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七十二章 苦果
第七百七十二章 苦果 (第2/2页)牺牲的自然是岭东战役中受损最重的蓝旗。
豪格不乐意也没用,他在战场上几乎被打成了光杆司令,封建领主,没有兵就没有话语权。
崇德皇帝倒是哼哼啊啊的反对,但慢慢悠悠说话,还没说完就被多尔衮打断了,敲定了这一决定。
多尔衮知道黄台吉想说的是什么,也知道,黄台吉并不是因为豪格是儿子,就向着他说话,而是因为蓝旗在战场上扛住了最终的死伤,战后理应得到抚恤与照顾,而不是将庄园充公。
这样做,将来八旗就没人敢死战了。
但现在摆在多尔衮面前的问题,是两白、两红、两黄,都更不能接受庄园田产被分给汉军和蒙古军。
军心涣散的汉军与蒙古军也不能接受他们继续扯皮。
因此只能暂且将蓝旗驻地划给他们,驱使汉蒙旗军夺回海州,再有余下六旗慢慢商议,补偿蓝旗。
至少现在八旗还有个念想,朝鲜。
就在这时候,阿济格终于回来了。
阿济格的回返并不容易。
意识到北方的路走不通,靠着撒银子跟明军买路,从天津卫到武定州,沿海岸线劫夺大小民船近千条,在海上张帆数十里,一路东返。
因为怕被东江镇的沈世魁在海上截击,不敢走登州至金州的沿岛航线,超过二百条船在航行途中走失,仅九百余艘船舰抵达盖州。
本以为上了岸就太平,偏偏就在他登岸的时候,正赶上了海州围城战。
阿济格在海上飘出一肚子气,这愁着无处发泄,当即发兵扑向围城营地,敌军无敢撄锋者,不加一矢即溃。
逐走围城军队,一路又饿又气的阿济格立刻命人至城下喊话,让尚可喜准备肉食酒菜劳军。
回应他的是一顿炮子。
城上懂女真言语的辽兵大笑:“尚可喜被你撵跑了!”
尚可喜好不容易攒了人马,鼓足勇气,跑到海州城心惊胆战的跟吴三桂掰腕子,刚扎下围城营地,就见西边冲来一剽人马,还以为是祖大寿领军来给外甥助战,吓得赶紧往东跑。
西边来的,还特别凶,肯定是关宁军啊!
阿济格是做梦都没想到,城外头是尚可喜,城里头才是吴三桂!
阿济格也不敢攻城,尽管他手下都是精兵强将,可是数月奔走流离,从敌境逃出生天,又在海上损兵折将,根本毫无战意,只管裹着尚可喜就往盛京去了。
收到消息的黄台吉、代善、多尔衮等人,是又惊又喜。
喜的自然是阿济格活着回来了,惊则是阿济格回来的实在不是时候。
因为阿济格不回来,其麾下两万精锐的数量就是动态的,可能是两万也可能是零,有变动就还有期待。
而阿济格一回来,这个数就定下来了,又是几千口子没了。
早前的丧事还没办完,后边的又安排上了。
不过这些损兵折将的事,都不是黄台吉的致命打击。
他的致命打击,是整个盛京城沉浸在家家披麻戴孝的哀伤氛围里,偏偏朝鲜使臣的别馆放了一挂鞭炮。
盛京城的朝鲜官员自从崇德登基没行礼,歹青固伦就断了他们的粮,他们也根本接触不到鞭炮。
黄台吉认为是自己的兄弟里面,有人看自己打了败仗,高兴。
这一挂鞭的杀伤力,比阿敏都大。
当天下午,黄台吉就被气得站不起来了。
急火攻心,只来得及拽着多尔衮衣袖说出最后两个字:“别杀。”
多尔衮知道,黄台吉说的别杀,是让他们别杀朝鲜的使臣——出了这样的事,谁都想杀。
但其实这次黄台吉很冤,因为朝鲜使臣的鞭炮,还真不是八旗贵族给的。
前面经历了阿敏的事,爱新贵族的共识,就是黄台吉这个人可能对亲戚过于狠毒,但他做的都是正确的事。
就像那阿敏,放出来就犯浑。
当着几个汉军大将,能说出先收拾汉人财货的话。
说句难听的,那汉兵现在比哪个旗的人都多,让人家有了准备,谁收拾谁的财货啊?
所以这会儿,谁也不会在大方向上反对崇德皇帝过去的主张。
朝鲜使臣的鞭炮,是人家在崇德皇帝登基大典结束后自己拾的,捡了些当时未炸的鞭炮,攒了一挂。
至于为啥会捡这个,就是因为朝鲜王国穷。
大明一直骗人家,说火药是用海水煎炼出来的,朝鲜一直到抗倭援朝的万历时期才知道火药是咋做的。
但知道咋做的也没用,朝鲜缺乏硫黄,硝石的制取和提纯工艺也不能满足需求。
每年贸易和走私加在一起,都不到万斤火药,火药匮乏到宫廷每年过节消耗都不能超过三十斤。
所以别馆的使臣就把扔地上的鞭炮拾回去,本来打算归国之后看有什么用处,但没想到歹青打了败仗灰头土脸,全城吊孝。
朝鲜使臣一高兴,就把那一挂鞭放了。
两名使臣官员及其随从拿下。
这事本来该济尓哈朗办,但济尓哈朗是盛京留守,有嫌疑,因此就交由多尔衮来办。
多尔衮经过审问,根本就不信朝鲜使臣的回答,但到底还是松了口气,直接结案。
这案子太难办。
说白了,崇德皇帝吃瘪,爱新家族每个贵族都有充足的动机放鞭炮庆祝。
代善,代善的两红旗损失不大,当年又被夺了继位的机会,放鞭炮奇怪吗?
多铎,这种狗屁倒灶的事,一看就是多铎的风格。
还有多尔衮自己,他甚至都怀疑那挂鞭炮是他派人自己送的,只是他忘了。
所以有个差不多的说法就结案得了,多事之秋,万一真查出什么呢。
多尔衮心想,到时候认真一查,人家说是被幽禁的阿敏送的鞭炮,放鞭炮反而是最小的问题了。
不过事情一查明,多尔衮就打算把这几个朝鲜使臣和随同人员都杀了。
歹青固伦需要杀点人泄愤。
而这俩使臣,刚好是最好的人选。
但黄台吉不让。
等崇德皇帝再度转醒,身上的元气似乎又缺了几分,这次连八旗旗主都不召了,干脆将一应宗亲、汉蒙将领统统召来。
“朝鲜使臣无礼之处,难以枚举,此皆朝鲜王有意构怨,欲我先起衅端,杀彼使臣,然后加我以背弃天盟之名,故令其如此耳。”
“我之素行,断不为此小事所怒,就算两国已是仇敌,兵刃交接混战之际,彼遣使来,亦无杀戮使者之理,杀之非人君之义。”
“放那两个使臣回去,阿济格既已回还,当整顿兵马,先下海城,夺船做攻皮岛沈氏之势,实则集大军速攻朝鲜,勿取无用之坚城,勿攻善战之边军,直取其都,以资钱粮人马,攻取朝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