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6章 宾客盈门至,昭宁归宴来
第306章 宾客盈门至,昭宁归宴来 (第1/2页)巳时末,学源街口的积雪还没化透,就被一阵密集的马车轱辘声搅醒了。
青石板上的残雪被碾得“咯吱”作响,混着马蹄踏雪的“笃笃”声,从街口一直漫到怡红院门口。
念八和大力早就候在大门口,两人都换上了崭新的衣裳。
他手里攥着块木牌,上面用炭笔写着“停车场由此进”,边角被掌心的汗浸得发暖,却依旧攥得紧实。
念八捧着本薄册,册子里记着宾客名单。
每来一辆马车,他就快步上前,弯腰问清宾客身份,再用炭笔在名字旁勾个勾。
毕竟是跟着时念见过皇宫宴饮的人,虽心里还有点紧张,面上却稳稳撑住了。
“是国子监的周祭酒吧?”
头一辆马车刚停下,念八就笑着迎上去,伸手轻轻掀开车帘,语气恭敬又热络。
“停车场在西边,搭了棚子能挡雪,还有伙计专门喂马,您放心把车交给我们就行。”
周祭酒穿着件藏青色棉袍,手里拄着嵌玉拐杖,闻言点了点头,目光扫过怡红院门口挂着的红绸灯笼。
灯笼串从门楣一直垂到两侧,风一吹就“哗啦啦”晃,暖红的光映在雪地上,格外热闹。
他忍不住笑着道:“你们这布置倒用心,看着就喜庆。”
大力连忙接过周祭酒管家手里的礼盒,礼盒上系着红绸带,他小心托着,引着马车往西边走。
“马棚里备了干草,还有温着的豆饼,保证您的马吃得舒坦!”
后面的马车一辆接一辆来,不少管家是头一回来怡红院。
听念八说有“专门的停车场”,都透着好奇,跟着大力往西边走。
到了地方才发现,所谓的停车场,是用粗木头搭建的长棚,棚顶铺着厚厚的茅草。
棚子底下立着整齐的木柱,每根木柱上都缠了圈红绸,跟院里的灯笼呼应着。
木柱间的距离正好够一辆马车停放,直直的一排能容下几十辆,要是停满了,倒真有些壮观。
棚子尽头,两个伙计正忙着给马匹添草料。
见有马车过来,就快步上前接过缰绳,动作麻利地把马牵到食槽边,还不忘顺顺马鬃毛。
一车夫跳下车,看着食槽里冒着热气的豆饼,忍不住喃喃道:
“怪不得怡红院能赚到银子!”
“连个放马车的地方都这么细致,比咱们去过的酒楼贴心多了!”
旁边另一个车夫刚把自家老爷的马车停好,闻言也跟着附和:
“可不是嘛!咱们跑遍盛京,也没见哪家做生意能做到这个程度。”
“别家的马只能拴在露天地里挨冻,这儿倒好,有棚子遮雪,还有热豆饼吃,这份心思,旁人比不了!”
两人的对话被路过的狄怀仁听见,他笑着摇了摇头,对身边的管家道:
“这时老板是个懂门道的,知道细节见真章,难怪能走到如今。”
管家连忙点头:
“老爷说得是,就冲这停车场的安排,今日这宴也错不了,定能让老爷吃得舒心。”
与此同时,怡红院的主楼门口,沉碧和玲珑正接待着。
沉碧手里捧着个青瓷茶盘,里面放着刚泡好的云雾尖,茶盏摆得整整齐齐。
每走两步她就停下,微微躬身给宾客递茶,声音温婉得像春日的溪水:
“各位贵客,午膳还在灶房温着,先上三楼稍事休息,暖暖身子,等膳好了,再请各位去二楼用膳。”
玲珑则在一旁帮着引路,时不时解答宾客的疑问。
“三楼每个暖炉都烧着银丝炭,保准不冷”;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