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9章 盟交
第689章 盟交 (第2/2页)酒宴散去,袁绍原本一张热情的面容,霎时间转向冰霜一般,今日饮宴虽好,可需要伪作出虚情假意,让袁绍有些疲乏和不快。
放在他刚统一河北的时候,作为实力最强劲的诸侯,他哪里需要对曹操的使者这般热情,可时移世易,他却是要对程昱展露笑颜,沦落于斯,到了这种地步。
官渡、玉璧、上党……袁绍心中盘算着,自从讨定公孙、驱逐黑山以来,他所遭逢的失败太多了,多到他已经有些承受不住的时候,以至于不得已同曹操这等阉宦之属联盟。
大丈夫能屈能伸,袁绍告诫着自己,一时的屈辱并不重要,日后展翅翻飞的时候,念及今日之屈辱,不过是一番坎坷罢了。
大丈夫前进的道路上,岂会是一帆风顺。决心要行的路,怎能没有坎坷曲折。
“父亲,程昱这厮属实无理,为何父亲同他言笑相对。”袁尚毕竟年少,他在念及程昱放出的冒犯言辞时,心下不忿非常,恨不得手刃了程昱这等狂生。
袁绍举目,望向袁尚稚嫩且带着怒意的脸庞,他淡然道:“尚儿,如果是你,你会如何处置程昱?”
“其人言语冒犯父亲,属实无理,就算是两国交战不斩来使,但一顿鞭子是少不了他的。”袁尚的语气不善,愤愤不平的说道。
“哦,那今日之事,若是让尚儿你主事,你是打算抽程昱一顿鞭子,然后驱逐其人出境吗?”袁绍目光变的锋锐,直直的看向袁尚。
“非是如此。”袁尚一改方才的愤意,他摇了摇头道:“孩儿会像父亲一样,善待程昱,置酒宴招待。”
“嗯?”袁尚前后不一,让袁绍有些不解,他追问道:“尚儿何故所言前后相悖?”
袁尚正色着回答道:“孩儿之所以有意鞭打程昱,盖因其人冒犯了父亲您,孩儿身为人子,岂能坐视他人辱及父亲。”
“可若是将孩儿放在父亲的位置上,虑及当下的时局,孩儿不会因为一时之忿,坏了国家的大事,这不是大丈夫之所为也。”
“古语云,主不因怒而兴师,和今日之事,却是一般无二的道理。”
袁绍展露笑颜,且不是作伪的笑颜,他朗声笑道:“有子如尚儿,孤夫复何求。”
袁尚的一顿对答,让袁绍很是开怀,心下痛快不已,他不是一般的高兴,而是后继有人的畅快。
作为河北之主,袁绍最为关切的事情不在于关中的刘璋,也不在于中原的曹操,而是年岁越来越大的他,是否能得到一个合适的继承人。
先是,他并没有废长立幼的心思,所以不断打磨袁谭,可袁谭失了上党一事,让他大为失望,毕竟今日失了上党,来日说不定就会失了河北。
所故,袁谭从继承人的选项中被剔除了,他转向了一贯聪颖外露,相貌类己的袁尚,不过袁尚还需经过他的考验才是。
方才一番对答,袁尚说中了他的心思,让袁绍对袁尚大为改观,他之前还认为袁尚年幼,未必能撑起河北的天地,但现下看来,袁尚具有一个君主的应当有的气魄。
接下来数日,程昱每日都得到了一场宏大的饮宴,或是袁绍出席招待他,或是袁绍之子-——袁尚代袁绍招待他,以示对他这位使者的见重。
数日的饮宴结束后,袁绍正式表明态度,他同意和曹操结成联盟,共同抵御关中的秦王刘璋,不复六国自相攻讦,众心不齐,卒为暴秦所灭的旧事。
在完成了自己的任务后,程昱向袁绍请辞,袁绍自无不允,他派遣沮授同程昱一并南下前往许都,让沮授面见曹操,表达他的同盟之意,做到有来有往。
程昱离开的这一日,袁绍亲自相送,将程昱和沮授送至邺城外十里处,方才停驻了脚步。
望着程昱和沮授的背影,袁绍面色清冷,若有所思,转身返城之时,他面向西方,目光灼灼,似是深夜之中虎豹明亮的双眸,闪闪发亮。
今日不得已和曹操结盟,袁绍视为奇耻大辱,而这份羞辱的根源,他算在了刘璋的身上,非是刘璋,他怎么会沦落到和曹操这等阉宦后裔结盟呢?
‘刘璋小儿!’袁绍切齿在怀。
……
长安。
大雪纷飞下,刘璋这一向过的很是安逸,不似袁绍心中煎熬。
尤其是刘璋的妻妾皆有所出的情况下,这里黄婉和吴苋各自生了一个女儿,蔡琰和采薇各自生了一个男孩,壮大了刘璋的子嗣规模。
人丁兴旺总是好的,尤其是对于王侯来说,家大业大,需要优良的子嗣继承,不然传给何不食肉糜的晋惠帝这般的嗣君,就等着二世而亡的结局了。
“你叫刘策,你叫刘谋。”刘璋给出了两个儿子的名字,他本想着一个唤作刘策,一个唤作刘权,以求生子当如孙仲谋,可念及黄权的名字,他就改了心意,将权改为谋字。
长安的日子安逸归安逸,亲子时光却是没有多少,因为一道来自邺城的谍报,刘璋来到了会议厅中。
“袁曹结盟。”刘璋在扫略完谍报上的内容后,他啧啧了两声。
这袁曹放在一起,再加上结盟二字,比起孙刘联盟听起来更不靠谱,毕竟曹操大军南下,实力远超孙刘联盟,容不得孙权和刘备有什么小心思,只能精诚合作,谋求破曹。
可如今的袁曹联盟,就好比刘备得了益州,还拒不归还荆州给孙权的时候,这个时候孙刘的实力大涨,曹操不再是一枝独秀,也就有了孙刘联盟生出龃龉,乃至于两方交兵。
这可是汉末,联盟这种事情,不是外力过于强大的情况下,联盟一方早晚得出事。
刘璋虽是对袁曹联盟不是很看好,可袁曹联盟毕竟不是一件小事,凡事小心谨慎一些总没有坏处。
“再探,再报。”刘璋下发了命令,他需要了解袁曹两方的态度,以及两方结盟的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