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二郎神的闲谈
关于二郎神的闲谈 (第2/2页)隋炀帝知其贤,起为嘉州太守。
郡左有冷源二,河内有犍为老蛟,春夏为害,其水汛涨,漂淹伤民。
昱大怒,时五月间,设舟船七百艘,率甲士千馀人,人万馀人,夹江鼓噪,声振天地;昱持刀入水,有顷,其水赤,石崖奔崩,吼如雷。
昱右手持刃,左手持蛟首奋波而出。
时有佐昱者七人,即七圣是也。
公斩蛟时年二十六岁。
隋末天下大乱,弃官隐去,不知所终;后因嘉州江水涨溢,蜀人见青雾中白马引数人鹰犬弹弓猎者,波面而过,乃昱也。
民感其德,立庙于灌江口,奉祀焉,俗称“灌口二郎”。
太宗封为神勇大将军。明皇幸蜀,加封赤城王。
宋真宗朝,益州大乱,帝遣张乖崖入蜀治之。
公诣祠下,求助于神,果克之,奏请于朝,追封尊圣号曰“清源妙道真君”。
……
注:其故事来源于元代的志怪小说《新编连相搜神广记》所记载。
……
其实不太知道古代的“蛟龙”是什么东西。
这蛟龙,到底是大鳄鱼?是大蟒蛇?
还是什么已经灭绝的生物。
虽无从确切知晓,但史书明确记载,赵昱斩杀蛟龙之时,有很多人看到了。
这便是闻名遐迩的“二郎斩蛟”。
唐玄宗加封赵昱为“赤城王”“显应侯”,此后历代屡有加封。
在宋朝,赵昱被尊为“川主清源妙道真君”。
这“二郎斩蛟”之事,在《搜神记》、《万历续道藏》、《嘉定府志》等都有记载。
从中不难看出,赵昱也是二郎神的化身之一。
帮赵二郎斩杀蛟龙的人,有七个人,是为“七圣”。
这就是《西游记》中,二郎神的出场诗,所表述的:
“力诛八怪声名远,义结‘梅山七圣’行。”
“赤城昭惠英灵圣,显化无边号二郎。”
……
从这些描述可以看出来,在《西游记》里面,赵二郎的元素,已经是很多的了。
比如,“二郎斩蛟龙”、“义结‘梅山七圣’行”、“清源妙道真君”、“弹弓”、“鹰”、“细犬”……
赵昱的功绩主要是抗洪,斩蛟。
此外,赵昱斩蛟的时候,才二十六岁,家中又有大兄,正可谓是新的“二郎神”。
也就是赵二郎。
他持刀斩蛟,英勇而无畏,代表着“狩猎之神”。
也有抗洪的功绩,也代表着“水神”的属性。
……
至于“李二郎”和“赵二郎”的更替,这其中的背景就比较复杂了,讲不完。
……
然后,后面就是现在的版本了,杨二郎。
杨二郎的故事,大家都很清楚了。
杨二郎作为小说戏曲中深入人心的人物形象,在《西游记》里有着浓墨重彩的刻画。
《西游记》中应该是借用了“眉山赵二郎”的故事,在西游记中,杨二郎有细犬、有鹰犬、有眉山六兄弟辅助、有弹弓、家在灌江口……
当然了,因为是小说吗,小说是给大众看的,得接地气,具备强烈的戏剧性
就像让天蓬元帅投猪胎一样。
《西游记》也给二郎神世俗化了一下,编排了一下二郎神的出身。
用孙大圣的话来说:
“我记得玉帝妹子‘思凡下界’,‘配合杨君’,生一男子,曾使斧劈桃山的,是你么?”
在这里,孙悟空直接点明了二郎神的出生,二郎神就成了杨君和玉帝妹子的私生子。
在古代封建礼教森严的背景下,女子私奔、私配无疑是不太光彩的事情。
所以当孙悟空这般调侃时,二郎神瞬间就急眼了。
真君闻言,心中大怒道:
“泼猴!休得无礼!吃吾一刀!”
……
怎么说呢,因为二郎神那时毕竟是官方祭祀的正神,地位尊崇。
《西游记》将二郎神设定为私生子后,自然不能再沿用“赵二郎”的名讳。
你得避开“赵二郎”这个姓名。
不然,你不是诋毁神圣吗。
这就如同“昊天上帝”在《西游记》小说里变成了被猴儿打的“玉皇大帝”,还拥有了俗世的姓氏“张”,成了玉皇张大帝,
正如孙悟空所言:
“绑见玉皇张大帝,曹官拷较罪该当。”
西游记给玉帝取了姓名,姓张。
所以,小说里面的二郎神就逐渐变成了杨二郎,巧妙避开了可能引发的争议。
因为,赵二郎这位二郎神不能有这么不光彩的出身。
再到后来的《封神演义》里面。
《封神演义》又给杨二郎起了名字,叫“杨戬”,并且给杨戬写了全新的神话事迹。
至于杨戬的名字来历。
明朝文学家冯梦龙的《醒世恒言》中有个“勘皮靴单证二郎神”的故事,与之相关,和杨戬的名字来历,可能有一定关系。
有兴趣的可以搜搜看。
在《西游记》里面,主角肯定是美猴王。
但在《封神演义》里面,杨戬肯定算是主角了。
随着《封神演义》小说知名度变高,杨二郎杨戬也火了。
杨二郎的形象,也慢慢丰满起来了。
在《封神演义》里,书里也安排杨戬战梅山七圣。
因为,他们是强捆绑的关系。
对应了“赵二郎的传说”。
在眉山,赵昱右手持刃,左手持蛟首奋波而出。
时有佐赵昱者七人,即“梅山七圣”是也。
……
至于华山二郎。
其实一开始,华山三娘(即华山三圣母)和灌江口二郎没什么关系。
华山三圣母的父亲为西岳大帝。
华山三圣母有两个兄弟,分别是华山二郎和华山三郎。
至于为什么没有华山大郎?
过往的神话故事里,许多神祇秉持“敬天为大”的观念,不敢自称大郎,故而多以二郎相称。
关于三圣母的记载可能源于自唐代《广异记》,记载其本名女华,以父姓为己姓。
北周时期,宋元时期就出现了《刘锡沉香太子》的戏曲版本。
反正就是华山三圣母与凡人私配。
元代有《沈香太子劈华山》杂剧,后来有小说《宝莲灯沉香出世》,华剧有《劈华山》,弹词有《宝莲灯华山救母全传》
版本很多……
随着时间推移,几百年的发展,神话故事在传播过程中不断演变和融合。
在《宝莲灯》相关戏剧里,戏中二郎首次明确姓氏为“杨”。
这一设定并非偶然。
众所周之,神话故事得蹭有名人物的流量,才有热度。
再加上,《西游游》里面,又有玉帝妹子思凡下界,配合杨君,生一男子,曾使斧劈桃山的二郎神。
杨二郎的知名度很高。
于是,杨二郎顺势进入了《宝莲灯》的故事体系。
华山的三娘,也就随了杨二郎姓杨了。
就这样,“杨二郎和华山三圣母”的故事组合诞生了。
……
李二郎、赵二郎、杨二郎、杨戬、华山二郎……
由此可见,二郎神的身世背景,有多复杂了。
其实二郎神的神话,讲的不全,细说的话,压根说不完。
每一个版本的二郎神神话,都带着特定时代的文化印记和民众的创作智慧。
他们相互交织、相互影响,共同构成了如今丰富多彩的“二郎神神话体系”。
于是。
如今我们熟知的二郎神显圣真君杨二郎的故事。
如“劈山救母”、“二郎斩蛟”、“二郎治水”、“金弓银弹”、“细犬”、“苍鹰”、“清源妙道真君”、“华山镇妹”、“眉山六兄弟”、“梅山七圣”……
就这么来了,都是多元融合的产物。
也说是融合了很多个二郎的二郎神。
这些故事元素并非凭空而来,而是历经了无数代人的口口相传、文学创作和艺术加工,逐渐汇聚成了二郎神这一经典神话形象。
其实不必拘泥于是哪个二郎神。
二郎神传承的是古人勇敢、孝顺、忠义以及不屈服命运、敢于和自然灾害做斗争的精神。
不能忘记的是李冰父子治水、赵昱抗洪的功绩。
正是有了这些真实的历史功绩和民间传说作为支撑,二郎神这一神话形象才得以深入人心,成为中华神话故事中一颗十分璀璨的明珠。
……
(注释:纯免费,章节感言,非正文,偏科普介绍,部分段落引用了典籍或者网络资料,已经了其注明出处。)
(注释:神话故事版本众多,在传播过程中不断演变和融合,众说纷纭,如有错误,是我查询错误,望见谅。)
……
(PS:感谢“烈焰天灾”大佬的盟主打赏,深度鞠躬!待我找时间加个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