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4章 《在人间》居然不是一本没人要的小说!
第424章 《在人间》居然不是一本没人要的小说! (第2/2页)文学家们大多属于中产阶级和觉醒派,立场与他们相反。
这也是深入了解了挪威文学界后,斋藤玲奈与北川秀发现的异样之处。
他们原以为挪威文学界也是白左势力的大本营之一,很大概率会阻拦北川秀的发行。
可深入了解后,他们意外发现这些居然是“自己人”。
毕竟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嘛。
“总之如果北川老师的新书能有力地打击到这些不可一世的政客,我们愿意全力支持和放行。”
温赛特也是挪威文学学会的常任理事长,她的态度基本就是学会高层们的态度。
斋藤玲奈继续笑着点头,感觉此行的顺利程度好像超乎自己的想象。
既然如此,她索性把《7月22日》的部分设定集拿出来让温赛特参考参考。
得知是北川老师亲笔写的新书设定集,温赛特如获珍宝,小心翼翼地接了过来。
同一时间,沙俄莫斯科,《新世界》编辑部,总编办公室。
阿列克谢看着桌上散乱无章的一堆翻译稿,头大如斗,一时竟说不出话来。
在他的下首,除了《新世界》编辑部的核心成员外,还有来自《现代人》、《沙俄文学》、《文学视窗》等知名文学杂志的业内泰山北斗。
可以说这一个小小的办公室,差不多汇聚了沙俄出版界的半壁江山。
头大如斗的不只是阿列克谢,这些泰山北斗们同样神色尴尬,欲言又止。
桌上那堆是伊戈尔前几天发来的《在人间》俄文版翻译稿。
阿廖沙自传体三部曲里的第一部《童年》他们都看过,没人不服,没人不敬。
可这部《在人间》.
服也是服的,敬更是敬的。
但.
哪有文学家这么写的啊!
沙俄十九世纪七八十年代的真实面貌,在座众人心里都清楚得很。
这是沙俄贵族以及权力人士们最不愿提及的话题,也是守旧派和保皇派心里最难受的一根刺。
强悍如弗拉基米尔和叶利钦,也不敢当着那些人的面说起这个。
《在人间》倒好,不仅直言不讳,还大书特书,生怕别人看不懂,不知道似的。
社会底层人士的苦难大多源于资本家们的剥削,但沙俄可是不存在资本家的哦。
你这么写,是在暗示谁是资本家?!
“这书,我们《现代人》不敢出版,也不敢刊登。”《现代人》的总编开门见山,直接否决了《在人间》出现在《现代人》上的可能性。
在看过翻译稿前,他还是所有人里最愿意和《新世界》争一争的那个。
毕竟上一波销量大战,一直压《新世界》一头的《现代人》出乎意料的惨败收场。
他们力推的头部《放逐》更是成了《童年》的最强背景板。
身为第一官媒和文学杂志,这口气《现代人》说什么都要挣回来。
可看了翻译稿后,他果断放弃!
同样苦笑着放弃的还有《沙俄文学》的总编。
如果可以,他甚至想对外宣称《在人间》不属于“沙俄文学”,以免这股邪火莫名其妙的烧到自己身上!
有两位大佬先后表态,其他人也一轮轮地说出了心里话。
他们是真心喜欢《在人间》,也是真心实意地觉得这是一部足以载入世界文学史的神作。
但喜欢没用啊。
这现在看来,谁拿谁死。
一圈下来,原本被无数杂志疯抢的《在人间》竟成了无人敢问津的烫手山芋
大家都把视线看向了阿列克谢。
和北川秀签订了深度合作合同的《新世界》无疑是最可能愿意接盘的出版社。
而且要是他们也选择放弃的话,损失一定非常大。
但阿列克谢果断地摇了摇头。
“《在人间》的主题和内容太过尖锐,如果不进行修改就出版的话,来自上流社会的压力,我们是顶不住的。”
“唉,连你们也不愿意出版它么?”
其他人是希望有出版社愿意接盘的。
毕竟这是一部肉眼可见的神作,只要能出版,必定会掀起一阵阅读狂潮。
身为文学行业的从业者,谁也不想看到一部准名著没法出版。
“北川老师说了,一个字都不能改。既然如此,那就只能让它明珠蒙尘了.”
阿列克谢在第一次看了翻译稿后,就明确表明了自己的态度——
要么修改后发表,要么另找其他出版社见刊。
北川秀选择了后者。
既然北川老师执意如此,他也只能对无法合作这事说声抱歉了。
又是一声声的叹息响起。
讨论完《在人间》后,众人默然不语,最后阿列克谢让人收拾掉了桌上的翻译稿,然后亲自把这些失落的同行一个个送出了编辑部。
等人全部走完,阿列克谢独自回到办公室,拨通了伊戈尔的电话。
“.对不起,伊戈尔教授,我已经尽全力去说服他们了。
但.”阿列克谢无奈地说道。
伊戈尔在上次见了弗拉基米尔后,也没有放弃这些出版社,毕竟见刊次数越多,对北川秀和本身也是件好事。
听到阿列克谢这么讲,他无奈地回答道:“好吧,那就只能让莫斯科国际一家出版社独家出版了.”
“嗯希望莫斯科国际能等等!你刚才说什么?”
“刚才?”
“对!你刚才是说了要让莫斯科国际独家出版《在人间》对吧?”
“啊?是啊。”
电话那头,阿列克谢拿着听筒愣了好久,在伊戈尔又催促了几声后,这才反应过来。
“你说的是弗拉基米尔秘书长主管的莫斯科国际出版社吧?”
“是啊,就是它。”
“.”
这一瞬,阿列克谢陡然意识到,自己可能亲手葬送了《新世界》唯一赶超《现代人》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