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9章 你能看到这点,咱很欣慰!
第139章 你能看到这点,咱很欣慰! (第2/2页)他猛地一拍大腿。
发出“啪”的一声脆响。
“好!好小子!干得漂亮!”
他霍然起身,拿着那账册在殿内来回走了两步,脸上的笑容再也抑制不住,畅快淋漓。
“一百五十万两!”
“他娘的,都快赶上咱大明半年的赋税了!”
“标儿,你这一手,可是给咱,给朝廷,解了燃眉之急啊!”
“迁都、新军,哪一样不要钱?”
“好!太好了!”
他用力拍着朱标的肩膀,那力道显示出他内心的激荡。
朱标被父皇蒲扇大的手拍得身子晃了晃,脸上也露出笑容。
但这份笑容很快收敛,他深吸一口气,语气变得沉凝起来。
“父皇,此事能成,全赖父皇支持。”
“只是……儿臣在办理此事时,心中另有所感,不吐不快!”
“哦?”
朱元璋停下脚步,脸上的兴奋稍稍平复,重新坐回龙椅,目光锐利地看着儿子。
“说,咱听着。”
朱标抬起头,眼神清澈而坚定,带着一种洞察世事的锐气。
“父皇,您想,此次参与竞拍者,皆是儿臣与刘伯温反复核查,堪称‘乐善好施’,颇有声望的良善商户。”
“他们为了一个资格,便能豪掷数十万两白银……其家资之厚,可见一斑。”
“那么……那些未被选上,甚或是平日里盘剥乡里,为富不仁的奸商、豪强,他们的家财,又该雄厚到何等地步?”
“只怕……早已是富可敌国,犹未可知!!”
朱元璋听着,脸上的笑容渐渐收敛。
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深沉的赞许和一种引而不发的威严。
他缓缓颔首,目光如同鹰隼般锁定朱标。
“标儿!”
“你能从这拍卖之中,看到这一层,想到那些蠹虫!”
“很好!咱很欣慰!”
“那你觉得,面对此等情形,朝廷当如何?”
朱标早有准备,他再次躬身,声音清晰而有力!
“回父皇,儿臣详查赋税旧档,发现一极大弊端!”
“许多地方,豪强士绅,族中人口数百,名下田产跨州连郡!”
“然其每年所纳田赋丁银,竟与仅有数口人,薄田三五亩的升斗小民相差无几!甚至更少!”
“此乃赋税不公之根由,亦是国库空虚,小民负重之症结!”
他直起身,从袖中取出另一份早已准备好的奏本,郑重呈上。
“儿臣苦思对策,草拟此‘一条鞭法’与‘摊丁入亩’之策,请父皇御览!”
朱元璋虽说早已知晓此事,但他脸上却恰到好处地露出了惊讶和感兴趣的神色!
他接过奏本,装作仔细翻阅的样子,时而点头,时而沉思。
毕竟奏本里的内容,他早已知晓大概。
甚至比朱标此刻理解的更深。
但他此刻,必须是第一次看到这石破天惊之策的样子!
良久,他放下奏本,长长吐出一口气,脸上露出了极为复杂的神色!
有震惊,有恍然,更有一种发现治国良策的兴奋!
他猛地一拍御案,声音洪亮,带着不容置疑的决断。
“好!”
“好一个‘一条鞭法’!”
“好一个‘摊丁入亩’!”
“合并赋役,折银征收,简化税制,使胥吏无从贪墨!”
“使拥有大量田亩之豪强,再也无法隐匿人口,逃避税负!”
“此策直指时弊根本,若能推行,既可廓清积弊,充盈国库,更能大大减轻小民负担!”
他站起身,走到朱标面前,用力拍了拍儿子的肩膀,眼中充满了激赏和期望。
“标儿!”
“此策利在千秋!”
“你能洞察时弊,并提出此等良策,咱心甚慰!”
“准了!”
“明日朝堂之上,咱就将此事安排下去!”
“儿臣谢父皇!”
朱标压下心中的激动,郑重行礼。
看着朱标退出的背影,朱元璋摩挲着那本记载着一百五十万两巨额收入的账册。
又看了看那份关乎未来赋税改革的奏本。
脸上露出了深沉而满意的笑容。
钱有了,改革的方向也有了!
他这个继承人,是真的成长起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