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

字:
关灯 护眼
零点看书 > 1979戏梦人生 > 第12章 一锤定音

第12章 一锤定音

第12章 一锤定音 (第1/2页)

有演出的时候,首都剧院的夜晚就是人声鼎沸的。
  
  《茶馆》复排的首轮演出最后一场,首都剧场一千三百个椅子座无虚席,等到于适之饰演的老掌柜王利发攥着腰带仓皇退场,现场所有人都站了起来。
  
  叫好声、呐喊声不绝于耳,连绵的掌声一直持续到演员出来谢幕都没有停下。
  
  谢幕加上合影,足足持续了一个多小时,直到晚上11点多,流连的人群才终于散去。
  
  虽然戏演完了,但是舞台还不能撤出,因为明天还要给这出话剧最终录像。
  
  对于话剧演员来说,可以说每一场演出都会有新的体验,新的心得,所以为了保证话剧录像质量更好,几乎所有录像环节都是放在演出结束之后,趁热打铁。
  
  第二天下午,1979年版的《茶馆》录像工作正式开始。
  
  作为幕后人员,钟山依旧跟在杜广培旁边,等着拉大幕。
  
  持续忙碌了一个多月,如今终于要迎来休息,杜广培今天心情不错,他拍拍钟山的肩膀,问道,“上次那个剧本有消息了没有?”
  
  钟山摇摇头。
  
  自从那一天艺委会上的激辩之后,快一个星期了,一直没消息。
  
  中间钟山碰见俞民几次,老头要么吹胡子瞪眼,要么直接不拿正眼瞧他。
  
  不过除了不给好脸,俞民倒也没别的动作,一切照旧。
  
  倒是这几天蓝田野下台的时候,总会跟钟山聊上几句,明显比以前热情。
  
  “年轻人,不要害怕挫折!”
  
  杜广培拍拍钟山的肩膀,“咱们大院长曹禺,23岁才写出《雷雨》,你今年22,难道你的才华还能比院长高?没选上就没选上,你呀,可以把剧本要回来去投稿嘛!要是能投稿成功,稿费也是一笔收入,总比白干强。”
  
  这话倒是提醒了钟山,他若有所思的点点头。
  
  杜二爷这话在理,自己肚子里有的是墨水,不管《法源寺》结果如何,不把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写点新东西总没错。
  
  正要开口说话,却看到那个微微发福的编剧梁秉鲲一溜小跑冲了过来。
  
  舞台监督赶忙冲过去拦住他,压低声音问道,“你干嘛呢!”
  
  梁秉鲲冲站在幕布旁的钟山招招手,“院长来了,叫钟山过去。”
  
  钟山见状,已经走了过来。
  
  “刁院长找我?”
  
  “不是!”
  
  梁秉鲲纠正道,“大院长!曹院长!曹宇!”
  
  杜二爷跟在后面,一听是曹宇,伸手推推钟山,“去吧去吧!别耽误了领导的事儿!”
  
  钟山点点头,跟着梁秉鲲走出了后台。
  
  俩人一路走到三楼院长办公室门口,梁秉鲲敲了敲门。
  
  里面传来一个声音。“进来。”
  
  俩人推门进去,大院长曹宇正在跟坐在对面的刁光谭聊天。
  
  钟山瞅了瞅这位在中国戏剧史上鼎鼎大名的传奇人物,曹宇。
  
  在中国,哪怕对文学毫无了解的普通人,大概率也听说过“鲁郭茅巴老曹”这六个字。
  
  对于文艺圈的人来说,这些名字自然如雷贯耳,好比西游记里的玉皇大帝、太上老君、如来佛祖,每一位都属于时代的顶尖人物。
  
  到了1979年,六人中鲁迅、郭沫若、老舍均已仙去,曹宇虽然在这六位当代文坛大神中甘陪末座,但也是文艺界仅有的几块金字招牌之一了。
  
  所以曹宇的形象也非常复杂,中戏的名誉校长、人艺的院长、剧协的会长……无数的身份建构着他的人生光环——当然,对于他个人来说,主抓的工作依旧是人艺这块阵地。
  
  在钟山的眼中,这位明显已经上了年纪的老人中等身材,花白的分头梳得整齐,戴着一副金边眼镜,里面透露的目光平静和善,整个人显得格外斯文儒雅。
  
  钟山观察曹宇的时候,曹宇也在打量钟山。
  
  他冲钟山笑笑,明知故问道:“你就是钟山?”
  
  钟山点点头,“是。”
  
  “22岁?”
  
  “是。”
  
  “一表人才啊!”
  
  曹宇赞了一句,笑呵呵地揶揄道,“我刚回国就听到了你的大名,你可是给院里出了个大难题啊!”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极品全能学生 凌天战尊 御用兵王 帝霸 开局奖励一亿条命 大融合系统 冷情帝少,轻轻亲 妖龙古帝 宠妃难为:皇上,娘娘今晚不侍寝 仙王的日常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