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章科举血诏案
第106章科举血诏案 (第1/2页)秋末,京都冷雨淅淅沥沥。贾环回到京都里,已半月有余。
贾环快步走在大理寺的廊道,脚下的青石板被雨水浸得湿滑。
腰间的墨斗时不时与新佩的大理寺评事玉牌碰撞,发出清脆声响。
“贾大人!”值房老吏匆匆迎上来,手里捧着一沓卷宗。
神色带着几分凝重,压低声音道,“这是‘壬午科场舞弊案’的卷宗,三年了,转了三任评事都没破,听说刑部尚书的顶戴都因它丢了。”
贾环伸手接过,翻开卷宗,一股陈旧腐朽的气息扑面而来。
泛黄的供词里,夹着半片焦黑的八股文残页,上头“君为臣纲”四个字的墨迹,在阴雨中显得格外诡异。
贾环指尖轻轻抚过腰间墨斗的丝线,脑海中突然闪过贾宝玉前日送来的《芙蓉女儿诔》,那字迹竟与残页上的莫名相似。
从大理寺出来,贾环马不停蹄地赶到翰林院。
刚踏入典籍库,一股霉味便扑鼻而来,让他忍不住咳嗽了几声。
他走到书架前,随意抽出一本《永乐大典》,一张宣纸“啪”地飘落。
贾环捡起一看,上面隐隐有血字显现:“己卯年秋,衡王与内阁共谋……”落款处,盖着一枚褪色的“文渊阁印”。
二更梆子响过三声,贾府角门传来轻轻的叩门声。
贾环打开门,就见薛宝钗裹着斗篷匆匆闪身进来,鬓间珠钗在冷雨中闪烁着冷光。
“环哥儿,”薛宝钗声音压得极低,“才上任,就查到你蟠哥头上了?”
说着,她从袖中抽出半幅血字契约,递到贾环面前,“这是他当年替考的证据,求你放他一马。”
贾环目光扫过契约上“生死状”三个字,腰间墨斗突然发出一阵嗡鸣。
他神色不变,将契约按在一旁的砚台上,拿起狼毫饱蘸朱砂,在“薛蟠”二字上重重画了个叉:“宝姐姐,国法在前,薛家若想脱罪,除非能证明这份契约是假的。”
宝钗盯着那渐渐渗出血珠的朱砂字,忽然轻轻一笑:“环哥儿,你可知,当年主考官的判卷笔,此刻正在大理寺停尸房?”
她转身欲走,袖中滑落一缕金丝。贾环眼尖,一眼认出那是贡院考场用来防舞弊的“锁魂丝”。
贾环下意识地弯腰去捡,却发现金丝末端系着半块通灵宝玉,与贾宝玉颈间那块竟能严丝合缝地对上。
他猛地抬头,望向薛宝钗消失在雨幕中的背影,眉头紧紧皱起,心中涌起一股难以言说的不安。
雨下个不停,豆大的雨点“噼里啪啦”砸在地上,溅起老高的水花。
贾环站在大理寺停尸房门口,深吸一口气,伸手推开那扇沉甸甸的门。
一股刺鼻的药味和腐臭味“呼”地一下冲出来,熏得他眉头紧紧皱在一起。
停尸房里黑咕隆咚的,就墙角几盏牛油灯晃晃悠悠,把整个屋子照得影影绰绰。
贾环举着灯盏,在一排盖着白布的尸体中间穿来穿去,眼睛仔细地扫过每一张脸。
终于,在角落里,他瞧见了那具熟悉的尸体——前大理寺评事,就因为查科举舞弊案,死得不明不白的那位。
贾环伸手揭开白布,这尸体脸色白得像纸,眼睛瞪得老大,像是临死前瞧见了啥可怕的东西。
他目光落到死者右手上,那只以前握笔断案的手,这会儿紧紧攥着,好像藏着啥秘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