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千零三十三章比较
第四千零三十三章比较 (第2/2页)你烈火烹油,鲜花着锦。我留白,孤寂,极简。
你说要戒定慧才能修佛,‘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五十染尘埃’。我说‘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染尘埃’,该吃吃该喝喝,就突然顿悟成佛了,根本不用戒定慧。
你说人生而有原罪,我说神子已经承担了一切罪孽。
你说种姓,佛说众生平等。你说唯德是举,曹操说唯才是举……
可以说人类历史就是不断地‘道生一,一生二’,不断地添加美好的标准,让标准对自己有利,让自己成为掌握美好解释权的人。
只有掌握了美好的解释权,才能占据主导。
人类都需要一个美好的标准,才能知道自己的人生过得如何,是不是走在正确的道路上。才能知道自己的行为会让生活更好,还是更糟。
当别人拿出一个美好的标准,可以跟随,也可以拿出另外一个标准进行抬杠。
可以说人类的历史就是抬杠的历史,你说东,我非要往西,就是要拿出一个不同的理论,不能被牵着鼻子走。
如果两个理论,谁也无法说服谁的时候,那就只能用暴力来解决分歧了,谁赢谁掌握美好的解释权。
如果你的理论那么好,为什么会输?
这就是清朝被列强打败之后的问题,以前士大夫掌握美好的解释权,为民请命,教百姓做人。但最后他们被坚船利炮打败,士大夫就很难再说我代表美好了。
输掉的美好可一点也不美好。
大家要的是我的美好在你之上,是要赢。
所以理论最后还是需要物质层面的胜利才能坚持,就算是唯心的宗教也是需要用胜利做基础的。
物质上的比拼是最直接,最有说服力的。一个吃不饱穿不暖的国家,嘴上说得再好听,大家也不信他们美好。
乞丐说自己手里有价值连城的宝石,和富豪说自己手里有价值连城的宝石,大家肯定相信后者。乞丐说自己知道怎么美好,富豪说我知道怎么美好,大家肯定也相信后者。
所以贫者越贫,富者越富。因为大家都愿意相信物质丰富的人,把资源集中到富豪身上,相信自己也可以更美好。
贵族的礼就是最早的以物质定义美好的阶级。不过很快他们就遇到了挑战者,宗教。
不管信不信宗教的神仙,但通过宗教逼迫贵族给钱还是很灵的,宗教会收税,一定程度上将贵族的税分给活不下去的信徒。
所以东大的农民起义,很多都是以宗教为核心的。早期的太平道、后来的明教、白莲教、太平天国等等。都是以宗教团结大家,去抢大户。
宗教会告诉大家一个不同于物质的美好标准,告诉大家物质会让人为富不仁,所以要重拳出击。
就算到了工业革命之后,也一样会互相对抗,互相争抢。比如人权,我有人权,你没有人权,我就要制裁你。
那么问题来了,制裁能让别人获得人权吗?就好像乞丐没钱,富豪有钱,于是富豪要隔离乞丐,隔离能让乞丐富有吗?
并不能,我的美好在你的之上,只是为了让自己更加明目张胆地霸凌,或者说教化。
我的美好在你之上,然后我要带你一起美好,才叫‘大家好才是真的好’,不过这样一来,我的美好就打折扣了,必须分出去一部分,就不那么美好了。
哪怕定义分享是美好的品德,也会出现‘人不为己天诛地灭’才是天理的对抗。
所以一切都是‘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杜兰打败了画眉丸,也无法让自己的美好在画眉丸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