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二十七章 冷面硬汉
第八百二十七章 冷面硬汉 (第1/2页)在《特工3》如火如荼拍摄时,
奇迹汽车正式上市,彻底引爆车圈。
“预售破六万辆!定单总量超过十万辆,上市至今的上险量达到5000……”
钟甄的声音充满了兴奋和激动,仿佛有无数的火花在她的声音里跳跃。
杜笙脑海中浮现出“幻影”的样子,流畅的车身线条,犀利的大灯,以及那充满未来感的内饰,每一处设计都是团队精心打磨的成果。
“那消费者反馈怎么样?”
钟甄笑着说:
“好评如潮!
大家都在社交媒体上分享自己提车的喜悦,还有人说开着‘幻影’出去,回头率爆表。
很多人都觉得咱们这款车不仅外观酷炫,内饰也豪华舒适,
关键是驾驶体验特别棒,感觉就像坐在一个移动的智能座舱里。”
此时,杜笙仿佛看到了发布会现场那热闹的场景,
人群簇拥着“幻影”,闪光灯不停闪烁。
“看来咱们的定价策略也很成功,19.8万元起的价格,让很多人都觉得物超所值。”
钟甄卸下女强人的外衣,语带振奋:
“没错!而且通过两大流媒体平台+官网,用户完成观赛任务还能解锁最高2万元的优惠,这更是刺激了销量。
现在路上已经能时不时看到咱们的‘幻影’了,看着特别有成就感。”
听着钟甄滔滔不绝地讲述着,杜笙心中满是欣慰。
“你知道吗?媒体的报道也是铺天盖地。”
钟甄继续说道:
“《财经周刊》称‘幻影’为‘华夏新能源汽车的新标杆’,《科技日报》更是用整版篇幅详细分析了‘幻影’的技术优势和市场潜力。
就连国际媒体也纷纷关注,BBC称‘幻影’是‘华夏智造的新力作’,CNN则将其列为‘全球最具创新力的电动汽车之一’。”
杜笙莞尔一笑,这份骄傲她是值得的。
毕竟这一切的背后离不开钟甄的辛劳,更离不开无数工程师和技术人员夜以继日的努力。
“还有更让人惊喜的呢。”
钟甄的声音中带着一丝神秘:
“随着你晒出首辆购车后,圈内外的明星和大咖们也纷纷跟上支持……”
譬如周蕙敏,在微博上晒出自己预订‘幻影’的照片,配文说:
‘终于等到这一刻,期待与‘幻影’一起开启新的旅程!’
范氷冰也在直播中表示,她已经预定了两辆,一辆给自己,一辆给家人……
杜笙忍不住笑了:
“这都是你的功劳。
要是没你精心的策划和团队的努力,也不会有这么好的成绩。”
钟甄摇头一笑,道:
“你可别把自己摘出去,这是咱们共同的成果。
而且,你给的那些创意和想法,才是‘幻影’的灵魂所在。”
杜笙想象着明星开着“幻影”的画面,嘴角上扬:
“接下来,我们要趁热打铁,推出一些售后服务活动,进一步提升用户体验。”
钟甄心情不错,又提了一嘴:
“对的,最近已经有很多经销商找我们,想要增加代理名额,还有不少合作方也想和我们联名推出……”
杜笙笑笑放下电话。
这结果,的确有点出乎他的意料。
不过一想到前后两年多的努力,以及砸下去的三十多亿,却又觉得理当如此。
………
另一边,洛杉矶比弗利山庄。
夜色如墨,霓虹在云层下泛着冷光,像极了此刻金融市场的诡谲。
阿曼达站在巨大的显示屏前,指尖划过跳动的K线图,红色的“-3.9%”在黑色背景上格外刺眼。
这是纳斯达克指数当天的跌幅。
也是账户里不断攀升的盈利数字的注脚。
她深吸一口气,按下了通话键。
电话接通的瞬间,传来杜笙略带沙哑的声音,背景里隐约有剧组收工的嘈杂:
“这个时候打电话来,有什么紧要事吗。”
在拍摄期间,杜笙很少会接琐碎电话。
妞们也清楚这点,所以没太大必要不会在这种情况打电话。
“笙哥,好事!”
阿曼达的声音带着抑制不住的兴奋:
“截至今日收盘,我们做空纳指的仓位已经实现浮盈78亿美元。”
电话那头沉默了片刻,随即传来杜笙低沉的笑声:
“78亿?比预期快了三天。
雷曼兄弟破产的余波还在发酵,灯塔政府那7000亿救助计划刚通过,看来市场恐慌情绪比我们预估的更强烈啊。”
就在前不久,灯塔第四大投资银行雷曼兄弟由于投资失利,在谈判收购失败后宣布申请破产保护,彻底引发全球金融海啸。
而在十天前,雷曼兄弟还没破产时,市场普遍认为灯塔经济只是短暂的大调整,没人相信全球性的金融危机会倾盆而至。
“哈哈,你还记得吗?
半个月前摩根士丹利的分析师,还说纳指会在10月反弹到2500点呢。”
阿曼达的语气里带着一丝嘲讽:
“现在呢?雷曼一倒,美林被灯塔银行收购,高盛和摩根士丹利转型为银行控股公司,整个华尔街都在恐慌抛售。
我们的空头仓位每天都在创造新的盈利纪录!”
杜笙的声音里传来翻动剧本的沙沙声,他似乎还在剧组的休息车里。
“别掉以轻心。”
这虽然契合他们浑水摸鱼的方案,但也不能被人抓痛脚:
“灯塔政府的7000亿救助计划虽然争议不断,但毕竟是史上最大规模的金融救援。
明天可能会有短期反弹,你得密切关注,一旦发现机构抄底迹象,立刻减仓20%。”
阿曼达点点头,手指在键盘上快速敲击,调出资金流向监测界面。
屏幕上,红色的资金流出箭头密密麻麻,像洪流大泄。
“知道啦,目前机构资金还在出逃,散户恐慌性抛售占比超过60%。
不过我已经设置了预警线,只要纳指反弹超过2%,就自动触发减仓指令。”
她顿了顿,声音里多了几分敬佩:
“说真的,笙哥,你当初怎么敢断定雷曼兄弟会破产?
当时美联储还在和巴克莱银行谈判收购事宜,所有人都以为雷曼能挺过去。”
杜笙自然不会掏底,微微一笑:
“看债务结构,雷曼手里的次级抵押贷款债券占比太高,而且没有足够的流动性支撑。
美联储拒绝出手相救,就是因为知道救得了一时,救不了一世。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