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九十六章 头疼
第六百九十六章 头疼 (第1/2页)李言诚有点高估蒋飞扬的抗压能力了。
在他的想法中,这小子怎么着也要撑过今晚,到明天实在没办法了才会开始交代。
可这家伙根本就没那个尿性,还扛一晚上,连十二个小时都没扛到就挺不住了,开始挤牙膏似的交代自己的犯罪事实。
先开始他避重就轻,交代的都是之前犯过的一些不痛不痒的小罪,负责审讯的干警也不催他,他想说什么就让他说,总比嘴巴紧闭什么都不说好得多。
言多必失这个词还是非常准确的。
紧张、害怕的情绪从在火车上被抓住后就一直都笼罩在蒋飞扬的心头,使得他在交代所犯罪行时经常会说的驴唇不对马嘴,说着说着,他自己都忘记具体说到了哪里,有时还需要靠负责审讯的干警提醒他,他才能接着说下去。
负责审讯的干警在再一次提醒他时玩了个心眼,直接就说到了那名被害女人的身上。
浑浑噩噩的蒋飞扬一点也没察觉到,顺着给他提醒的内容就说了下去。
说着说着,他好似反应过来不对劲了,停下来后一脸惊恐的看向坐在他对面,正老神在在的盯着他看的三位审讯干警。
此时,距离他第一次开口交代已经过去了三个小时。
“继续说吧蒋飞扬。”三名干警中,坐在中间那位年长的见他停下来了,便开口说道。
一边说着,一边拿起放在桌上的烟给自己点了一根。
“已经都说一半了,把剩下的就交代完,我也不瞒你,尸体我们都已经起出来了,就在我们的法医解剖室内存放着。
我们如果没有掌握足够多的证据,又怎么可能会对你下发全国性的通缉令,所以,不要抱什么侥幸心理。
到了我们这里,你唯一的出路就是将自己所犯的全部罪行一五一十的交代清楚。”
看着对面三张严肃的面容,蒋飞扬的心脏不自觉的又颤抖了一下。
在纠结了一根烟的工夫后,他终于再次开口了,这次他没用提醒,完整的叙述了杀害那个女人,以及让郑阳等四人帮他掩埋尸体的全过程。
说完了那个女人,接下来顺理成章的便又说了杀害义顺那两个人的事情。
相比起前边交代他做过的其他事情时的前言不搭后语,交代这三起案件倒是语句通顺了不少,条理也十分清晰。
“等等……”
蒋飞扬正交代的唾液横飞之际,又是坐在中间的那位年长的干警开口叫停了他接下来的话。
“你刚才说谁让你跑的?”
原来在交代完那三起杀人案后,姓蒋的小子又说起了郑阳那四个人在城西体校盗枪,说到了他听说公安已经将那四个都抓了,一时感到害怕所以才跑路这里。
“郭红刚,我昨天去找他,想让他帮帮我度过这个难关,他说他也没办法,不过却给我出了个主意,让我离开京市先去港岛,然后通过那边再去国外。
哦,我说的郭红刚,他老婆就是你们市局宣传处下属接待科的科长,沈宝珍。”
果然是他!
三位参与审讯的干警在听到这个名字后相互对视了一眼,大家都难掩眼中流露出的震惊之色。
“蒋飞扬,需要不需要我提醒你一下,诬告陷害同样是犯罪。”
中间那名年长的干警是今天的主审,他抬手敲了敲桌子,沉声说道。
“公安同志,我说的都是事实,还不至于去陷害谁。”已经开始破罐子破摔的蒋飞扬,情绪逐渐稳定下来,听到审讯人员说他诬告,脸上露出了一抹不屑的神情,撇着嘴说道。
“你把你昨天去找郭红刚这件事儿从头到尾讲一遍,尤其是他怎么跟你说的,一定要讲清楚。”
尽管对他说的表示怀疑,可该问的还是要问清楚才行。
“昨天上午……”
蒋飞扬所交代的一切,通过审讯室的内扬声器清晰无比的传递到了,坐在隔壁房间里的市监委工作人员的耳中。
如果他说的都属实,那么那个郭红刚牵扯到的可就不是简单的纪律问题了,而是刑事犯罪,在明知对方已经犯罪的情况下,还为对方出谋划策,以达到躲避法律制裁的目的,这不就是包庇么。
当然,这里有个前提条件是明知。
虽然蒋飞扬此时说的头头是道,时间、地点、人物、对话内容都讲的十分清楚,可负责审讯的干警和坐在隔壁监委工作人员对此还是表示怀疑。
就在审讯人员刚准备问什么的时候,姓蒋的那小子竟像是猜到他们想问什么,不等审讯人员开口便又继续说道:“我昨天上午去的是郭红刚的办公室,有不少人都看到我了,后来我离开的时候同样有人看到,你们可以去他单位问问。
还有,我带着我老婆、儿子从火车站离开时,你们那位接待科科长沈宝珍当时也在火车站,我敢肯定她当时看到我了,不知道她回去后有没有向你们领导汇报我的行踪。”
蒋飞扬现在也想明白了,知道自己反正是死定了,干脆多拖进来几个当垫背的去球。
于是乎,在接下来的一段时间,他将之前给他提供过帮助的那些人竹筒倒豆子般全部交代了出来,听的三位负责审讯的人员肝都有点颤。
别说他们三个了,隔壁监委的工作人员同样也是惊的都坐不住了。
姓蒋的那小子交代出来的那些人有的属于京市管辖,有的管辖权在各系统总部,还有的更是属于上边监委。
可不管属于哪里管理,既然现在有了线索,那么京市监委就需要将掌握的情况向相关单位通报。
无论是负责审讯的干警,还是监委的工作人员,他们此刻都明白,蒋飞扬这家伙现在准保就一个想法,我死后,哪管它洪水滔天。
所以他交代出来的这些关于其他人违法乱纪的情况必然是真真假假。
这就给他们这些调查人员提出了一个要求,那就是必须认真、仔细的核查,不能冤枉一个好人,同时也不能放过任何一个犯罪分子。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