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

字:
关灯 护眼
零点看书 > 御座上的现代思维:拐跑权臣计划 > 郡主与新茶

郡主与新茶

郡主与新茶 (第2/2页)

萧如玉不仅点出了当前国债推行面临的主要舆论障碍(信誉与监管),更隐晦地提出了解决思路——任用专业实干之人。那位“方姓老河工”,是巧合,还是有意提及?
  
  这位安平郡主,绝不像萧如玉表面看起来那般简单,只是一个沉浸于诗书茶花的闲散宗室女。
  
  萧如玉对时政有观察,有见解,并且,似乎有一种不着痕迹地表达自己想法的方式。
  
  “郡主此言,倒是与朕所想不谋而合。”沈清弦缓缓道,“治国如烹小鲜,火候、用料皆需讲究。空有良策,若无合适之人执行,亦是徒劳。郡主所说的那位方姓河工,倒是个难得的人才。”
  
  萧如玉浅浅一笑,垂下眼眸:“能得陛下如此评价,是那老河工的福分。只可惜,这般民间匠人,往往声名不显,难以为朝廷所知所用。”
  
  殿内陷入短暂的沉默,只有茶香袅袅。
  
  沈清弦看着萧如玉低眉顺目的侧脸,忽然问道:“郡主平日除了品茶赏花,还做些什么?”
  
  萧如玉抬起头,眼中闪过一丝讶异,随即答道:“回陛下,无非是读些杂书,打理一下名下几处产业的账目,偶尔……也会偷偷换上便装,去西市的书肆逛逛,或去城外的田庄住上两日,看看收成。”
  
  萧如玉的话语里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向往,以及些许自嘲,“让陛下见笑了,臣女不似其他贵女,性子野了些。”
  
  沈清弦却摇了摇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郡主这般,很好。”
  
  沈清弦心中对这位郡主的评价又高了几分。能打理产业,能接触市井,了解民间疾苦,这远比那些只知风花雪月的闺阁女子要强得多。
  
  “陛下不怪臣女失仪便好。”萧如玉似乎松了口气,笑容也真切了些许。
  
  又闲谈了几句庄子上今年的收成、京中时兴的织物花样等无关朝政的话题后,萧如玉便起身告退,姿态依旧优雅从容。
  
  送走萧如玉,沈清弦独自坐在偏殿,手指无意识地敲击着桌面。
  
  萧如玉今日前来,绝不仅仅是送茶和闲谈。萧如玉是在传递信息,也是在展示她自己。萧如玉提到了民间对国债的疑虑,提到了实干人才的重要,甚至提供了一个具体的人选线索(方姓河工)。
  
  萧如玉这么做,是出于她个人的意愿,还是代表了萧云墨某种不便直接言明的态度?
  
  萧云墨让他的堂妹来传递这些信息,用意何在?是示好?是试探?还是另有所图?
  
  沈清弦发现,这潭水,比沈清弦想象的还要深。朝堂之上的明争暗斗,宫闱之间的暗流涌动,以及这位看似超然物外,实则心思玲珑的安平郡主,都让眼前的局势变得更加复杂。
  
  但无论如何,萧如玉的话,确实给了沈清弦一些启发。寻找并任用真正的实干人才,建立有效的执行和监督体系,是推行任何新政的关键。
  
  或许,沈清弦可以从这个“方姓河工”开始,也可以让张明远在物色“民间监理”时,更多关注那些有实际经验、信誉卓著的人。
  
  沈清弦回到御书房,提笔写下一道手谕,内容很简单,着内侍省派人去京畿一带,寻访一位擅长水利、姓方的老河工,务必要客气有礼,若寻得,便以礼聘入京中,朕有用处。
  
  沈清弦需要更多这样扎根于现实的“泥土”,来帮她构筑起理想中的蓝图。
  
  而这场与朝臣、与摄政王、乃至与整个旧有体系的博弈,才刚刚拉开序幕。萧如玉这杯“新茶”,带来的回味,远比茶香本身更加悠长。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极品全能学生 凌天战尊 御用兵王 帝霸 开局奖励一亿条命 大融合系统 冷情帝少,轻轻亲 妖龙古帝 宠妃难为:皇上,娘娘今晚不侍寝 仙王的日常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