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章 李世民决意再谏
第二十五章 李世民决意再谏 (第2/2页)但是,自去年七八月间,彼时薛举还没死,薛氏父子大举进攻以来,连着几个月,唐与西秦无日不战,并且唐军一直处於下风,死伤甚众,——为此,李渊在闻李世民击败了薛仁杲后,还差点以“薛举父子多杀我士卒,必尽诛其党以谢冤魂”而令李世民将薛仁杲及其党羽尽诛,后来虽听了李世民的谏言,终是只杀了薛仁杲、薛仁越兄弟等以外,大多都未杀之,可却也正因唐军折损太多,李渊没有同意李世民的此议,反是同意了李建成“休养生息”之议。
白驹过隙,时光如梭,半个多月过去,步入新的一年。
李世民今日又得到了最新的有关李善道、李密对战的情报,因又想起了自己提过的这个建议。
长孙无忌听了他的话,亦看向殿外风雪,抚须说道:“李密拥众数十万,李善道占据河北,确乎都是强敌。而今天下,堪为我朝患者,只此两人。二郎欲趁他两人相斗,先收复并南,袭取陕虢,固是上策。奈何太子反对,圣人亦有疑虑。”
李建成反对,在意料之中。
去年,李渊称帝后,就立了李建成为太子,但虽被立为太子,在军功上,一天天的,他却是被李世民落在了后头。特别是李世民击败薛仁杲这一仗,自薛举父子西侵以今,如上所述,唐室上下,无人能制,终究还是李世民力挽狂澜。李世民於今在唐军中的威望,已是隐隐超出了李建成。作为太子,李建成自不能放心,再任由李世民领兵立功,威胁其储君地位。
话到此处,不妨多说一句。
李建成其实并非庸碌之辈略,李渊刚在太原起兵后,唐军就是他与李世民分别统领,打西河、打宋老生,他也都立下了战功,不比李世民逊色多少。唯他毕竟在唐建后,被立为太子,重心转向了辅佐李渊处理政务,所以军事上,他就渐渐被李世民拉在后头了。且也无须赘述。
李世民斟酌了下,没提李建成,说道:“父皇所虑,是经与薛举父子此役,我军伤亡颇重,然却歼灭了薛仁杲后,所得精兵实亦不少。尤其得了宗罗睺、翟长孙等部精骑,此皆陇右健儿;宗罗睺、翟长孙等则无不骁将。以此为补,收复河东,荡平刘黑闼,足堪为之。
“秦敬嗣者,守成之将也。河东既得收复,转而袭之,陕虢亦可为我有之。这样的机会不可失去,设若等到李善道、李密分出胜负,再欲图谋,恐将晚矣!”
他说着,心意已决,又说道,“我这就求见父皇,务要说服父皇,允我出兵,收复河东,攻取陕虢!”即命侍从取来朝服,转入侧塾更衣,准备入宫面圣。
却就在他更衣完毕,要与长孙无忌出殿时,侍女匆匆赶来:“殿下,王妃殿下有请。”
李世民微感诧异,便折返寝殿。
只见长孙氏挺着数月身孕,在侍女的搀扶下迎上前来。
她腹中的胎儿,是她与李世民的第一个孩子。李世民急忙快步上前,搀住她的臂弯,语气带着责备与心疼,说道:“观音婢!雪天寒冷,你身子沉重,何必迎我!”小心地扶着妻子在铺着软垫的胡床上坐下,温言问道,“我正欲入宫觐见父皇,娘子唤我何事?”
长孙氏容颜温婉,因有孕而更添几分柔和光辉,她柔声说道:“妾闻阿郎更衣入宫,猜想便必是为收复河东之事。阿郎,圣上所以迟疑,除却军力疲惫,太子殿下之虑亦是其一。妾妄言,阿郎何不主动奏请,愿与太子殿下共复河东?或请太子殿下主持陕虢之师?若如此,既显阿郎胸襟,亦能分功於太子,或可消弭圣心疑虑,促成此事。”
李世民又是微微诧异,思索稍顷,眼中露出赞赏之色,握住她的手,笑道:“古语云,‘家有贤妻,夫不遭横祸’。得妻如此,实世民之幸!便从娘子之意!”却未就走,细心地为长孙氏拢了拢衣襟,又命侍女将殿内地龙烧得更暖些,务必确保王妃不受寒气,方才转身出殿。
到了殿外,与等候的长孙无忌会合后,二人便出太极宫,前往近在咫尺的宫城求见李渊。
……
差不多先后之时,千余里外,黄河东岸,管城郡府。
“两战小挫,而被竖子逞凶!明公,高延霸、高曦虽趁胜猖狂,犯我汝阴、汝南,进逼宛丘,然长史所议甚是,明公亦无须多忧。”祖君彦看着李密的脸色,说道。
李密放下军报,转看案上,视线再次落到房彦藻才从洛口呈递来的奏疏上。
军报所报,即高延霸进至宛丘,高曦转攻汝阴、汝南之事,详陈了高延霸如何进逼宛丘,牵制孟让,而高曦又如何转攻汝阴、汝南,兵锋锐利,连下数城,搅得东南附庸诸帅人心惶惶。
而奏疏所云,非为别议,讲的却正就是李渊父子已歼薛仁杲这件事。房彦藻判断,太原被刘黑闼威胁,此乃李唐大患,说不得,李渊父子不久就会挥师东向,以收复河东南部之地。他进而指出:“前番李善道亲提河北之众,亦不过与李世民战个平手。一旦李世民再入河东,李善道必然侧目,恐将再无暇全力与明公争衡。到时,我军压力大减,当可寻得反击之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