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1章 峡谷关
第671章 峡谷关 (第2/2页)“谢谢你们这么敬重我母亲。”林风说道。
“不,是她值得我们敬重,那时候我们镇南军的老人,哪个人没有受过王妃的关照?不像现在的楼氏,只知道对我们不可一世的趾高气扬。”
“她为什么嚣张?”
索超冷哼一声,“她因为救过王爷的命,家族也出钱出力让王爷东山再起。所以我们也觉得她是有功的,再加上她嫁给了王爷,王爷对她大部分也是礼让有佳,因此我们更不会对她不满,至少表面上是这样。不过这也让她对我们更肆无忌惮。”
“王爷不知道吗?”
“王爷知道,也曾经斥责她,否则她能骑到我们脖子上!”索超说道:“所以,既然世子殿下您回来了,我们还是把您当成我们唯一认定的世子。世子殿下文韬武略文闻名天下,我们更是仰慕不已。”
林风一摆手,“世子不世子的先放一边,既然你们愿意跟着我,那你们就要听我的指挥!”
“全听世子差遣!”
林风点点头,“索将军,其他的镇南军在哪里?”
“还有十几万人马驻守在落月山脉。”
“你们镇南军一共多少人?”
“加上死去的弟兄,我们一共八万人马。”索超说道:“我们这八万人都是清一色的老镇南军,一听王爷出事,立刻都出动了。”
“这么说来没来的都是新镇南军了?”
“大部分都是,不过他们很多人不知道前镇南王妃。”
林风疑惑道:“镇南军的人这么少吗?”
“那倒不是,落月山谷这里一共二十万人马,其陈国其他地方还有镇南军。毕竟王爷掌握着军权,其他的地方自然也要放一些镇南军。加起来一共四十万人马。”
“能不能把他们都调回来?”
“恐怕没这么容易,现在关键要隘已经被大夏国军队驻守了,目的就是不想让所有镇南军合在一起,然后他们分个击破。我来见您,也是想说这件事,我们直取陈都的话并不容易。不但要面对大夏军,还要面对陈国的军队,毕竟陈国也不只有镇南军的。虽然军权掌握在王爷手里,但关键时候其他的军队都靠不住。”
“你有陈国的军事布防图吗?”林风问道。
“有。
“拿来我看看。”
“是殿下。”
“以后还是喊我将军,不要叫什么世子殿下,华帝陛下的。”
“这……”
“这是我军队的传统,”林风笑道:“我只要带兵出去打仗,我的近身手下都喊我老大,就是其他的兵士也都喊我将军。”
“那我们都喊你林将军吧。”
林风点点头,“去吧索将军。”
索超刚走,暗影来到营帐,“老大,灵儿夫人的信。”
林风打开信封,里面放着一个碎片,是仿画的藏宝图碎片。
“你下去吧。”
“是。”
林风拿出蓝叶的那张藏宝图,把这张碎片贴了上去,果然是缺失的那张碎片,贴上去后,形成了完整的藏宝图。
只见拼上后的交界处有一个湖泊,湖泊后面,也就是地图的右下角有一座很高的山峰。
林风眉头一皱,虽然有些清晰了,但还是不能确定地方。
不过这湖泊上旁边的高山峰倒是能看出点端倪,因为这山峰顶上有一个楼阁。
山峰顶有楼阁的应该不多。
可以让石宽或者韩云襄派暗卫四处打探一下。
林风离开大楚时没有带石宽他们,让他们继续在黑衣卫当差。其一为了保护自己在大楚各地的产业。其二为了给自己打探各种消息。
不过为了隐秘,林风又专门成立了一个暗卫,这些暗卫主要以黑衣卫为主,还有一些海军陆战队的成员,暗卫的头领就是石宽。主要的任务就是搜集各种消息,勘察内陆诸国以及海外国家的情况。
这时,索超回来了,还真拿了一张陈国军事布防图。
林风指着西边的一个关隘,“这个峡谷关是我们去陈都的必经之路,估计大夏国的军队会再次设防。说不定还有陈国的军队协助。”
“林将军说得没错,这里确实是重兵把守,大夏军有五万人,还有陈国的中南军五万人,一共十万人分别把守在峡谷关的前中后三处。
峡谷关最前面的浯溪口是我们必须就要经过的地方,他们在此驻守了两万军队,因为浯溪口地势险恶,因此我们会很难对付。过了浯溪口,就到了峡谷关的要塞,要塞有城墙高驻,大约六万大军把守。
如果能攻破要塞,在往西南走要经过一个峡谷,过了那个峡谷才算过了峡谷关,不过如果他们在此中设伏,我们会很难对付。”
林风对门口卫兵说道:“通知各位将领来大营制定进攻峡谷关的计划。”
“是!”
众将很快地来到军营,林风让索超铺开的布防图,朱砂勾勒的峡谷关如一条盘踞的蛇,将通往陈都的路死死扼住。浯溪口的箭头旁标着“两万”,要塞处圈着“六万”,后峡谷则用墨笔写着“伏兵”二字。
林风指尖叩着案几,目光在浯溪口停留最久。那里标注着“两山夹一溪,仅容单骑过”,显然是易守难攻的绝地。他忽然抬头,见杀影正用匕首剔着指甲缝里的血垢,刀影在研究炸药的配比,弑影则盯着图上的阴影处,指尖无意识地轻点——那是他惯于潜伏的姿势。
“索将军,浯溪口的守军是大夏军还是陈国中南军?”
“多半是大夏军的精锐。”索超凑近道,“中南军的将领是个草包,只会躲在后面捡便宜。浯溪口地势险,大夏军派了他们的‘破山营’驻守,那支部队擅长山地作战,箭术尤其厉害。”
林风忽然笑了,指节在浯溪口的位置重重一敲:“越险的地方,越容易出其不意。”
此时帐帘被掀开,杀影三人闻声围拢。林风指着布防图,声音陡然转厉:“明日兵分三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