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7章 全方位的碾压
第897章 全方位的碾压 (第2/2页)但之后由于大虞对罗斯帝国的威胁越来越大,遭受过蒙古人统治的罗斯百姓,也对法兰西人炮制的第四次黄祸持相信态度。
这两个集团军就顺势改为了东部第一集团和东部第二集团,用来防止大虞的入侵。
这是两个相当庞大的集团军,兵力超过十万。
特别是东部第一集团,总司令直接就是沙皇亚历山大一世本人,合计步骑超过六万人,拥有大炮六百门。
其在沙皇罗斯帝国的地位,就相当于大虞将左右神电卫、左右羽林卫,左右龙骧卫这样的近卫军捏成的军团一般。
本尼格森伯爵仔细思考了一下,缓缓说道:“按照今天战斗的强度来看,对面的契丹统帅将他最精锐的部队和最先进的武器,放在了磨房附近,防止被断了汲水的通道。
卡拉卡舍夫镇中的军团也很有战斗力,但在武器和火力方面,还是差了一些。”
黄仁勇的计谋起到作用了,他只让磨房守卫部队使用针刺击发枪的命令,成功让本尼格森伯爵出现了误判。
“我同意这个计划,但我们应该抓紧将其细化,因为契丹人可不是奥斯曼人和波兰人那样的对手,而是极其可怕的黄祸大帝国!”
本尼格森伯爵有些兴奋,因为要是初战就战胜了契丹人,对于他这个德意志人在罗斯帝国内部的地位飞跃,是非常有帮助的。
但他同时也很谨慎,本尼格森伯爵知道米哈伊尔.巴克莱上将是什么样的人,那是一个能力在他之上,同时还是他上司的厉害人物。
然而在西部战线大放异彩之前,八年前还是少将的米哈伊尔.巴克莱上将却在第一次契丹战争期间,直接被契丹军队俘虏。
“伯爵,契丹人出来了,他们主动对我们的进攻步兵发起了反冲锋!”
有些兴奋的本尼格森伯爵本来正要进一步细化方案,但是却听到外面传来了大喊,他赶紧带着参谋军官们走出森林一看。
只见远处约两千五百契丹军队真的走出了卡拉卡舍夫镇,正将两三个大大咧咧发起进攻的罗斯步兵团打的连连后退。
“我有些不太明白。”本尼格森伯爵嘀咕了一声,放下望远镜的他一度怀疑自己是看错了,然后立刻又举起观察了起来。
“难道契丹人真的是孤军前进没有大量骑兵作为后援,他们害怕被我们围住被困死。
所以才要在这时候发起进攻狠狠杀伤我们的士兵,为夜里的突围做准备?”
听到伯爵的嘀咕,军官们也觉得难以置信,但战场的形势就在眼前,又由不得他们不信。
而趁着他们的迟疑,黄仁勇指挥部队迅速击退了两三千俄军,占领了镇外的一个高点,并将六门野战炮推到了最高处,作为压制俄军火炮的稳定器。
四十分钟后,无论如何也猜不透黄仁勇部意图的俄军,才陆陆续续集合。
大约一万三千部队分三个大方阵,斜着从三个方向插来,最少七千哥萨克骑兵就在他们身后,随时准备等步兵对黄仁勇部造成重创后上来收割。
十五分钟后,两军开始接触。
大虞野战炮摆在山坡高处,还全是六磅炮,一千米左右的距离就能对步兵造成极大伤亡。
如果发射用来反炮兵和骑兵的榴霰弹,则可以在四百五十米距离上准确命中,杀伤半径在十五米左右。
反观俄军这边,绝大部分都是三磅炮,因为骑兵突袭不可能带着太多六磅炮到处跑。
且他们几乎没有榴霰弹这种可以在空中引爆的新式炮弹,基本只有实心弹、葡萄弹和老式爆炸弹。
更严重的是,两军炮兵的炮盾差距巨大。
此时,在火炮进入危险区域时,是有一种可以覆盖到火炮前面的炮盾(装甲),来保护炮兵和火炮的。
大虞的炮盾是硬橡木夹钢板制造的,可以在六百米的距离上抗住三磅炮的轰击。
而且还有卸力与三角斜面设计,甚至能将敌军打过来的实心弹弹飞。
而俄军的为了速度,只携带了轻型炮盾,虽然也由硬橡木制成,但只有表面蒙着一点五毫米厚的铁皮。
这种炮盾,三磅炮进入五百米后就很难防住,甚至针刺击发枪都能在一百五十米以内距离上击穿。
磨房那里的俄军炮兵,基本都死于这个距离的击发枪狙击。
本尼格森伯爵当然知道这种情况,是以他根本就不敢把火炮往前推,只能等待混战的时候,再看情况使用。
因此最开始的五六百米,几乎是俄军步兵硬扛着大虞火炮猛轰在前进。
而六磅炮一发实心弹就可以打穿一个超过五米的,全是士兵的纵队,在没有威胁的情况下轰击,威力可想而知。
一时间战场上全是俄军步兵的尸体,经常一个小方阵上千人被火炮集中猛轰后损失惨重,以至于不得不下去重新整队。
要不是俄军步兵有一万多人,而黄仁勇只有六门野战炮,这一战俄军都可以不用打了。
进入到四百米射程后,双方同时派出猎兵袭扰前进的线列步兵方阵。
手持针刺击发枪的大虞射生军(猎兵),依靠完全无法抹平的射速优势,将罗刹猎兵打的死伤惨重。
即便罗刹猎兵是大虞射生军的三倍以上,还是无法抵挡。
人家打了快五枪你才打一枪,别说技术了,就是心里压力都足以压垮你。
击退了罗刹猎兵后,射生军们继续上前,在两百米的距离上肆意点射罗刹线列步兵。
一时间战场上枪声大作,排着整齐队伍前进线列步兵损失更加惨重,左翼最前面的一个营八百多线列步兵,甚至在七十枝针刺击发枪的点射下直接崩溃。
本尼格森伯爵见状,迅速派出一千五百哥萨克骑兵从步兵方阵中穿插过去驱赶猎兵。
黄仁勇则及时命令射生军撤退,并命令炮兵发射榴霰弹,在四百米的距离上轰击炮兵。
榴霰弹也是新玩意,由英格兰炮兵少校亨利.施雷普内尔于1784年发明,1793年改进后技术成熟,1800年左右英军少量列装,1802年在针对印度的谈判中被英格兰战争大臣分享给了大虞。
莫子布一眼就看出这东西的不凡,直接拿出一万七千五百银元,约合五千英镑的价格买下使用专利。
并开出三千银元,一千英镑出头的年薪,将此人挖了过来,担任兵部京口兵工厂总经理。
这种榴霰弹解决了早期开花弹爆炸时间不易控制的难点,内里装填了大量钢珠和钢箭头。
在头顶十米内高空爆炸的时候,能产生十五米左右的碎片地狱,是反骑兵和炮兵的绝佳利器。
可怜的哥萨克们,压根就不知道榴霰弹是什么玩意,他们带着狗皮帽子,像以往一样,尖叫着冲向大虞射生军。
然后,一颗榴霰弹在四十多名哥萨克头顶爆炸,尖锐的钢珠和钢箭头过于密集,竟然产生了怪异的尖啸。
瞬间,最中间的几个哥萨克仿佛有什么东西从体内钻出来了一样,顿时血肉横飞变得破破烂烂的,包括胯下战马都没来得及嘶鸣,便直接倒地。
其余周围的哥萨克也大多被射中,幸运的还能哭喊几声,不幸的直接脑浆迸裂一声不吭,或者胸腹洞穿只剩下了呻吟。
大虞六磅炮的射速非常快,十分钟内发射了至少超过两百枚榴霰弹,基本就是一次性打完,至少未来十分钟内不能进行精准射击的程度。
这个恐怖的数量,别说冲进来的哥萨克,连带着周围许多步兵都被打的溃不成军。
俄军在这十分钟内,至少付出了一千人的伤亡,以至于后面许多营的步兵根本不敢上前,全在磨磨蹭蹭。
本尼希森伯爵看的心惊胆颤,但也怒火中烧,“契丹人的火炮精度下降了,该让他们尝尝我们火炮的厉害了。”
在本尼希森伯爵的指挥下,俄军炮兵快速前进,许多炮兵和民夫使出吃奶的劲,希望把火炮推到可以炮击大虞炮兵的地步。
但黄仁勇既然敢这么打,就肯定有他的底气。
嘹亮的唢呐声中,大虞两千线列步兵集中朝一个方向,也就是俄军炮兵和步兵最多的方向跑步前进。
可别小看这个,要在队形不大规模散乱的情况下,于战场上跑步前进,不是精锐根本做不出来。
三四百米的距离,在射程上听着特别远,但精锐士兵跑步起来也就不到两分钟的时间。
这个时间,俄军炮兵根本都还没到指定地点,更别提可以开火了,黄仁勇打的就是这个时间差。
本尼希森伯爵也没料到这一招,只能下令线列步兵顶上,企图依靠人数优势击败黄仁勇的步兵。
但这一下更惨,九十米的距离上,双方互相射一轮齐射,各有伤亡,但正当俄军继续要进行三段击的时候,大虞的第二次齐射打响了。
无非就是拉栓、装弹、上膛、射击四个动作,不需要咬破火药包上发射药,不需要枪口朝上用捅条压实火药,也不需要灌铅弹。
这份速度上的优势,简直无解。
“一、二、三、四、放!”
“一、二、三、四、放!”
无数胡以孝这样的基层军官大声喊着,效武军的火枪手一次齐射比一次准,压根不是燧发枪一轮齐射后就自由射击的打法。
在这种狂吼与肾上腺素飙升中,他们的装弹越来越快,越来越娴熟,俄军根本无法与之对抗,一个方阵过来,几十秒就被打垮,另一个方阵看见惨状,没过来士兵的腿就软了。
本尼希森伯爵绝望的看着这一切,两千多契丹人冲进他七八千人的‘包围圈’中,然后迅速把他的步兵当成野羊一般随意打死。
“让骑兵冲锋,冲上去,用马刀解决那些契丹人!”本尼希森伯爵痛苦的大喊了起来。
但是回答他的不是军令,而是一场混乱。
原来黄仁勇是有后手的,被俄军分割驱赶的那些大虞辅兵里面,并不是只有阿塞拜疆、西土尔扈特等人,
其实黄仁勇最精锐的骑兵,也就是胡以节率领的效武军骑兵也在里面。
所以他们并没有如同俄军以为的那样被驱散,而是跑出几公里之后被胡以节收拢了起来。
震天的马蹄中,胡以节收拢起来的五千多骑兵击溃了战场周围警戒的哥萨克,狂风暴雨般冲了回来。
本尼希森伯爵根本没时间做出反应,只能在哥萨克骑兵的掩护下撤退。
而他上万人的线列步兵,这些以龙骑兵方式到达战场的步兵,直接就被丢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