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六十七章 敲山震虎
第七百六十七章 敲山震虎 (第1/2页)过堂提审二王,是赵煦的意思。
但赵孝骞很清楚,这种无头苍蝇似的提审,根本问不出什么。
提审的正确流程,首先锁定嫌疑人,然后搜集证据,有了证据才能进入提审程序,将证据摆在人犯面前,最后落下口供,案子被定为铁案。
现在赵孝骞根本没有证据,所谓的提审无非是走个过场。
这个过场重要吗?
换在普通的案子里,这种毫无意义的过场简直可笑,但在这个案子里,官家亲自下旨,大宋最有竞争力的二王被皇城司公然替身过堂,此事传出去,整个朝堂都会炸锅。
然后呢?
朝臣们会怎么想?
他们会感到畏惧害怕,或许他们还会悚然惊觉,原来住在延福宫里罢朝多日,正病危的官家,他才是大老板。
他的一个念头仍能决定所有人的生死贵贱,他的手里仍牢牢地掌握着国家机器,这台机器威力依旧,能搅碎一切不合他心意的人和事。
二王被公然提审,结果如何不重要,有没有证据也不重要,重要的是敲山震虎,让所有人知道谁是大小王。
那些急着站队的朝臣,某些迫不及待上蹿下跳的皇储人选,在知道二王被皇城司提审后,大家的眼神想必立马就清澈了。
无论未来的大宋怎样,今日的大宋,赵煦仍是独一无二的皇帝。
这就是赵煦要告诉所有人的事实。
赵佶和赵似跳得再欢,他们在赵煦活着的时候必须俯首帖耳,恭顺老实。
这是赵煦要告诉二王的事实。
眼见官家不行了,暗地里忙着拉帮结派,串联朝臣,这些小伎俩瞒不过官家。
今日的提审就是赵煦扇向二王的响亮耳光,是严重的警告。
所以赵孝骞亲自主持的提审,刑事意义基本没有,但满满的全是政治意义。
皇城司正堂上,赵孝骞重重拍下惊堂木。
堂内的气氛变得庄严肃穆,赵孝骞的表情不怒自威,凌厉的肃杀之气充斥正堂。
“禀成王殿下,章惇遇刺那晚,我人在王府中,王府上下人等皆可作证。”赵佶不卑不亢地道。
一旁的赵似也点头:“我也是,简王府里的人皆可作证,对了,当晚我还邀约了宾客饮宴,宾客们的名字我都记得,他们亦可作证。”
赵孝骞不咸不淡地道:“以二位的地位,刺杀别人当然不必亲自出面,所以那晚你们在不在王府中,并不重要……”
说着赵孝骞望向赵佶,道:“汴京传言,章惇公开说端王轻佻,不可为君,事过几日他便遇刺,赵佶你可有解释?为何偏偏这么巧,在章惇否定你之后马上就遇到刺杀?”
赵佶露出怒容,道:“我能有何解释?章惇否定了我,马上就遇刺,你觉得我会做这种蠢事吗?我只能说,定是贼人故意栽赃陷害,就是为了让我失去人心,让官家厌弃,将我排除在皇储人选之外。”
赵佶说完,还朝赵似瞥了一眼,其意不言而喻。
赵似接收到他的眼神,本来脾气火爆的他不由勃然大怒。
他对赵孝骞有点犯怵,不敢对他叫嚣,但对赵佶却没有丝毫惧意,二人本来就是最强的竞争者,天生的敌人。
“赵佶你看我作甚?你以为是我栽赃陷害吗?”赵似怒道。
赵佶淡淡地道:“我什么都没说,你自己为何气急败坏跳出来?”
赵似怒道:“你分明就是在说我!赵佶,这口黑锅我可不背,章惇遇刺多半是你指使,别人以为你不可能做这种蠢事,事实上你就是要别人这么以为,然后摆出一副受害者的模样,让所有人以为是我栽赃!”
“虚虚实实的套路,你玩得倒是熟练,也不知干过多少这种见不得人的事了,成王殿下,我建议皇城司严查赵佶这几年的行踪举动,必然能挖出一桩桩大案巨案!”
坐在堂上的赵孝骞眉梢一挑,露出饶有兴致的表情。
赵佶心头一沉,终于有点慌了。
无论多睿智多沉稳,赵佶终究只是个少年,见不得人的事情他确实干过不少,有人当面提出来,赵佶顿时难以掩饰心虚。
赵孝骞若是听了赵似所言,下令皇城司严查,也不知会查到多少真真假假的东西出来,毕竟赵佶很清楚,他和赵孝骞也是死敌。
这种关键且要命的时期,很难说赵孝骞会不会落井下石,炮制一桩桩大案出来,把他彻底从皇储的人选里踢出去。
赵佶想到事情的严重性,顿时急了,语气都带着颤抖:“成王殿下,简王空口白牙污蔑,还请殿下主持公道,我此生做人做事清清白白,不惧皇城司查缉。”
赵孝骞嘴角微微一扯,淡淡地道:“是非公道,皇城司会查的,真若是不心虚,端王为何额头冒汗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