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零七章 赵德昭主动请缨
第九百零七章 赵德昭主动请缨 (第1/2页)赵德昭走出班列,声音清朗而坚毅,如同晨钟撞响金殿的檐角:“臣请为使者,赴陈留议和。”
这位昔日的大皇子,陈述了自己的想法,那就是代表大宋过去议和,跟吴军谈判。
殿中顿时鸦雀无声,文武百官的目光齐刷刷落在这位大皇子身上。赵炅——昔日赵光义,今日新君微微一怔,眼底闪过一丝难以捉摸的暗色。他端坐龙椅,指尖轻叩扶手,似在权衡,又似在掩饰方才那一瞬的惊疑。
“你是太祖嫡子,身份尊贵,怎可轻涉险地?”赵炅语调平缓,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威压。他登基不过旬日,根基未稳,最怕的便是宗室中有人借危局立威,更遑论此人乃先帝长子,血脉正统,立功的话会对他权位有威胁。若他真在陈留被吴军扣为人质,朝局也将复杂。
赵德昭撩袍跪地,脊背笔直如剑:“正因臣为太祖之子,方不可坐视国祚危亡。吴军压境,汴京旦夕可破,臣若不以身为质,何谈议和?何谈喘息?”他抬眸,目光澄澈,竟无半分惧色,“臣愿以一身,换大宋十年太平。”
殿侧,赵普、卢多逊等大臣听了赵德昭这番话,不少文武大臣都心生敬佩,毕竟,吴军来势汹汹,即将进攻陈留城,逼近汴京城,这个时候担任使者前往,尤其是大宋皇室,很容易被扣押当人质了。
但赵德昭依旧坚持,赵普一派肯定要出面支持,毕竟这是大皇子主动提出要做的重要事,他们保皇党还是希望赵德昭变得迅速成长起来,甚至取得大功劳,等赵炅当完皇帝,再传给赵德昭。
皇帝赵炅自然也懂这个局面,心中琢磨赵德昭是要故意出头做事,赚取威望,还是另有心思?
不过,现在大宋形势危急,不能再内斗下去,否则,这江山很快就要易主了。
赵普率先出列,声音沉稳:“圣上,大皇子此请,乃大义之举。臣等愿附议。”
“若能使吴军缓师,纵割地输币,亦可为社稷续命。”又有大臣附言。
赵炅的指尖在龙纹扶手上顿住。他自然看得出赵德昭的算盘——危局立功,收揽人心,日后或有一争储位之资;然此刻若拒,便是寒了满朝文武的忠义之心。权衡片刻,他缓缓起身,金冠珠旒轻晃,声音不高,却足以让殿宇回荡:
“既如此,朕封赵德昭为武功郡王,位同齐王,班列宰相之上。授议和使团都指挥使,程德玄副之。赐旌节、金符,可便宜行事。”
他目光扫过赵德昭,又掠过程德玄——后者低眉顺眼,眼底却藏着一丝新帝心腹的锋芒。
赵光义登基之后,立即把心腹程德玄提为翰林使,这次出使议和作为副使,也是有随行监督的意思。
赵德昭叩首,额头触地有声:“臣领旨。”
“臣领旨!”程德玄十分高兴,因为这算是一次重任了,一旦完成任务,刷了履历,回来必定还会被提拔升迁。
这件议和事就这么确定下来,卢多逊、赵普等人讨论了议和的条件,最大限度是把淮水以南的半壁江山割让给吴国,然后岁币十万银两所为赔偿金,这算是屈辱条件,丧权辱国了,但没有办法,总比亡国强。
当年大宋如何欺负南唐、后蜀、北汉的,如今就落在他们自己身上了。
早朝过后,赵德昭直接回府,进入书房,不一会,未出阁的永庆公主来找他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