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章 三国热潮席盛京,侯府求角起风波(修改)
第47章 三国热潮席盛京,侯府求角起风波(修改) (第2/2页)“当然是刘备!仁德为本,得民心者得天下,这才是英雄所为!”
穿绿袍的书生涨红了脸,声音拔高了几分,手里的折扇都差点挥飞。
“愚不可及!”
穿紫袍的书生立刻反驳:
“成大事者不拘小节!曹操那句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才是真英雄的气魄!”
两人吵得差点动手,忽见学监背着双手走过来,忙作鸟兽散,连落在地上的书卷都忘了捡。
谁料学监竟站在原地没动,只是望着春螺巷的方向出神。
他袖袋里正揣着儿子偷偷塞的《三国演义》,是儿子背下来默写的复刻本。
昨夜看到“关羽败走麦城”那一段,他眼眶发热,眼泪没忍住,竟湿了半页纸。
消息传到顺天府时,陈立威正对着堆积如山的卷宗头疼。
捕头匆匆跑进来,语气又急又荒唐:
“大人,牢里的那几个花月楼伙计……”
“听咱们衙门的衙差说了一次《三国演义》的台词后,现在天天在牢里学桃园结义!”
“还说让大人您直接给他们几人一个痛快,他们已经结拜为兄弟,要同生共死……”
陈立威听得两眼一黑,缓过来后把笔狠狠一扔,气得声音都抖:
“荒谬!简直荒谬!让人给我狠狠掌他们的嘴,看他们还敢不敢胡言乱语!”
可气归气,一想到《三国演义》的火爆程度,他就更头疼了。
昨日深夜,他那素来严肃的老父亲,竟让小厮偷偷来找他。
说知道他与时念认识,让他去问问时念能不能透露透露后续情节。
未时的风卷着槐树叶落进怡红院,时念正对着桌上的账目出神,指尖轻轻点着账本上的数字。
张珂源在一旁拨着算盘,珠子碰撞的“噼啪”声格外清脆。
“念姐,这三日的收入,抵得上往常一个月的进项了!”
“光是给盛京书肆的《三国演义》抄本,就被王掌柜翻印了五回,王掌柜问要不要再印一批,您看这事儿……”
光是那些抄本的三成利就已经让他们赚了不少,对此,张珂源是想继续趁热打铁。
时念淡淡道:“把原本交给他们印,利钱按他说的算。”
“另外,让伙计把新排的三顾茅庐剧本给何源送去。”
昨日何源还特意来找过她,说梁王也在等着《三国演义》的后续,想早点看到新剧情。
她当初只是想借话剧让怡红院火一把,盘活生意。
哪曾想蓝星的故事竟这么让这些古人着迷,连王侯都成了“追更人”。
张珂源刚拿着账本离开,念五就急匆匆敲响了房门,语气带着几分紧张:
“念姐,永安侯府的下人来了!说……说要包下明日所有的雅间,还特意问了演期……”
时念握着笔的手顿了顿,抬眸看向念五。
永安侯李睿?
他怎么会突然来怡红院?
“他要来看什么?”
“说是……专程来听《三国演义》的话剧。”
念五咽了口唾沫,又补充道:
“还问能不能让演关羽的十二,明日去侯府里单独唱一段,侯府愿意出双倍的赏钱。”
浅醉正在桌边给戏服绣青龙偃月刀的纹样,闻言手一抖,针尖猛地扎进指尖。
一滴鲜红的血珠落在月白色的绸缎上,格外刺眼。
时念瞥见那滴血,眼里闪过嗔怪。
然而再转头的时候眼底却没了温度。
“告诉侯府的人,雅间可以包,但十二是怡红院的角儿,只在台上唱戏,不接私场。”
她转头看向浅醉,语气放缓了些:
“这些杂事交给其他人就行了。”
此时的盛京城被霞光染成了金红色,永安侯府的书房里却透着股刺骨的寒气。
李贤跪在冰凉的青砖上,听着父亲用戒尺敲桌案的“笃笃”声。
他额角的冷汗浸湿了衣领,连大气都不敢喘。
“你去怡红院闹事,还敢烧人家的后台?”
李睿的声音像淬了冰,每一个字都带着怒意。
“如今满盛京都在说《三国演义》里的英雄好汉,讲的是忠义肝胆,你却学那鼠窃狗偷之事,简直是丢尽了侯府的脸面!”
而最让他震怒的是,他作为李贤的父亲,竟是最后一个知道这件事的。
还是昨日从下属口中听闻,他儿子在怡红院闹了笑话,连带着侯府都成了别人茶余饭后的谈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