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四十二章 登基称帝(下)
第八百四十二章 登基称帝(下) (第2/2页)不用怀疑,在今日登基大典之前,各国使臣已把赵孝骞的生平事迹研究透了。
他们很清楚这位年轻人是大宋历代帝王里独树一帜的,尤其是他还曾经有过征战辽国的经历,率军把世上最强的辽国多次打趴在地,逼得他们不得不拱手让出燕云十六州。
最强的辽国都不被他放在眼里,更何况他们这些小卡拉米。
仪式进行到现在,流程什么的已经没人关注了,所有人关注的是今日登基大典上的信息量。
这位看似温和儒雅的大宋新君,登基大典都没结束,便向世人展现了他极其强势的一面。
那种沉甸甸的压迫感,就连大宋本国的朝臣都感觉心里堵得慌,很难想象各国使臣面对这位新君的压迫时,那将是怎样窒息的感觉。
说完了正事,赵孝骞也不再跟各国使臣较劲了,扭头望向礼部尚书张沂。
“张尚书,大典结束了吗?”
张沂已经绝望到完全摆烂了,毁灭吧,累了……
“禀官家,接下来是册封皇后和功臣,大赦天下……”
话没说完,赵孝骞摆摆手:“快点吧,我还有事。”
张沂:“…………”
不知多大的事,比登基大典还重要,此生官至礼部尚书,眼界终究还是浅薄了。
接下来的册封皇后和嫔妃,由于狄莹等女还在日本,无法当面册封。
于是跳过,册封功臣。
昨日章惇重新整理了名单,这份名单得到了赵孝骞的赞许。
名单已经比较公平了,章惇甚至破天荒地列了几名旧党官员,这个强烈的信号大约又能狠狠震惊朝臣。
从龙首功者大多是武将,种建中,宗泽,折可适,狄谘,张嵘,郭成等将领皆在列。
种建中被封为殿前司都指挥使,爵封“宁朔县侯”。
宗泽被封为河北西路经略安抚使,爵封“长泽县侯”。
折可适被封为河北西路经略安抚副使,爵封“蓟县伯”。
狄谘被封为禁宫诸班直都指挥使,爵封“西河伯”。
张嵘郭成等将领皆有加封。
同时还加封了西北边帅章楶,官职不变,赐爵“南平县侯”。
至此,大宋新一代的军事班底大致成型,他们成了赵孝骞最坚实的军事基础和底气。
至于章惇送来的文官名单,赵孝骞也很给面子地全数通过,各有加封。
最后刑部尚书邢恕呈上一份奏疏,赵孝骞提起朱笔,在上面批复了一个“准”字。
新君登基,天下大赦。
在张沂的唱喝声中,群臣伏首叩拜,山呼万岁。
登基大典正式结束。
群臣还站在朝班中,赵孝骞便急不可待地起身,道:“着政事堂,枢密院等诸公,福宁殿议事。”
张沂站在殿首,长叹了口气。
今日的登基大典,是他平生主持的所有大典仪式里最失败的一场,羞愧无地,无颜见大宋历代帝王于九泉之下,也不知道明日会不会有御史参劾他,毕竟这场仪式搞得一塌糊涂。
不过对赵孝骞来说,仪式已经很完美了。
一个仪式而已,搞得那么花里胡哨的干啥,大宋这么多问题急待解决,还洋洋得意于皇权在握呢?
再不行动起来,皇权能握多久?
后宫,福宁殿。
赵孝骞将它定为自己的寝殿,尽管太后和郑春和都委婉地劝过,请他换一间寝殿,毕竟先帝赵煦是在这座殿里驾崩的,有点不妥。
赵孝骞却很坚持,他没那么多忌讳,当初赵佶即将登基时,将后宫的延和殿作为他的寝殿,里面其实早已装潢一新,赵孝骞却根本没考虑过。
赵佶定下的寝殿他更嫌弃,相比之下还不如住在赵煦曾经的寝殿里。
心中坦荡,何惧鬼神?
福宁殿内,虽然赵孝骞坚持,但郑春和还是把殿内的一切摆设都换了新的。
包括床榻,桌案,香炉,字画,瓷器等,里面基本已经找不到赵煦曾经生活的痕迹了。
回到福宁殿,郑春和服侍他换下正式的皇帝冕服和帝冠,给他换上舒适宽松的居家黄袍便服,很快章惇等重臣到来。
君臣见礼,赵孝骞含笑请众人落座。
见面寒暄,赵孝骞的开场白便是赞不绝口:“今日的登基大典不错,礼部张尚书用心了,我觉得很完美。”
章惇叹了口气,道:“官家,臣有两件事禀奏。”
“其一,登基大典结束,官家已是天下共主,该自称‘朕’了,其二,适才臣在大庆殿外遇到礼部张尚书,他说……他想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