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千二百零七章:求月票!!!求订阅!!!!
第二千二百零七章:求月票!!!求订阅!!!! (第1/2页)托尔等了好一会儿才搞清楚状况:“我们……被丢出来了?”
对于一名战士,特别是一名阿斯加德战士来说,被从战场赶走,可比战败被俘还要丢人!战败被俘这很正常……谁还没有个失手的时候呢?奥丁年轻时候也做过俘虏。
而且败了就败了,技不如人而已,还能怎么样。
但在最终决战之前被赶出战场……这可就是赤裸裸的羞辱了。这就是小看他的勇气,天堂在左,战士向右,对一个战士来说,即便敌人远比自己强大,那也不是怯战的理由,哪怕没办法打败敌人,那也要溅对方一身血!
“我们回去!!!”托尔立刻喊道。
凯耸耸肩:“我没办法,现在地心世界已经是一团乱麻了,我留下的传送设备估计没用了。”
当初把圣城当做金士曼的基地时,凯就拜托哆啦A梦·托尼·斯塔克,制造了一套传送装置。托尼的研发能力真的堪比小叮当的四次元口袋,只要你提出要求,就没有这家伙不能做到的事情。
这家伙甚至可以制造时空穿梭机!
电影里,托尼就制造了时空穿梭装置,根据爱因斯坦的相对论理论,运动的时钟相较于静止的时钟会走得更慢。当速度接近光速时,时间几乎会停滞不前。设想一位宇航员以接近光速的速度旅行了一年,当他返回地球时,却发现已经过去了几千万年。这种时间膨胀的现象使得人们能够前往未来,但问题在于,我们如何才能回到过去呢?
虫洞,这一物理学家们所提出的理论构想,自1930年代以来便一直吸引着人们的关注。当时,爱因斯坦与其学生罗森在探索引力场方程的奥秘时,提出了一个惊人的假设:黑洞与白洞之间可能通过虫洞相连结,从而使得人们能够通过这一神秘通道进行瞬时的空间转换,甚至时间旅行。简而言之,虫洞犹如一根细长的时空管道,连接着宇宙的遥远角落。借助虫洞,人类可以轻易地在宇宙间穿梭,从一处飞跃至另一处,仿佛在赛车游戏中找到了通往终点的捷径。
那么,我们该如何寻找虫洞呢?在比分子甚至原子更微小的尺度上,也就是量子泡沫的普朗克尺度,时空的结构变得不再平滑。这里,各种不同的形状如同泡沫般起伏不定。正是这些由量子涨落所形成的小通道,被理论家们认为是虫洞的藏身之处。尽管目前我们的技术尚未达到那个层次,但理论上,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未来我们或许能在太空中成功构建出巨大的虫洞。然而,时空穿越的问题并未得到彻底解决。即便我们能够成功穿越时空,又该如何应对“时间悖论”这一难题?想象一下,若某人穿越回过去并杀死了自己的祖父,那么他的父亲便不会存在,自然也就不会出现后来的结婚与生育。
在这种情况下,这个人便永远不会出生,那么又是谁杀死了他的祖父呢?显然,这是一个无法解决的逻辑困境。这种情境下,祖父悖论便应运而生,成为困扰时间旅行者的一个难题。将上述的时间悖论引入到《复仇者联盟》的情境中,我们面临一个有趣的假设:倘若美国队长及其队伍在灭霸打响指之前就穿越时空回到过去并除掉了灭霸,那么他们是否还会通过时空穿越回来与灭霸发生冲突呢?
休·艾弗雷特的多世界诠释理论,作为平行时空理论中的一个重要级别,以量子力学为基石,为我们揭示了平行时空的一种可能存在方式。同时,这一理论也在一定程度上为著名的量子思维实验「薛定谔的猫」提供了新的解释路径。通过深入探讨多世界诠释理论,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平行时空的概念,进而为时间旅行等前沿课题提供新的思路。这种设定类似于剧情类游戏,其中的每一次选择都会触发一系列独特的事件,这些事件进一步发展并通向不同的结局。而值得注意的是,这些结局并非虚构,它们在各自的时空里真实上演。再来看时间旅行的祖父悖论,若多世界诠释成立,存在多个时空,那么一个人完全可能回到过去并杀死自己的祖父,因为他不是在杀死自己时空中的祖父。换言之,即便在这个时空里复仇者联盟达成了大团圆结局,但仍有可能在一千四百多万个其他时空里,宇宙一半的人口化为了灰烬,足以堆砌成一座撒哈拉大沙漠。多世界诠释为漫威宇宙带来了无限的可能性。根据这一理论,即使复联4呈现了大团圆的结局,也并不意味着所有时空都如此。事实上,在其余的一千四百多万个时空里,宇宙的命运可能截然不同,有的甚至可能遭遇了灾难性的结局。而要实现这一壮举,量子力学无疑将成为关键。
在量子力学当中,有很多和宏观世界经验相悖的诡异现象,比如说量子纠缠:当两个或多个粒子相互作用后,会形成一种特殊的量子态,无论相隔多远,对其中一个粒子的测量会瞬间影响到另一个粒子的状态,爱因斯坦曾将其称为“鬼魅般的超距作用”。例如,处于纠缠态的两个粒子,若一个粒子的自旋被测量为向上,另一个粒子无论相距多远都会瞬间“知道”,并呈现出自旋向下的状态。量子隧穿:按照经典力学,粒子在能量低于势垒时无法穿越势垒。但在量子力学中,微观粒子有一定概率能够穿越能量高于自身的势垒,就像“穿墙而过”。这一现象在半导体器件、核聚变等领域有重要应用,如电子可通过量子隧穿效应穿过半导体中的能量障碍,实现晶体管的开关功能。
在量子力学当中,还有一句非常经典的名言:上帝不掷骰子,这句名言来自于一场跨越世纪的物理哲学之争,在量子力学蓬勃发展的1927年,布鲁塞尔索尔维会议上,爱因斯坦面对玻尔等量子物理学家说出了那句著名的“上帝不掷骰子”,这句话不仅仅是量子力学正统解释与经典决定论的交锋,更折射出人类对宇宙本质的深度思考,在牛顿力学构建的经典世界当中,宇宙就像一颗精密的机械表,行星轨道能够被数学方程精确的计算出来,就连复杂的多体运动都能够通过微分方程求解,这种确定性深深刻在很多人的思维当中,拉普拉斯曾断言:只要知道宇宙中所有粒子的位置和动量,就能够推演过去和未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