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这玩意儿怎么吊?
第十四章 这玩意儿怎么吊? (第1/2页)之前还愣在原地的技术员们,此刻看陆扬的眼神已经变了。如果说之前是敬畏,现在就是信服。
他们不再有疑问,不再有犹豫。陆扬的每一句指令,都被不折不扣地执行。
在他的指挥下,那台重达数吨的动力单元,被几台千斤顶和滑轮组构成的简易装置,以一种四两拨千斤的方式,缓慢而精准地嵌入了底盘后方的动力舱。
整个过程没有停滞。
接下来,是更加庞大的炮塔基座。
当巨大的环形座圈被天车吊装到底盘上,与下方齿轮严丝合缝地咬合在一起时,在场的许多老专家,都发出了低低的惊叹。
他们见证了奇迹。一个本该耗时数月,甚至数年的工程,在这个年轻人的手中,仿佛变成了一场表演。
然而,真正的硬骨头,现在才登场。
当工人们将一堆由上百个精密构件和数十条液压管路组成的复杂零件推到车间中央时,现场刚活跃起来的气氛,又一次沉寂下去。
自动装弹机。
这正是当年让整个项目组束手无策,最终导致拆解失败的罪魁祸首。
陈康年总工程师和几位火炮项目组的老专家,围了上去。他们拿起当初费尽心血测绘出的草图,对着那堆零件,讨论了半天,最终还是陷入了和三年前一样的困境。
“这里的液压阀组,应该是控制送弹臂的,但它的管路走向对不上。”
“不对,你看这个齿轮组,它的模数很奇怪,跟我们所有的传动模型都匹配不上。它到底是干什么用的?”
一位老专家长叹一声,放下了手里的图纸,脸上满是挫败感,“三年前,我们就是在这里卡住的。”
孙教授的脸色在刚才的难堪之后,一直很差。此刻,他看到陈康年等人再次陷入困境,那双藏在金丝眼镜后的眼睛里,又一次亮了起来。
他找到了新的攻击点。
“哼,光靠那些热胀冷缩的土办法,可解决不了这种精密设备的问题。”他抱着胳膊开口,“这套自动装弹机,是德国人机械工艺的精华。一个零件错位,一条管路接反,整台机器都会因为压力过载而彻底报废。陆副总工,这可不是靠胆子大就能蒙混过关的。”
他特意加重了“蒙混过关”四个字。
陆扬走了过来。
他没有去看那些让专家们头疼的图纸,而是对着身后的工人吩咐道:“把所有零件,按照我之前做的记号,分门别类,一字排开。”
工人们立刻行动起来。很快,那堆杂乱的零件,被整齐地摆放在了空地上。
陆扬蹲下身,从里面拿起一个看起来不起眼的行星齿轮,走到了项目组里一位姓张的老专家面前。
“张工,您是咱们厂里研究齿轮传动的第一人。您看这个。”
张工愣了一下,接过那个齿轮。
陆扬的手指在齿轮的一个齿面上轻轻划过,开口道:“您看这个齿轮的磨损痕迹,非常均匀,但只集中在一侧,这是单向受力的特征。说明它在整个系统里,只负责一个动作的传动,而且是低速、高扭矩的动作。”
张工的眼睛亮了,他常年和齿轮打交道,自然看得出陆扬说的是事实。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