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9章 御笔题诗寄厚望,红绸映喜定良缘
第329章 御笔题诗寄厚望,红绸映喜定良缘 (第1/2页)乔章林顿了顿,想起在永州书院见过的那个寒门学子,眼神多了几分真切:
“臣在永州时,见过一个学子,家里穷得连笔墨都买不起,却每天天不亮就去怡红书坊抄《蓝星诗词集》。”
“他曾跟臣说,长风破浪会有时这七个字,让他觉得就算现在再苦,总有出头的日子。”
他抬眼看向南齐帝,语气郑重:
“这就是蓝星理念的力量。”
“它不是要推翻南齐原本的传承。”
“而是用更直白、更贴近百姓的话,让更多人相信,那些道理,能真真切切照进他们的日子。”
南齐帝沉默了片刻,指尖在案上轻轻敲击,忽然笑了。
那笑容里没了之前的威严,多了几分释然,甚至带着点欣慰:
“说得好,道理能照进日子。”
“朕登基这些年,总想着打破世家垄断,让寒门有出路,可世家盘根错节,太子又……”
他没继续说下去,话锋一转,拿起案上一支镶着碧玉的狼毫笔,在宣纸上写下“江山代有才人出”七个字。
“这支御笔,还有这张诗签,赏你。”
连福把笔和诗签一起递给乔章林。
南齐帝的语气比之前郑重了几分。
“往后在翰林院,多察民生疾苦,多献务实良策,别让朕失望,也别让那些盼着有才皆可报国的寒门学子失望。”
乔章林双手接过诗签和御笔,指尖触到宣纸上未干的墨迹,还带着温热的触感,眼眶瞬间有些发热。
他躬身行礼,声音坚定:
“臣定不负陛下所托,此生必以为民为念,不敢有半分懈怠!”
离开暖阁时,阳光已经穿透晨雾,洒在皇宫的青石板上,映得朱红宫墙格外鲜亮。
乔章林攥着御笔和诗签,心里却清明。
南齐帝的召见,不只是询问蓝星理念,更是在释放一个明确的信号。
他不满太子纵容世家垄断仕进,希望有更多像自己这样的寒门学子进入朝堂,平衡世家势力。
回到翰林院时,已是午后。
编修房里静悄悄的,其他翰林要么去史馆查档,要么提前回了家。
只有窗台上的一盆兰草,在阳光下舒展着叶片,泛着清新的绿意。
乔章林坐在案前,刚要翻开继续整理,却发现昨日没看完的一摞旧档里,夹着一张泛黄的账页。
那账页被折得很小,藏在奏疏最厚的两本之间,像是被人刻意留下来的。
他好奇地抽出来,展开一看,瞳孔骤然收缩。
账页上清晰写着:
【庆元六年冬,内库拨款五千两,用途……】
下面还盖着张启年的私印,旁边是他的亲笔签字。
墨迹虽因年代久远有些淡,却能清晰辨认。
而庆元六年,正是祁昭宁失踪的那一年!
乔章林的心跳瞬间加快,指尖都开始发颤。
他抬头四周打量,却没有见到任何人的身影。
想起先前种种。
他瞬间将所有线索瞬间串了起来。
这五千两,极有可能就是当年绑架祁昭宁所出。
而这张账页,会是谁故意让他看到的呢?
乔章林小心翼翼地把账页折好,塞进官服的内袋里,紧贴着胸口。
他清楚,这张账页是太子贪腐、皇后参与绑架的直接证据。
若是被东宫的人发现,不仅自己性命难保,连怡红院都会被牵连进去。
窗外的夕阳渐渐西斜,金色的光透过窗棂落在案上,映得“民生”二字格外醒目。
乔章林望着那两个字,又摸了摸内袋里的账页,心里渐渐有了主意。
这证据,得尽快交给时念和祁家,才能确保安全。
廊下的灯笼渐渐亮了起来,暖黄的光落在乔章林的宝蓝官服上。
他攥紧御笔和诗签,脚步坚定地往翰林院外走,每一步都走得格外沉稳。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