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章 数据分析
第49章 数据分析 (第1/2页)废镇工坊内部,环境恒定而封闭。
能量核心提供着稳定的低鸣,空气净化系统持续工作,将内部与外部沙漠的侵蚀性环境完全隔离。
空间里弥漫着机油、冷却液和微弱臭氧混合的特有气味。
陈瑜的暗红色机械身躯是这片空间的活动中心。
他处理着多项任务,但对于曼恩团队反馈的、关于夜之城某些势力开始产生好奇的消息,并未投入过多关注。
这些由猜测和贪婪引发的琐碎动静,在他所规划的技术蓝图面前优先级很低,暂时不值得分配计算资源。
他的工作焦点集中在更基础的构建和更遥远的探索上。
目前,他的主要注意力放在两个并行项目上:对首次维度传送实验获得的数据进行深入分析,以及推进并完成对萨沙·雅科夫列娃的救治,确保其生命体征彻底稳定,并执行后续的治疗与定制化义体改造方案。
毫无疑问,前者占据着其计算资源与逻辑核心的绝对优先权。
在特制的医疗床旁,萨沙处于深度低温休眠中,生命活动被降至维持基本功能的最低水平。
她身体的大部分由具有生物活性的凝胶和精密的机械支撑结构共同维系,面容安详。
多种管线与植入式接口连接着她的脊柱与主要神经簇,持续输送着营养液、稳定剂以及执行微观修复任务的纳米单元。
陈瑜定期进行全面的系统扫描,更新着数据记录。
全息界面上的信息显示,萨沙的生命体征已完全稳定,最关键的脑组织损伤也已修复完毕,神经活动基线平稳。
“主要器官功能稳定,中枢神经系统修复已完成。当前生命维持方案可持续运行至下一阶段。”他的合成音平稳地汇报着状态,光学镜头扫过不断刷新的参数:“基础生理层面的救治已结束,接下来将进入躯体功能性重建阶段。”
此刻,陈瑜正将曼恩团队搜集来的商业化义体部件作为基础素材,进行深度改造与精密调校,以用于萨沙的躯体重建。
这些来自夜之城市场的产品,其原始设计在他眼中充满了粗劣的妥协痕迹:接口协议臃肿低效,材料生物相容性欠佳,能量传递路径冗余度过高。
他动用机械触手与专用工具,如同一位修复大师对待拙劣的仿品,逐一拆解、净化、重写其内部固件,优化其物理结构,并用自研的介电涂层与神经导波材料处理关键接触面。
在这个科技树点歪了的世界,成熟的义体技术确实能够替代人体绝大部分原生组织。
然而,这种替代远非完美,其技术缺陷——尤其是那些引发神经负载累积和严重排异反应的根源——正是陈瑜冷峻观察的对象。
他一边将改造好的部件精准植入,一边以研究者的视角记录着所有数据。
在他来自的、对“人机融合”有着更严苛标准和更深厚底蕴的战锤宇宙,这种因底层技术缺陷而导致心智崩溃的“赛博精神病”现象,本身就是一个极有价值的研究样本。
他希望通过萨沙这个案例,深入解析其诱发机制。
当然,这项研究与救治承诺并行不悖。
他在改造中融入了机械教的独特技术,如更精密的神经织网接口与能模拟近乎原生触觉的传感器算法,这将显著提升萨沙新躯体的性能与适应性。
对他而言,救治萨沙的过程,同时也是一次深入了解本地技术极限、并收集全身改造实验数据的绝佳机会。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