻璃照在走廊里,姆瓦玛卡忽然停下脚步,指着墙上的“启智公益地图”说:“念菲老师,你们的公益项目已经覆盖了这么多地方,未来有没有计划在非洲设立‘启智班’?我愿意为你们提供帮助,让更多非洲孩子受益。”
念菲眼睛一亮:“我们正有这个计划!叶老师和王老师从巴黎回来后,就一直在筹备非洲‘启智班’的项目,预计今年下半年就能在肯尼亚、坦桑尼亚等国家落地。到时候,我们可以邀请中国的山区孩子和非洲的孩子开展线上交流活动,让他们互相学习、互相鼓励。”
姆瓦玛卡开心地握住念菲的手:“太好了!我已经迫不及待想看到这一天了。我相信,中国和非洲的孩子一定会成为好朋友,一起为梦想努力。”
四月的上海,春风拂面。“中外青少年文化交流营”的开营仪式在上海科技馆举行,来自中国、法国、美国、肯尼亚等国家的孩子欢聚一堂,脸上满是朝气与活力。陈默穿着一身正装,站在**台上,向孩子们介绍交流营的活动安排:“在接下来的两周里,我们会一起参观科技馆、博物馆,一起做科学实验、体验传统文化,还会一起开展‘梦想分享会’,让大家分享自己的梦想和家乡故事。”
开营仪式结束后,妞妞和莉莉再次见面,两人激动地拥抱在一起。“妞妞,我终于又见到你了!”莉莉手里拿着一本法语版的《大山里的外交官》,“我把你的故事翻译成了法语,给我的同学们看,他们都很喜欢,还说想和中国的孩子做朋友。”
妞妞开心地拿出自己写的续篇:“莉莉,这是我写的续篇,里面有我们的跨洋友谊,还有我对未来的憧憬。我希望有一天,我们能一起站在国际舞台上,把山区孩子和非洲孩子的故事讲给全世界听。”
莉莉用力点头,从包里拿出一个小小的埃菲尔铁塔模型:“这是我给你的礼物,希望你能像它一样,无论遇到什么困难,都能坚定地站着,朝着梦想的方向努力。”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孩子们一起参观上海科技馆,在航天展厅里,张强和肯尼亚男孩卡玛一起操作模拟火箭发射,当看到“火箭”成功“升空”时,两人兴奋地击掌欢呼;在传统文化体验课上,卓玛教法国女孩艾米丽画中国画,艾米丽教卓玛跳法国舞蹈,两人配合得格外默契;在“梦想分享会”上,卡玛分享了自己的梦想:“我想当一名医生,回到家乡为贫困的人看病,让他们不用再因为没钱而放弃治疗。”
妞妞听着卡玛的故事,想起了卓玛的梦想,她站起来说:“卡玛,你的梦想很棒!我以后想当外交官,我会努力促进中国和非洲的教育合作,让更多非洲孩子能享受到优质的教育资源,帮助你和卓玛一起实现梦想。”
孩子们的掌声此起彼伏,陈默看着眼前的一幕,心里满是感慨。他知道,这场文化交流营,不仅让孩子们收获了友谊,更让他们学会了互相理解、互相支持,这些珍贵的经历,会成为他们人生中最宝贵的财富。
五月的北京,槐花盛开,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清香。叶菲的公益基金办公室里,一片忙碌的景象。小林抱着一摞文件走进来,兴奋地说:“叶老师,非洲‘启智班’的项目已经确定了,第一批将在肯尼亚的内罗毕、坦桑尼亚的达累斯萨拉姆设立五所‘启智班’,企业捐赠的一千台平板电脑已经打包好,下个月就能运过去。还有,很多志愿者报名去非洲做培训,其中有不少是咱们‘启智班’毕业的学生,他们说想回到山区,帮助更多像自己一样的孩子。”
叶菲接过文件,指尖划过“肯尼亚内罗毕希望小学”“坦桑尼亚达累斯萨拉姆公益学校”等名字,眼里满是期待。“太好了!”她笑着说,“咱们赶紧制定志愿者培训计划,还要准备好‘启智班’的课程资料,确保非洲的‘启智班’能顺利开课。另外,要联系国内的‘启智班’,组织他们和非洲的‘启智班’开展线上交流活动,让孩子们互相学习、互相鼓励。”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