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二百二十七章 :至关重要的锂空气隔离膜
第一千二百二十七章 :至关重要的锂空气隔离膜 (第2/2页)无极拟人化的点了点头,那由淡银色线条构成的数字生命忽然如同星光般瓦解,进而转变成了一个标准的圆。
正当在场的众人不理解它想要干什么的时候,虚幻在半空中的圆形中央,陡然出现了一个正方形。
仅仅是一眨眼的功夫,正方形就变成了五边形、六边形、七边形
每一次的变动,圆内线条的边就会增加一条。
与此同时,在圆形外边,一串串的数字也伴随着圆内割线而浮现出来。
终于,现场有人反应了过来,在人群中下意识的喊了一声。
“割圆法!这是《九章算术注》中的割圆法,用来计算圆周率的!”
像是感应到了这个回答一样,虚幻在半空中的圆内割线如同幻灯片一样快速的增加着,仅仅是一眨眼的功夫,最新展现的圆内割线就已经全面贴近了圆周,肉眼近乎看不出任何的区别。
紧随其后,在所有人都没有反应过来的同时,如星光般的无极再度出现在了众人的眼中。
“割圆法计算圆周率,数值已达到1000万亿位,用时3.12秒。”
“是否还需要继续向下展示?”
当无极的声音重新在中庭内部响起的时候,会场刹那间安静了下来。
不管是周向华,还是巴陵市的其他领导,亦或者是现场参加开机仪式的各企业代表和受邀病宾客,还是扛着摄像机拍摄的媒体记者,脸上都纷纷露出了诧异且难以置信的表情。
计算圆周率并不是一件什么稀奇的事情,尤其是对于超级计算机来说,这更是检测性能的代表方式之一。
但谁都没有想到的是,仅仅是3秒钟的时间,甚至可能还不到一个呼吸的时间,眼前这座量子超算就已经完成了数值一千万亿位的计算的。
这实在是太夸张了。
要知道,在量子计算机技术没有突破之前,圆周率的计算位数虽然已经达到了300万亿位,但那可是瑞士团队利用一台排名前三的超算,耗费了整整108天的时间才完成的工作。
而现在,仅仅是三秒,这个曾经耗费了一百多天时间创造的世界记录就被打破了。
不仅打破了,还轻易的就将其往上抬了一整个数量级。
在这一刻,不少人脑海中都浮现出了同一个想法。
三秒,一千万亿位数!
如果给它一分钟的时间,它能算多少?如果给它一年的时间,圆周率会不会算尽?会不会出现重复?
尤其是对于现在一部分从事计算机研究领域的专家来说,三秒钟完成一千万位圆周率的计算,这已经彻底的震撼到了他们的心灵了。
原来,那曾经在发布会上的回答,是真的!
哪怕是将目前全世界所拥有的传统超算加在一起,都难以与之相提并论!
当时还有不少人觉得华国是在吹牛说大话,但现在亲自体验过后才知道,这不仅没有夸大无极量子超算中心的性能,甚至还远远的低估了它!
三秒钟,完成一千万位数的计算!
毫不夸张的说,如果眼前这座量子超算中心用来入侵其他国家的网络的话,恐怕除了物理断网外没有任何的手段能够抵御它的进攻。
甚至,它能不费吹灰之力的摧毁现在的互联网世界,让所有的电脑和手机,以及任何连接了互联网的产品都彻底的失去运行能力!
在无极量子超算中心的开机仪式正式结束后,心满意足的媒体记者们带着能够震撼全世界的消息离开,巴陵市政府的领导也在和徐川打了个招呼后回到了自己的工作岗位上。
而无极量子超算中心的控制室中,从郑海的手中取过一个硬盘,徐川将其递给了正在这里工作的管理员。
“将这个加载到无极量子计算机上的材料模拟板块上面,我需要结果。”
一台超算进行计算的核心思路是利用其强大的并行计算能力,求解描述计算行为的复杂方程。
比如对材料的计算,通常是求解描述材料行为的复杂物理方程,从而预测材料的结构、性质和性能。
而无极量子超算中心内的计算能力分成了不同的板块,比如材料模拟计算板块,医药模拟计算等等。
虽然说量子比特只是单纯的逻辑门,但对不同领域的计算还是要调取不同的计算方法的。
“好的,我马上做。”
从徐川的手中接过了硬盘,穿着工作服的管理员点点头,迅速将其接入了无极量子超算中心。
在工作人员的处理下,硬盘中的确定要研究的材料性质和要预测的性质,如电子结构、能带、态密度、弹性常数、晶格常数、相变温度、热导率、力学强度、催化活性、扩散路径等等信息很快就加载到了材料板块的计算内核中。
紧随其后的,便是根据选定的理论方法,选择合适的并行计算软件,输入几何结构文件、计算参数文件、作业提交脚本等等。
最终,再通过程序对这些东西进行软件编译与部署,提交作业脚本,申请所需的计算资源进行计算。
而这一次,徐川需要计算的不是别的,正是锂空气电池结构中最为核心的‘交换隔离膜’!
它是锂空气电池中最核心、也是最复杂的部件。
集成了催化剂层、气体扩散层和集流体三位一体,负责氧气的还原与析出、产物的储存/分解以及电子和气体的传输,其设计和材料直接决定了电池的性能、效率和寿命。
早在几年前,徐川就曾指挥川海材料研究所对锂空气电池进行了研究安排工作。
但直到今天,他们在锂空电池隔膜的研究上仍然没有多大的进展。
而通过无极量子超算中心来完成这最为关键的一步,便是对锂空气电池研发的最终推进手段!
如果说连加载了电化学的微观实质反应量子理论模型的量子计算机都没法在给出或许可行的方向的话,或许他会安排川海材料研究所暂停对锂空气电池的研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