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九章 鸢儿试婚
第一百七十九章 鸢儿试婚 (第1/2页)赵煦有点意外,他把自己当神灯让赵孝骞许愿,原本只是随口一说。
但凡懂点事的臣子,标准的答案是“谢官家天恩,臣别无所求。”
凡人皆有所求,总有得不到的人或物,但在皇帝面前不能这么口无遮拦,这是礼数问题。
要你提要求,你特么还真提,情商都喂狗了?
赵煦意外地挑了挑眉,随即笑了:“子安你可真是……一点都不客气啊。”
赵孝骞也笑了:“官家说过,我们既是君臣,也是兄弟,臣刚才那句话,是对自家兄长说的,若官家觉得不合适,就当臣什么都没说。”
赵煦反倒来了兴趣,道:“你说说,你有何求,朕若能做到,必不推辞。”
赵孝骞直起身子,眼睛正视赵煦,缓缓道:“臣想求官家送我一件成亲的大礼,那就是……请准臣的母亲冯氏还俗,让她离开瑶华宫,余生有个栖息之所安养终年。”
赵煦闻言不由动容。
冯氏,是赵孝骞的母亲,如果她与赵颢没有和离的话,赵煦也要叫她一声“叔母”。
与皇室宗亲有过夫妻名分的女人,就算和离了,也永远不可能脱离天家另嫁他人的,这是天家必须维持的体面。
所以世上才有了“瑶华宫”这个产物,它是专门容纳那些关系破裂,但仍要被监禁的可怜女人的地方。
不得不说,赵孝骞的这个要求没那么容易办到,因为赵煦下不了决心。
一旦开了这个头,以后这家子女来求,那家子女也来求,有了第一自然有第二第三……
赵煦有点为难,沉吟半晌,低声道:“此事有点难办,要不……子安换一个要求?”
赵孝骞叹道:“臣将成亲,此为人生大事,臣别无所求,只求母亲能以正常人的身份来见礼,臣也想在母亲膝前多尽孝心,侍奉母亲终年。”
赵煦再次动容,陷入深深的思索。
赵孝骞的请求其实很合情合理,甚至于,应该大力推崇。
大宋自立国起,太祖便提出“以孝治天下”。
“以孝治天下”不是大宋的独创,事实上这句话出自于孔子,历朝历代也提出过,但没有任何一个朝代对“孝”这个字如此重视。
因为什么呢?
因为太祖赵匡胤得国不正,他抢了孤儿寡母的江山,本来就是一件心虚的事,倘若立国后他提出“忠君爱国”是不是很讽刺?这跟自扇耳光有啥区别?
自己都一屁股屎,还要求别人擦干净屁股,你恶不恶心?
所以,大宋立国后不提“忠”字,于是在“孝”字上下功夫。
咱主打就一个扬长避短。
历代官家登基,提倡的都是“以孝治天下”,祖宗干了亏心事,子子孙孙跟着亏心,而这口号,百余年来居然就这样传了下去,直至玩成了真的。
赵孝骞对赵煦的请求,于情于理都符合了大宋的治国宗旨,赵煦不答应的话,似乎说不过去。
再说,赵孝骞为大宋立过大功,赵煦还要继续重用他,若因为这点事而导致君臣不愉,未免寒了功臣的心。
于是久久思量过后,赵煦终于狠狠一咬牙。
“罢了,朕答应你,子安成亲之日,便是令堂还俗之时。”
赵孝骞大喜,急忙拜谢。
赵煦却又道:“但你记住,此事不可声张,不可宣扬,朕独破此一例,可一而不可再。”
赵孝骞笑了:“官家放心,臣没那么多亲娘出家,仅此一个。”
担心自己给赵煦添了堵,赵孝骞于是试着找补。
“官家若觉得独开此例不妥的话,不如把臣的父亲楚王弄进去出家几年,算是平衡一下……”
赵煦惊呆了:“朕刚刚还打算夸你孝心感动天地,你却把你父亲……你咋想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