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人选暗流
第五章 人选暗流 (第2/2页)“太傅所言有理。”沈清弦点头,“这样吧,明日午后,宣顾言之、李文博、王瑾,以及苏万三、方大同五人入宫,朕要亲自见一见。至于最终人选,容朕见过之后再定。”
“陛下圣明。”赵文渊躬身,“老臣这便去安排。”
赵文渊退下后,沈清弦靠在椅背上,揉了揉眉心。
人选之争,看似是能力品行的较量,实则是各方势力的博弈。萧云墨推出一个看似中立的顾言之,是在向自己示好,表示不争?还是埋下了一步暗棋?而赵文渊,似乎更倾向于稳妥,希望平衡各方。
沈清弦不能完全信任任何一方,必须有自己的判断。
次日午后,五人被引至御书房偏殿。沈清弦并未坐在高高的御座上,而是设了座,赐了茶,营造了一个相对宽松的奏对氛围。
李文博果然精明外露,对国债的发行、核算、利息计算等问题对答如流,言语间充满自信,但也隐隐透露出将此事视为户部分内之事的倾向。
王瑾则一脸严肃,反复强调监管的重要性,提出了一系列严苛的审计条款,但对于如何具体操作、如何与民间沟通,则显得有些生疏。
轮到顾言之,他年约四旬,面容清瘦,目光沉静,穿着一身洗得有些发白的青色官袍。行礼时姿态沉稳,不卑不亢。
“顾爱卿,摄政王举荐你出任国债司主事,你以为此职关键何在?”沈清弦问道。
顾言之略一思索,从容答道:“回陛下,臣以为,此职关键有三。一在‘信’,需建立朝廷信用,让民间愿借、敢借;二在‘通’,需沟通朝野,上达天听,下察民情,确保政令畅通,款项专用;三在‘实’,需将每一分银两,都切实用于水利工程,见到实效,方能取信于民,亦不负陛下重托。”
他没有夸夸其谈,而是直指核心,并且将“见到实效”放在了重要位置。
沈清弦又问及若遇到地方官员虚报工程、阻挠核查当如何。
顾言之答道:“臣在地方时,曾遇类似情状。一靠详定章程,使贪腐无可乘之机;二靠公开透明,将工程款项、进度定期张榜公示,受百姓监督;三靠雷霆手段,一旦查实,不论涉及何人,皆按律严惩,以儆效尤。恩威并施,方能奏效。”
他的回答,既有原则,又有具体方法,显是深思熟虑,并且基于实际经验。
接着,沈清弦又考校了苏万三和方大同。
苏万三虽有些商贾的圆滑,但谈及钱粮物料、人工调度,确实经验老到,对方大同这样的技术匠人也表现出尊重。
而方大同则显得有些拘谨,但一说到河道疏浚、堤坝加固,立刻眼睛发亮,言辞也变得朴实而恳切,提出的几个技术细节,连沈清弦这个外行听了都觉得切中要害。
奏对完毕,沈清弦心中已有了初步决断。
当晚,她再次召来了张明远和赵文渊。
“朕意已决,”沈清弦直接宣布,“国债司主事,由顾言之担任,品级暂擢为正五品,专司其事。李文博、王瑾为副,协助顾言之,分别负责钱粮核算与审计监督。民间监理,以苏万三为首,方大同为其副,专司工程稽核。”
张明远脸上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失望,但皇帝已做出决定,张明远只能躬身领命。
赵文渊则微微颔首,似乎对这个结果并不意外。
“人选已定,望诸位同心协力,莫负朕望。”沈清弦目光扫过二人,“国债司筹建事宜,即刻着手。十日后,朕要看到第一批国债顺利发行的具体方案。”
“臣等遵旨!”
看着二人退下的背影,沈清弦知道,自己落下了一子。用了萧云墨推荐的人,看似是向萧云墨妥协了一步,但顾言之若真如奏对时所表现的那般,或许正是她需要的人才。
接下来,就要看这位顾参议,如何在这漩涡之中,舞动他的长袖了。
而萧云墨下一步又会如何落子,沈清弦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