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15章 儿童的把戏(5k)
第1315章 儿童的把戏(5k) (第2/2页)“我们进行了改进。”
“但是改进并没有奏效,甚至显得非常可笑!你们的改进只能寄希望于对方是个瞎子!”
其实也不至于,还是挺奏效的,只是运气不好,选错了对象。
“工作总会有牺牲的,而且这至少证明了一点,对方非常重要,否则不可能会反应如此快速。”看得出来,这名副局长和局长尿不到一个壶里,而且副局长也有自己的倚仗。
“达瓦里氏,我知道Vodka很美妙,但是这和我拥有一瓶Vodka没有半点关系!他们甚至用一个儿童玩具来侮辱我,嘲笑我们的行动就好像是儿童的玩耍一般!”局长恶狠狠的看着自己的副手,仿佛他就是南方人。
这就是他想多了,我们的同志并没有这个想法,单纯就是拨浪鼓和金唇窃听器的本体很像,用这种委婉的方式告诉他,我们掌握所有情况,仅此而已。
不过有时候巧合带来的侮辱,同样是侮辱,比如对现在这位卢比扬卡的南方事务局局长来说,正是如此。虽然事情是副局长他们在具体执行,但是这种赤裸裸的羞辱,让局长想起自己负有“领导责任”和“管理责任”。
有功是他的,但是有耳光也是他的。
“局长同志,我认为我们不应该把注意力放在这些小……”副局长本来想说“小孩子的把戏”,但是又觉得这好像会进一步刺激自己的局长,于是改口:“这些小事情上,现在的关键是,我们要策划下一步的行动才行。”
行动不成功对卢比扬卡来说又不是什么新鲜事情,汉斯佬的阿勃维尔菜成那个样子都毫无愧疚之意,卢比扬卡更是不用为此感到羞愧。
“不要!至少暂时不要!我们获得的行动等级授权并不高,我的达瓦里氏。而且现在再去刺激南方人,我认为不是什么聪明的行为。”局长虽然怒火冲天的将那个拨浪鼓敲得粉碎,但是他并没有失去理智,他不是傻子。
他很爱面子,但是相比自己的位子,也说不得只好委屈一下面子了。
而且,他还有自己的想法:“我们要等,等到南方人因为我们这次的行动,贸然改变目标的环境。我们都知道,到了一个新环境,所有人都容易出错。知道这叫做什么计策吗?我的达瓦里氏。”
不就打草惊蛇嘛,如果任何一个我们的同志在这里,都会说出这句话。对于我们来说,太阳下面没有新鲜事,翻开我们的历史和古籍,人们总是能找到和各种匪夷所思的现状相符的记载来。
“打草惊蛇,南方人的三十六计中的一计。”不愧是南方事务局的副局长,对南方的了解的确不浅。
“对,所以我们针对这个目标,要做的事情就是等!另外,一定不要冲动,不能做出无法收拾的事情来。”
对南方的事务,还有很多更重要的事情要做,这件事情的优先级并不是最高,暂时等待是最合适的做法。
“好吧,我会让在南方的同志注意这件事情,看看是否真的打草惊蛇成功。”
——
两周时间并未过完,最新一期的《激光》尚未刊印,但是下一篇文章却已经在路上了。
正当高振东整理完成了儿童节大礼包里包含的全套EPROM的工艺,正在交给三分厂的小型半导体生产线进行验证的时候,另外一个和那篇光纤论文同样等级的成果,已经有了结果。
“高总工,确定了确定了,就是单层二维材料!”
三分厂技术处的同志拿着最新的试验结果,兴高采烈的来找高振东。
这群撕胶带的同志,撕胶带的时间并不长,但是验证撕出来的到底是个什么东西花的时间却是不短。
自从上次高振东指导过之后,他们主要的时间,都花在学习怎么使用扫描电镜、透射电镜(TEM)上面去了。
好在这个事情并不急,高振东也不催,让他们慢慢的、有充足时间把这两台设备的使用学扎实。
透射电镜样品制备是个精细活儿,学会了和学废了两种状态犹如薛定谔的猫,在他们学习的前期,每次制备,都要等到尘埃落定了才知道到底是会还是废,这折磨了同志们不短的时间。
好在同志们也不是吃素的,他们挑选了一位做事认真、心细,学习能力强,而且手上还有活儿的女同志来做这件事,总算是没有辜负高总工的期望。
“情况怎么样?具体说说。”
“我们按照您给的试验方案,使用拉曼光谱仪和扫描电镜,成功测定了200层高定向石墨的厚度,的确是不超过100nm,这证明高定向石墨的单层晶体厚度,的确是在0.5nm左右。”
技术处的同志们很激动,一一向高振东汇报。
这一步,是确定了高定向石墨晶体的单层厚度,为下一步的验证提供了数据基础,但这一步还不能彻底证明他们撕胶带撕出来的就是单层石墨晶体,也就是高振东提出的颠覆性的二维材料。
“高定向热解石墨的单层是二维材料”与“撕出来的是单层二维材料”之间的区别,就好像蒸笼里有包子和手上拿了个包子那么大。
接下来,就是证明同志们真的拿到这个包子的时候了。
“我们又按照您的设计,用TEM测试了我们撕出来的材料,测试表明,其中部分材料的厚度,的确是0.4nm左右,这与前面证明的高定向热解石墨单层晶体厚度,以及碳原子理论直径吻合得非常好!这就证明,您带着我们撕出来的,的确是单层石墨晶体!是世界上首次发现的二维材料!一举打破了没有二维材料的错误论断!”
三分厂技术处的同志们,越说越激动,什么话都让他们说完了。
高振东很理解他们的心情,和自己早就一清二楚不同,这些年轻同志是在自己指导下,一步步的亲眼、亲手把这个在当前理论里不存在的二维材料制备出来,而且还是使用了一种匪夷所思、简单到让人觉得是在开玩笑的方法。
虽然验证有点麻烦,但是撕是真的撕,而且是手撕!
这对于这些同志的冲击力之强,简直难以用言语来形容。
这就好像学了一辈子的1+1=2,结果自己在老师的指导下,亲手一步步算出原来1+1=3。
亲手打破一套权威理论,搁谁都迷糊。
所以他们现在有任何表现,高振东都不奇怪。
“彻底证明了?那论文呢?”
看着波澜不惊、风轻云淡的高振东,技术处的同志们佩服得五体投地,也就只有高总工这种著作等身、汗牛充栋的人,才能在这种情况下显得如此淡定。换成其他绝大部分人,此时恐怕早就跳起来了。
高振东并不太激动的原因,其实很简单,除了他早有所料之外,石墨烯这个东西对于我们此时的环境和需求来说,属于是逼格高但是没卵用,用来抢占高地、扩大影响力可以,反正这东西也不算很麻烦。
但是要说他有多激动,恐怕还不如黔山人民的高产土豆种真的种植成功向他报喜的时候来得大。
至少这土豆能吃饱肚子,而且不只是让黔山人民吃饱肚子。
话虽如此,高振东虽然不激动,但心里还是很高兴,从现在开始,石墨烯就上了我们的“自古以来”清单了!
而技术处的同志们听了高振东的话,一拍脑袋,糟了!忘了一干净!他们实在是太过激动,试验结果一出来,就直奔高总工这里来了,什么论文?没有。
别说论文了,就连试验报告还没写完呢,只有试验数据。
“我们马上去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