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95章:水随便喝,但不能上厕所 (4500)
第1995章:水随便喝,但不能上厕所 (4500) (第2/2页)“八米的高度,正好可以安排一层移动闸刀,新一代的智能化移动闸刀,可以检测爬墙丧尸靠近而自行化运作。
加上在粮食区设置十几座哨塔,可以用少量的守卫守护粮食区。
另外粮食区虽然不依据现在的基地外围建造,但是距离基地也不不能太远。
在平日正常天气之下,基地的影响力完全可以辐射到粮食生产区,也不用担心小型势力的袭扰。
有了智能化移动闸刀,也不用担心丧尸的袭击。”
“最后,关于天灾对粮食区的影响,还有天灾之中丧尸群冲击粮食区的问题,也有办法。”
“我的想法是,粮食区虽然不能建造在基地外围,但是可以采用与之前的自来水管道一样的做法。
建造一条几公里,甚至十几公里的混凝土地下通道联通基地与粮食区。
在天灾到来之后,无论是从基地派人过去支援,还是将粮食生产区的驻守人员撤退到基地之中来,都比较安全方便。”
“最重要的是,粮食生产区可以建造多个,而不是一个,这样就有效地分散了损失压力。”
“如果天灾之中发生了洪水之类的问题,我们在初期选择粮食生产区的时候就可以做好选择工作。
以大樟树总部基地为例子,我们完全可以选择在大樟树东部八公里之外的牛角塘那边建造一个粮食生产区,那边地形比较高,而且还有一个上万亩的平地。
只要在粮食区周围建造排水沟渠,洪水很难淹到那边。”
“以上,就是我对吕处长提问的回答。”
丁九说完之后,会场寂静无声。
不得不说,从丁九的给到的解决方案来看,好像把吕成提到的那些顾虑全部都解决了。
好像他早就准备好了一样。
其实丁九早在昨天听李宇提出方向的时候,就已经开始思考这个问题了。
术业有专攻,像他本就负责大樟树势力的基础建造。
这些年遇到的问题太多了,所以当吕成提到这个问题的时候,他可以在极短时间内给出一个可行性的方案。
会场安静了一会后。
二叔开口问道:“大家针对这第一个要点还有啥问题吗?”
他看向吕成,吕成摇了摇头。
心中有些震惊,震惊于他昨晚苦思冥想了许久都没想到解决办法。
可丁九三下五除二就给他办了。
不得不服,这就叫做专业。
过了一会,有一个大队长级别的人提出了一个小问题。
但丁九也很快解决了。
后来又有三三两两的人提出一些问题,
也有一些人给出建议方案。
直到没有人再提出问题后,
二叔这才开口道:
“既然大家都没有问题了,那第一个要点,暂时就这样定下来。后续的详细方案,由丁九来制定好。”
说着,他看向坐在台下最边上的一个人说道:
“相关人员做好录音与备忘录,会后将备忘录答应出来,发个大家看。”
“是。”会议速记员点头道。
二叔低头看了一眼手中的纸,开口道:
“接下来讨论第二个要点,关于扩张人口计划,还有北境重新定位。”
“大家有什么疑惑与问题吗?现在可以说了。”
李浩然第一个举手,开口问道:
“北境那边如果扩张,外来幸存人口一旦涌入,必然会造成管理压力,光靠目前北境的驻守人员管理起来会有压力,这方面,怎么解决?”
十个大要点,就这么按照顺序,一个个一点点磨。
会场上的所有人都可以针对这些要点,提出疑问,也可以提供解决方案。
有些时候,会场闹哄哄的吵闹的不行。
但有些时候,大家面对棘手刁钻的问题,都沉默下来了。
会议进程速度很慢,但是当这么多人凑在一起讨论的时候,效率肯定不能高的。
可也正是因为有这么多人参与讨论,所以才能够考虑的更加全面。
针对这些要点,提出的问题还有相应的解决方案,全都用备忘录记下来了。
当然,面对一些棘手问题的时候,大家就需要绞尽脑汁在那想了。
只要解决不了,那就一直耗着。
按照李宇的说法就是,只要想不出,那就给我一直想!
没道理现在想不出,回去之后就能想得出了?
甚至有些时候,因为一个极为尖锐的问题,大家都没想法,李宇让大家都不能上厕所,喝水可以,但就不能上厕所。
只要你想出一个方法来,那你就去上厕所。
想不出来,就憋着。
还别说,这个办法很有效果。
办法都是被逼出来的!
所以所有人提出来的问题,都能够得到一个相对靠谱的答案。
在这个相当封闭且集中的环境中,大家思路都在一个频率上,所以思想很统一,也更可以理解这十个要点的核心意思。
深刻地清晰知道接下来大樟树要做什么。
在这样一个过程中,就是达成共识的过程。
李宇通过这个做法,将大家精神与想法拧在一起,这样这些高层都知道接下来要做啥,不至于迷茫混沌。
只有他们知道了接下来要干啥,下面的人才知道要干啥。
如果会场中的人都不知道接下来要做什么,无法理解会议的精神与方向,何况下层的人呢。
时间流转。
一个又一个要点进行讨论。
还别说,人多力量大,面对各种各样的问题,总是有人能够想到解决办法。
并且办法还不止一个。
目前先将能够想到的解决办法罗列上去,然后大家举手表决,
选择一个大家觉得最好的解决方案。
这种开会的形式看似效率低下,但其实是效率最高的。
因为这种开会方式,能够让实际执行者参与到制定方案之中,这些实际执行者才是落地计划的人。
他们身处一线更加懂得落地的时候会遇到哪些问题。
不至于上面制定的计划,犹如空中楼阁,说的缥缈虚无,落地起来完全无法执行。
会议的第三天,一整天的时间,也才堪堪把前三个要点商讨完毕。
第四天,又是一整天的时间。
将十大要点,推进到了第五个要点。
他们的速度并不快,但慢就是快。
起码每一个要点商讨结束之后,大家的问题与顾虑都解决了。
如此一来,当大家都觉得这些问题都能够解决后,执行起来才不会不情不愿。
这样,落地执行的时候,执行效率才能够高。
而且如果不把问题研究透彻,后面来来回回讨论,也是浪费时间。
还不如一次把问题研究深,研究透,这样可以最大化节省时间,提高效率。
每一天,参与会议的众人都感觉脑汁熬干了。
会议的头两天是大量信息输入,后面每天则是头脑风暴。
疯狂想问题,疯狂想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