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7章 高阙即下!
第487章 高阙即下! (第2/2页)汉家,正式接管高阙!
原本作为前哨站、前线重镇存在的博望城,彻底成为了汉属高阙的后勤中转站,以及汉室在河套北部地区的第二道防线!
但战争,还远没有结束。
拿下高阙,仅仅只是汉家的战略目的得以达成。
汉家当然希望战争就此结束。
但匈奴人,绝不甘心于如此简单的,将高阙拱手相让。
加下来的一段时间——甚至可能是从现在的凛冬,一直到匈奴单于庭自西归来的秋后,高阙或许都将经受匈奴人接连不断的进攻。
就算最终,汉军将士仍旧守住了高阙,将所有匈奴人都拦在了关墙外,战争也仍旧不能算是完全结束。
——哪怕没能夺回高阙,且也接受了‘高阙易手’的现实,匈奴人也不会就此作罢。
从今往后,高阙北关墙外的数十里区域,很可能被匈奴人安排三到五个,甚至更多大型部族日常性助手,以求将汉军将士堵在高阙,不能北出高阙威胁慕南。
换而言之:这是一场拉锯战。
夺下高阙,还仅仅只是第一步。
接下来,还要守住高阙,并在匈奴人的严防死守下,早日将高阙,打造成汉军北出河套,踏足慕南,威胁匈奴统治根基的前沿阵地。
而眼下,郅都、程不识二人要做的事,还有很多。
“即刻调巨石、垒木、砂石若干,将高阙北门彻底封堵!”
“要堵死!”
“自即日起,非天子诏、太后旨、调兵虎符三者齐具,另本将点头,决不可开高阙北门!”
“——违令者,坐叛国!!!”
“另传令博望城,使遂营尽出,于高阙南河面搭桥。”
作为一名久经沙场,饱经战阵,且对国家战略有深刻认知的高级将官,在高阙确定到手后,程不识的第一反应,是最大限度保护胜利果实。
而此战,汉家最大,同时也是唯一的胜利果实,便是高阙。
将高阙北关门彻底堵死,即是程不识现实角度的考量,也是在向日后的所有驻守高阙的汉军将士,展露‘高阙绝不可失’的决心。
至于在高阙南侧,连接高阙-博望城的河面大桥,则是为了保障高阙的后勤供应,并为博望城随时增兵支援高阙,尽快创造客观条件。
——此战,为了尽快渡河参战,程不识并未能让麾下中军主力分批次过河。
几万人乌泱泱涉冰渡河,导致了至少有数百人,在渡河过程中跌落于破裂冰面之中,长眠于大河。
当时是战时,兵贵神速,程不识别无他法。
但现在,高阙即下,高阙至博望城的这一片区域,皆已为汉室所掌控。
再不在大河之上,趁着凛冬冰封搭座桥,日后就又要生出新的麻烦。
战斗结束,日暮降临,接下来的事,自然也就是有条不紊的进行着。
——高阙内,燃起了一堆又一堆篝火,飘起了一道又一道炊烟。
匈奴人关在高阙内,没来得及带走的百十头奶牛,都被程不识下令烹杀,好让将士们吃顿好的。
高阙内的遍地狼藉,残肢断臂,也被将士们快速打扫。
匈奴人的尸体,在割取首级后堆在了一起,一把火点燃于关墙内,权当是让将士们取暖。
汉军将士的遗体,则被整齐排列于关墙脚下。
或许过几日,程不识会下令集中火葬,并祭奠英灵。
战场打扫完,又吃下一顿振奋人心的全牛宴,将士们也依旧没能第一时间得到休息。
北关墙,被程不识安排了一万将士驻防,并另有一万将士于北关墙内搭设军帐,以作为突发危机时的机动力量。
余下的兵士,今夜倒是能凑合住在匈奴人留下的毡帐之中,强忍腥臭休息一夜。
等明日,要么得新搭军帐,又或是着手在高阙内,建造可供汉军将士休息,更适合汉家宝宝体质的营房。
程不识,也同样没有休息。
在天彻底黑下来后,程不识和郅都二人,出现在了高阙北关墙之上,谨慎的藏身于抢夺后,眺望向关墙北侧的幕南大地。
——天空中月明星稀,一眼望不到头的草原,让程不识、郅都二人一阵感怀唏嘘。
但最终,程不识的注意力,还是回到了高阙本身。
“今天逃出去的溃兵,多半要冻毙于今夜。”
“如果匈奴人决意夺回高阙,那至多三日后,便又是一场攻防战。”
“——只是这次,换做是我汉军将士,驻守高阙。”
说着,程不识缓缓侧过头,望向郅都的目光中,早已布满血丝。
“郅将军认为,未来三日,是否应该排出兵士,于高阙外挖掘陷马坑?”
闻言,郅都却是略有些诧异的一挑眉角。
见程不识不似作伪,而是真的在征求自己的意见,郅都心中,却更感一阵差异。
——经朝那一战,以及去年的河套-马邑一战,程不识,已经逐渐被军中将士私下里称为:程不败。
只是这‘不败’二字,并非全然是称赞。
中高级将官,以及那些有点见识、有点战略目光的底层将官,是真的在赞叹程不识的不败战绩。
而绝大多是底层兵士,则是在以‘不败’二字,反讽程不识作战时瞻前顾后。
近几个月,长安城甚至有这样一句笑谈广为流传。
敌人可能赚了,但程不识永远不亏;
敌人可能胜了,但程不识永远不败!
程不败,这么个‘不败’法……
“博望侯,已经下令将高阙北门彻底堵死。”
“再派人出关,构筑工事,怕是只能用吊篮吊下关墙。”
“一旦匈奴人来犯,这些出关构筑工事的将士,只怕来不及吊回关墙?”
郅都意有所指的一问,却只引得程不识面无表情的一点头。
“确实如此。”
“出关构筑工事的将士,只要碰到匈奴人,几乎就无法活着回来。”
“且他们构筑的工事,也未必就能在接下来,匈奴人反攻高阙的过程中,起到多么关键的作用、对匈奴人造成多么重大的杀伤。”
“但终归是会有些用处。”
“所以,想要与郅将军商讨一番:以‘终归有点用处’的工事,换将士们出关去赌命,是否值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