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

字:
关灯 护眼
零点看书 > 红楼之扶摇河山 > 第八百六十五章 敕封有娇娆

第八百六十五章 敕封有娇娆

第八百六十五章 敕封有娇娆 (第1/2页)

神京,洛沧山。
  
  山峦起伏,石阶蜿蜒,密林幽深,冬日清晨,山风清冽,蕴满草木芬芳。
  
  绿苔班驳的山路上,贾琮穿月白银竹暗纹软袍,脚登白底黑面步云靴,向着山顶拾级而上。
  
  满头乌发浓密黑亮,梳理成整齐发髻,戴束发雪脂玉冠,别白玉龙勾发簪,俊眉朗目,步态洒脱,风姿卓绝。
  
  身后跟着亲随江流,三个东府家丁挑担礼箱,紧跟着他们身后。
  
  等到他们走过山腰,苍翠树林之中,掩映一座气势雄伟的道宫,重楼迭嶂,黄瓦绿檐,恍如云上天阙。
  
  远远望去,可见巍峨高耸宫门檐头,挂着黑底金字匾额,上书“玄天观”三字,气势古拙,隐含道韵。
  
  这座玄天观是龙虎山正一教神京道场,天师张宇清入京朝拜,这里是他在神京跸驻之所。
  
  贾琮昨日日落之前,让人上山送上拜帖,并安排过工坊事务,一早便入山拜谒。
  
  他望向玄天观左近之地,坐落一座精致的二进院落,目光中闪出柔和之意。
  
  那是玄天宫落霞别苑,贾琮在洛苍山青山书院读书,张宇清对他很是关顾提携,将他安排落霞别苑入住。
  
  贾琮带着五儿和晴雯,在这座别苑居住两年,至今回想回来,依旧是难忘自在时光。
  
  落霞别苑往左走两刻钟山路,有一处低缓坡地,便是柳静庵的宅邸,也是贾琮常往来之地。
  
  当年他拜入柳静庵门下,老师曾数次说起,当初在楠溪文会初遇,张宇清便觉他命格不俗,对他有亲厚栽培之念。
  
  张宇清甚至有过收徒之念,只是贾琮命数并无道缘,所以便劝柳静庵收列门墙,悉心栽培。
  
  贾琮能拜在柳静庵门下,张宇清有推衍相助之情,对五年前窘迫微末的贾琮,实在有莫大提携之恩。
  
  等贾琮到了玄天宫前,向守护宫门的知客道士,说明来意,奉上拜帖副签。
  
  没过多少时间,一中年道士带着两位道童,笑容满面迎了出来。
  
  上前稽首笑道:“贫道玄天宫主持云栖,昨日家师收威远伯拜帖,回顾旧情,心中喜悦,恭候驾临。
  
  得知贵客临门,命贫道出宫迎候,家师与清逸真人在后殿渊薮斋,请威远伯入内奉茶。”
  
  贾琮笑道:“云栖主持相迎,琮愧不敢当。”
  
  他口中客套,心中微有迷惑,云栖道士是张天师弟子,清逸真人又是那个?
  
  突想起那日蔡孝宇所言,此次张天师带幼女入朝贺岁,正月十五入泰和宫做罗天大醮,祈求国泰民安。
  
  嘉昭帝为示荣宠正一教,封张天师幼女青鸾为清逸真人,这位真人不就是小道士青鸾。
  
  贾琮想起当年她入府探望,手持长剑,英朗俊俏,清冷傲娇,对旁人都爱理不理,唯独对自己颇为顾念。
  
  见自己被贾赦打成重伤,心中很是不平,蛊惑自己去龙虎山为道,也好得了逍遥自在。
  
  如今回想举止虽有些孩子气,但心地却着实不坏,这些年贾琮偶尔想起,都会莞尔一笑。
  
  ……
  
  贾琮跟着云栖道长入宫门,沿着玄天宫府门、二门中轴线,往玄天宫深处行去。
  
  一路经过玉皇殿、天师殿、四真殿、玄坛殿等建筑,高大雄伟,威严壮观,气象不凡,让贾琮心中赞叹。
  
  大周皇家推崇道教,龙虎山正一教地位尊崇,且与李氏皇族深有溯源。
  
  据说龙虎山天师先祖,结识太祖李天凌于微末,曾为太祖卜卦测命,指点迷津,辅弼雄心。
  
  李天凌因此坚定心志,乘天时风云之机,兴兵席卷天下,扭转乾坤,成就大业。
  
  大周立国之后,太祖感念命数渊源,对龙虎山正一教优厚,皇嗣数代传承,对张天师一脉,屡将荣宠。
  
  历代嗣位张天师,皆敕封正一品勋位,赐出驾四马,清贵同亲王,可谓风光无限。
  
  龙虎山历代天师,皆遵循祖训,朝贺祈福,传道导善,安扶民生,从不介入朝政,更不沾惹皇嗣更迭。
  
  大周立国近百年,龙虎山正一教谦恭温厚,置身事外,一直和皇家融洽相得,和光之妙,同尘之荣。
  
  当代张天师张宇真,不仅道法深邃,学究天人,未嗣位天师之前,是一位饱学鸿儒,文名享誉士林。
  
  所以当年康顺王举办楠溪文会,才会盛邀张宇真主席押阵。
  
  张宇真和柳静庵这等文宗,多年以前便相交莫逆,皆溯源文脉同流。
  
  ……
  
  贾琮跟着云栖道人一路行来,花费不少脚程,走过外殿,经过内殿。
  
  进入玄天宫深处私府,张天师日常起居之地,便见到私府入门处,站了位四旬道人,道骨仙风,笑容和蔼。
  
  贾琮虽与张宇真阔别五年,但见他气宇轩阔,须发乌黑,容颜润泽,相比五年之前,竟然毫无二致。
  
  一身藏蓝宽羽道袍,头戴七星莲宝金冠,一双朗目光华灼灼,幽深无比,令人目眩。
  
  张宇真笑道:“威远伯多年未见,风采更胜少时,成就功业,名传天下,可喜可贺。”
  
  贾琮行礼回道:“前辈太过誉了,当年得以扶持,晚辈方有缘法,饮水思源,难忘旧恩。
  
  该早些上门拜谒,如今已是失礼,还请前辈恕罪,不敢称呼爵名,在下幸执弟子礼,表字差使即可。”
  
  张宇真笑道:“你我本是旧识,深有缘数之人,红尘俗礼可免,玉章请入内奉茶。”
  
  贾琮见张宇真身边,另站一位少年道士,和自己年纪相仿,长身玉立,紫冠束发,面色如玉,俊美清芳。
  
  身穿舒云青丝道袍,纤腰系艾绿双穗丝绦,悬挂白玉鱼符玉佩,正笑意盈盈看着他。
  
  虽然道袍松旷洒脱,依旧衬出婀娜曲线,却是一位女道,自然就是当年小道士青鸾。
  
  贾琮虽不敢多看,却能认出初见时影子,整整过去五年,她也脱去当年青涩,出落得风华卓绝,灿灿夺目。
  
  ……
  
  道家讲究男女同列,并无世俗男尊女卑,闺阁大防之礼。
  
  张宇真多年前初见,便觉贾琮面相不俗,以秘法占卦测数,断定他命格奇异,吉凶难定,气运惊人。
  
  因此对贾琮存引导之心,将他视为器重晚辈,带着女儿同来待客,只是道门倚重之礼,并不以为异。
  
  青鸾明眸清光潋滟,澄澈无垢,让人见之忘俗,眸光流转,正在仔细打量他。
  
  贾琮施礼笑道:“必定是清逸真人,多年未见,贾琮有礼了。”
  
  清鸾笑道:“多年未见,你可变了模样,我差点都不敢认。
  
  叫真人听着老气,还如同当年那般,当我是个小道士,叫我青鸾即可。”
  
  张宇真笑道:“你们年纪相仿,又是旧识,同辈相交即可,不需理会道门尊号。”
  
  ……
  
  三人闲话几句,便入内堂奉茶,渊薮斋是张宇真静坐读书之地,类似寻常人家书房。
  
  他在这里接待贾琮,相待亲厚晚辈之意,自不待言。
  
  贾琮见渊薮斋布置清雅,摆放各类竹木家具,油亮生辉,年代久远,半墙书架摆满道书典籍。
  
  书架旁还挂一副古画,笔力工道,栩栩如生,引人注目。
  
  画中一位须发花白道士,正和一俗家男子对坐,两人相对弈棋,口中言谈,目光深邃。
  
  那拈棋道士,仙风道骨,面容沟壑,可见沧桑,对坐的俗家男子,相貌英伟,器宇轩然,望之折服。
  
  贾琮被画中气韵吸引,目光不由掠过落款处,见上面写两句短诗:执棋论家国,扶摇正河山。
  
  他想起曾经听说,皇室与正一教渊源,揣测画中典故,多少猜到几分……
  
  ……
  
  张宇真让道童奉上好清茶,笑谈琐事,问贾琮近年事迹,话题闲散,话题家常,十分随意。
  
  倒是青鸾谈兴甚浓,依稀是当年诙谐灵动,问起科举诗文,也问出兵征战,又问他师从何人,隐然跃跃欲试。
  
  贾琮可是记得清楚,当年不管是在楠溪文会,还是她入荣国府探望,手中都长剑不离手,必定精通武艺。
  
  龙虎山张家渊源深厚,数十代积累,家学深厚,非同小可,道武双修,并不稀奇。
  
  奉茶过后,再上宴席,喝过几杯素酒,张宇真说道:“本来此次入京朝贺,开坛罗天大醮,祈求福运昌盛。
  
  没想北地传来烽火,残蒙悍然挑起战事,只怕要动荡一些时日。”
  
  贾琮说道:“前辈道法深湛,明辨阴阳,通晓命理,此次残蒙来访,不知吉凶如何?”
  
  张宇真看了贾琮一眼,目光深邃,神采照人,不可逼视。
  
  说道:“当年太祖驱逐鞑虏,光复汉家河山,蒙人逃窜漠北,他们气数已衰,早已回天无力。
  
  即便出一代枭强,聚拢十余万铁骑,想要重复旧梦,再临中原山河,不过是痴人说梦。
  
  只是战火再燃,世间一番动荡,却是难免,否极泰来,也在意料之中。
  
  世上之事,不越藩篱,生灭相伴,福祸相依,新旧更替,乱中必定生变。
  
  蒙古人再次兴兵,世事再生端倪,人间自有英豪,这天下乱不了。
  
  安达汗自矜人中翘楚,以为草原千里宝驹。
  
  但是世事难料,以为自己是千里马,到头只是千里马的粮草,也是为未可知……”
  
  ……
  
  张宇真与贾琮随口而谈,不拘一格,言简意赅,常能发人深省。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极品全能学生 凌天战尊 御用兵王 帝霸 开局奖励一亿条命 大融合系统 冷情帝少,轻轻亲 妖龙古帝 宠妃难为:皇上,娘娘今晚不侍寝 仙王的日常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