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千三百五十六章 月壤之光
四千三百五十六章 月壤之光 (第1/2页)月球虹湾着陆区的灰色尘埃在探测器着陆舱周围扬起,像一层细腻的银沙缓缓落定。当航天员王鹏摘下头盔,额前的碎发还沾着月球特有的微小玻璃陨石颗粒时,他的第一句话通过超导量子通信网络传向地球:“这里的阳光比地球刺眼三倍,而我们脚下的月壤,此刻正踩着来自地球的超导信号。”
地球,浩宇科技总部的指挥大厅里,掌声与欢呼声瞬间淹没了控制台的蜂鸣。吴浩看着屏幕上王鹏清晰的影象——连他宇航服手套上的纹理都清晰可见,指尖无意识地摩挲着口袋里那枚小小的超导陶瓷片。这是十年前他在民房实验室里烧制的第一块样品,边缘还留着当年电炉温控失误造成的焦黑裂痕。苏晓悄悄握住他的手,掌心的温度让他想起二十年前那个冬夜,两人在大学低温实验室里裹着同一条毛毯,盯着液氮杜瓦瓶等待样品降温时的暖。
“量子通信的延迟只有1.3秒,”负责通信技术的李博士快步走过来,手里的实时数据报表还带着打印机的余温,“完全突破了传统无线电通信的瓶颈!而且部署在地月拉格朗日点L2的超导中继器,在穿越太阳风时的抗干扰能力,比我们在模拟舱里测试时还要强40%。”吴浩接过报表,目光停在“信号稳定性99.99%”那一行,突然想起研发初期的困境——为了让超导量子比特在深空辐射环境中保持稳定,团队曾连续三个月轮班守在模拟宇宙舱里,刚入职的工程师小张甚至在舱里待了整整56小时,只为记录一次完整的太阳耀斑干扰数据,出来时眼睛熬得通红,却攥着数据存储卡笑得像个孩子。
就在这时,可可的声音在广播里响起,打破了大厅的热闹:“吴总,南非医疗分部传来紧急消息——北开普省爆发了罕见的登革热变异毒株,当地诊所的超导核磁共振仪已检测出42例疑似病例,但现有3台设备全负荷运转仍供不应求,请求紧急支援。”
吴浩立刻转身走向会议室,苏晓抱着平板紧随其后。走廊里的LED屏正循环播放着月球探测器传回的实时画面,月面的环形山在阳光下投出深邃的阴影,而他的思绪已经飘到了南非的沙漠。“通知物流部,把原本要发往意大利米兰的7台小型化超导核磁共振仪优先调往南非,”他对着蓝牙耳机快速下达指令,语速比平时快了一倍,“让医疗培训团队现在就整理线上操作手册,重点标注变异毒株的影像识别特征,务必在36小时内完成所有设备的安装调试,同步开通北京协和医院的远程会诊通道。”
苏晓打开平板,调出南非北开普省诊所的实时监控:画面里,穿着防护服的医护人员正隔着透明隔离罩操作超导设备,设备旁的显示屏上,患者的脑部影像数据正以每秒20帧的速度传输到约翰内斯堡的专家工作站。“幸好我们的超导设备去掉了传统核磁共振仪的液氮冷却系统,”苏晓轻声说,指尖划过屏幕里设备小巧的机身,“不然在北开普省40℃的高温沙漠里,光维持冷却系统就能耗尽当地诊所一半的电力。”吴浩点点头,想起研发小型化设备时的攻坚时刻——为了用室温超导磁体替代传统低温磁体,团队曾尝试过12种不同的材料配方,直到第13次,才在钇钡铜氧材料中加入0.2%的铈元素,让磁体在30℃室温下仍能保持1.5特斯拉的稳定磁场,那天实验室的欢呼声,连楼下的保安都跑来敲门询问。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