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五十九章 凶险奏对
第七百五十九章 凶险奏对 (第2/2页)章惇大惊,赶紧起身面朝赵煦扑通跪下,急声道:“臣绝未当众妄议过皇储人选,请官家明鉴!”
赵煦依旧不置可否地笑了笑。
他的脸上带着笑,可看在章惇的眼里,却是无比恐怖凶险,偌大的福宁殿内,章惇只觉得一股冷风拂面而过,刺进了他的骨髓里。
什么时候开始,这位年轻的帝王竟变得如此深沉阴鸷,令人生畏。
不得不说,这个样子的官家,才是合格的大宋皇帝,才有统御百官万民的能力。
可惜,终究时日无多了。
殿内难以言明的压抑气氛,令人喘不过气来。
良久,赵煦又笑了笑,突然道:“子厚先生为何反对端王即位?你与端王曾结过仇怨?”
章惇急忙摇头:“臣与端王来往甚少,素来不过是表面应酬,但臣多少听说过端王的一些传闻,臣以为,皇储人选当立贤,而不应立长,大宋得来如今的局面不易,臣只是担心大宋社稷退回到当年……”
赵煦嗯了一声,道:“所以子厚先生认为端王不够出众,或者说,他本性昏聩平庸,不可为君?”
章惇头皮发麻,今日赵煦所问者,个个都是送命题。
自从拜相以来,章惇风光无限,直到今日他才有一种伴君如伴虎的凶险感觉,仿佛一句话说得不对,自己便是万劫不复的下场。
章惇说话愈发小心,思考了很久才谨慎地道:“臣无意参与皇储之论,所思者,皆是为大宋社稷的一片公心,毫无私念。”
“端王品行如何,臣不便妄议,但臣敢在官家面前坦言,端王终究年少,相比官家的睿智与胸怀,端王相差甚远……”
“大宋未来不久将会对辽国发起北伐之战,如若大宋的新君远不如今日的官家,而做出错误的决策和任命,臣恐北伐功亏一篑,社稷再度蒙尘,退回到当年屈辱的时期。”
一番话既拍了赵煦的马屁,又委婉地提醒赵煦,端王确实不够格。
赵煦又笑了笑,章惇这番马屁拍过后,赵煦的脸上仍然看不出喜怒,章惇心里悄悄打鼓,也不知马屁拍对了没有。
半晌后,赵煦又问道:“那么子厚先生觉得,朕的几个兄弟里,何人可继朕之位?”
章惇神情陡然一紧,这特么又是一道送命题。
心念电转间,章惇立马得出了正确答案。
他可以反对端王即位,是因为他确实觉得端王不够格,但这个问题他是绝对不能明确回答的,不然就大祸临头了。
你一边反对端王,一边提名别的人选,事实摆在眼前,你特么是不是早已站到别人那个阵营里去了?
别的朝臣站队犹可恕,但你是当朝宰相,是帝王之下的第一人,手握偌大的权柄,你这样的人胆敢轻易站队,今日就必须弄死你。
想清楚了此刻的凶险,章惇额头不由又渗出了冷汗,脸色愈见苍白了几分。
今日的他,简直是在鬼门关前反复横跳,一个不慎便身死道消。
于是章惇斩钉截铁地道:“臣只是觉得端王不合适,至于别的亲王殿下,臣从未仔细观察考虑过,毕竟这是天家内事,臣是外人,天大的胆子也不敢掺和,臣请官家明鉴。”
赵煦闻言露出了不知是嘲讽还是放心的微笑,他的眼睑耷拉下来,似乎精力已不济了。
“此事,朕已知道了,子厚先生回政事堂忙去吧,朕的身体有恙,最近的朝政就烦劳子厚先生多辛苦辛苦了。”
章惇不敢多言,行礼之后缓缓退出福宁殿。
走出殿外,冷风一吹,章惇不由打了个冷战,这才发现自己的后背一片冰凉,刚才在殿内吓出了一身冷汗,风一吹又干了。
赵煦的态度很模糊,没说追究他还是放过他,这就更令章惇纠结了,直到回到政事堂,章惇的心情仍是七上八下,忐忑不安。
福宁殿内,赵煦阖目养神许久,突然睁开了眼,道:“郑春和。”
郑春和急忙上前躬立。
赵煦淡淡地道:“去跟子安说,查一查章惇议论皇储人选的事,坊间的传言究竟是真是假,让子安带着皇城司查清楚,另外,朝中还有何人参与,何人议论,何人站到哪个兄弟的一边,都查清楚。”
赵煦顿了顿,脸上露出复杂之色,接着道:“还有,太后对皇储人选的态度,也查清楚。”
郑春和恭敬领旨退下。
赵煦躺在床榻上,长叹了口气。
每临大事,他第一个想到的仍然是赵孝骞。
这是他对赵孝骞多年来的信任,任何事情交给他,他一定能办得妥妥当当。
当然,还有一个原因,赵孝骞已无兵权,并且没有资格参与皇储之争,又是宗亲的身份,办事能力极强,种种这些加起来,才是赵煦决定信任赵孝骞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