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八十八章:河南总社
第四百八十八章:河南总社 (第1/2页)八月二十三日,永宁伯回到了朱仙镇。
他先是来到了码头巡视,只见沙河上停泊着大大小小的一溜船只,作为天下四大名镇之一的朱仙镇,经过这半个多月来的恢复,再次重现了当初的繁盛景象。
拉纤的号子声与码头脚夫的号子声,彼此呼应,此歇彼起,仿佛无休无止一般。
偶尔可见往来巡逻的军兵,以及那一箱箱货物上大大的“军”字,时刻提醒着众人这些都是勇毅军的军用物资,而非是民资民财。
沙河在朱仙镇沿岸一带,足有三四十处大小码头,这些码头有的专门走人,有的专门走货,真正实现了人货分流。
而这里的货物又按照分类走各自的码头,如煤、木炭这些都走炭码头,铁料、铅料、铜料等都走铁码头,布匹、面料等都走布码头,果脯、肉干等也有自己的专用码头。
更有甚者,如原本的山西会馆、江浙会馆、四川会馆等还有自己的船运码头,专门用来装卸自家会馆的往来货物。
这些会馆专有码头,虽然也给外间的商人装卸货物,但对于自己商会内的客商给与优先权等许多照顾,其自有的货栈、仓库也主要是对内的。
而今,因受到闯贼之祸的影响,各商会基本上已经是名存实亡,只剩下一些伙计和下人看守会馆和各处货栈,富商老爷们都已逃离。
朱仙镇被收复之后,各家商会虽然也都陆续有人赶来,但终究还是慢了一步,许多的码头和货栈都已经被勇毅军接管了。
各家商会虽然心中不情不愿的,但是有山西商会带头拥护和响应,他们也不好再跳出来反对永宁伯的大政方针。
现在,朱仙镇外沙河上面南北两端的码头,都已被勇毅军所征用,并且在河上设置了钞关,对来往船只进行查验堪核,虽然暂时并未开始征收商税,可这种情况也不知还能维持多久。
在码头上简单看看,永宁伯便上岸回到了朱仙镇内。
…………
今天,是“宣大商社河南总社”剪裁的大好日子,而永宁伯张诚也是为了此事,才急着从陈州赶过来。
山西总兵李辅明、河南总兵陈永福二人并排而立,孙时相、胡以温、刘承祖等人陪在身边,而他们身后是陈忠、何振雄、虎子臣、林芳平、徐进勇、向金宝一干勇毅军战将也都到齐。
宣大商社河南总社紧邻着山西商会,同样地处于朱仙镇内的黄金地段,虽然占地不大,但却也颇具规模,并不逊色与于其他的各大商会。
而宣大商社河南总社最受到关注的并不是其位置,也不是有多少新奇又紧俏的商品,而是其强大的军方背景。
能在朱仙镇开办商号的可没有省油的灯,他们哪一个不是人精子?
尤其是那些行商,更是常年在大明各地行走,啥样的事儿没见识过?
官商,对于他们而言,简直就是司空见惯的事儿,已经是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了。
可像今天这般明目张胆地以军队名义经商,他们可还是头一次见到,私下里都在议论纷纷——永宁伯胆子忒大,如此作派,就不怕皇上知晓后,让朝廷查办吗?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