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零二章 离间谋国
第九百零二章 离间谋国 (第1/2页)福宁殿。
一桌丰盛的宴席只剩下残羹冷炙,赵孝骞刚招待完萧奉先。
作为辽国使臣,萧奉先在汴京待了一些日子,该聊的正事也都聊完了,明日一早,萧奉先便要率辽国使团官员离开大宋,返回辽国上京。
于是今晚赵孝骞特意在福宁殿备下一桌酒宴,算是为萧奉先饯行。
二人很早相识,但要说交情有多深,倒也不至于。
一来赵孝骞如今的身份不一样,萧奉先这样的人,已不配跟他交朋友了。
二来,萧奉先固然是大宋埋在辽帝身边的一颗重要的棋子,但萧奉先的本质仍然是个二五仔,背叛了自己的国家是事实。
站在国家社稷的角度,赵孝骞对他以礼相待是必要的,但站在私人感情的角度,他对背叛自己国家的人实在生不出太多好感。
一顿丰盛的宴席结束,赵孝骞亲自将萧奉先送到殿门外。
萧奉先感激涕零,觉得非常荣幸,毕竟大宋皇帝亲自送出殿门的待遇,不是一般人有的。他感觉将来大宋灭了辽国后,官家一定会重用他。
“官家放心,臣回到上京后,会一丝不苟地执行官家的谋划,一是督促辽帝杀贪官,充盈国库,偿还多年来欠大宋的岁币。”
“二是将耶律延禧曾经沦为大宋俘虏的事散播出去,动摇他的统治,辽国内乱,对大宋有利无害。”
赵孝骞含笑点头,随即不知想起什么,突然道:“还有一件事,你和萧兀纳若方便的话,不妨一块干了。”
“请官家示下,臣定为官家赴汤蹈火。”
“朕数月前即位,登基大典的那天,朕跟辽国和西夏使臣都说起过岁币的事,如今辽国有了回应,遣你入使……”
“但西夏李乾顺那边,朕已经等了他几个月,至今仍无任何反应……朕有点不高兴了。”
萧奉先一凛,急忙道:“这李乾顺看不清情势,实在是该死,臣该如何做,请官家吩咐。”
“岁币的数目是小事,辽国所欠不过几百万两,西夏更少,最多也就百来万,以大宋如今的国库岁入,这点小钱朕其实是看不上的……钱不重要,但大宋的面子和邻国的态度很重要。”
“这李乾顺兴许是觉得心疼,舍不得这点小钱,故意不回应,这就让朕的面子更受伤了……”
赵孝骞说着,迅速瞥了萧奉先一眼,道:“辽国也缺钱吧?”
萧奉先忙道:“当然缺钱,不然辽帝为何东施效颦,非要学咱们大宋变法图强。”
赵孝骞嗯了一声,道:“一个国家缺钱,无非‘开源节流’四个字,‘节流’嘛,整治国内的贪官,查抄他们的家产充入国库,勉强算是节流吧,至于‘开源’,目光就要放在国外的邻居身上了……”
赵孝骞若有深意地一笑,道:“如今的大宋,辽国多半是惹不起的,但辽国跟西夏也是邻国呀,你们两国在西北面接壤,辽国缺钱了,为何不发起战争冲突,从西夏人那儿抢一点来?”
“辽国惹不起如今的大宋,难道还惹不起西夏?国家缺钱了怎么办?当然是挑个弱一点的对手,抢他娘的!”
萧奉先顿时大吃一惊,他已听懂赵孝骞话里的意思了。
“官家的意思是,要臣和萧兀纳劝说辽帝,对西夏发起战争?”
赵孝骞无辜地看着他:“你们北方游牧民族,缺钱了不都是这么干的吗?自己没有的东西,邻居家有,那就等于自己有了,不过是辛苦自己过去拿来而已,有问题吗?”
萧奉先惊愕地道:“可……辽夏向来和睦,西夏对辽国更是恭顺有礼,每年岁贡从不误时,辽国若是无缘无故对西夏启战,就算我们能说服耶律延禧,朝堂上那些臣子也说不过去呀。”
赵孝骞啧了一声,道:“你脑子若不开窍,不如把它捐给有需要的人,比如你家辽帝……”
“没有理由挑起战争,你们可以制造理由呀!乔装改扮,越境抢掠屠戮边民,制造两国冲突摩擦,再栽赃嫁祸给西夏,引发辽国民愤,营造敌对舆论……”
“正好你回去后,耶律延禧曾被宋军俘虏的舆论也散播开了,朝野动荡之时,你和萧兀纳便可顺势提出建议,对西夏发动战争,转移国内的矛盾,如此方可巩固耶律延禧的皇权……”
萧奉先顿时叹为观止,佩服得五体投地,情不自禁躬身道:“官家的底线跟臣一样……啊不对,官家高瞻远瞩……总之,臣万分敬佩啊!”
赵孝骞老脸一寒,明明刚刚是在拍自己的马屁,可总觉得这货骂得好脏……
算了,不跟这化外蛮夷计较。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