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

字:
关灯 护眼
零点看书 > 大唐李承乾:请陛下称万岁 > 第七百零四章 战争的口袋已经彻底的张开了(今日一更)

第七百零四章 战争的口袋已经彻底的张开了(今日一更)

第七百零四章 战争的口袋已经彻底的张开了(今日一更) (第1/2页)

正月十六,观云殿。
  
  李承乾正在摇篮侧畔,低头看着自己的儿子。
  
  刚刚诞下,皮肤已经舒展开来,看起来粉粉嫩嫩的皇十三子李骄。
  
  一身粉色襦裙,头戴金饰的王幽兰靠在李承乾的怀里,目光一时一刻都不离开自己的儿子。
  
  她嫁给皇帝十五年了,终于有了自己的儿子。
  
  李承乾侧身看向一旁的玄奘,笑着说道:“贤妃十数年,终于得一子,颇为不易,故今日请大师来给小子祈福。”
  
  “能为皇子祈福也是贫僧的福气。”玄奘平静的躬身。
  
  十几年了,玄奘的样貌和他初归长安的时候,没有多少变化,只是他眼神中多了许多沧桑。
  
  “有劳大师了。”李承乾轻轻躬身,带着王幽兰稍微退开。
  
  李象站在殿中,目光诧异的看向殿内。
  
  他不明白,今日为什么要将他也叫到这里来。
  
  李骄虽然是他的十三弟,先后又受楼观道尹文操真人和大慈恩寺玄奘法师的赐福,是让他稍微感到有些不舒服,但也仅此而已。
  
  玄奘低声念诵《弥勒下生经变》,同时从一旁沙弥手里的钵盂,拿起里面蘸水的贝叶,然后轻轻的在李骄的眉心一沾,随即尾指扫过,一滴血珠渗了出来。
  
  血珠转眼化作一朵血莲,镶嵌在李骄的眉心。
  
  王幽兰忍不住的有些发急,但却被李承乾死死的按住,然后轻轻摇头。
  
  王幽兰有些哀求的抬头。
  
  李承乾轻轻笑笑,然后朝着摇篮中的李骄微微点头。
  
  王幽兰赶紧朝孩子看去,这个时候,摇篮中的李骄却是嘻嘻的笑了起来。
  
  王幽兰这才长松了一口气。
  
  儿子是她的命根子啊!
  
  ……
  
  殿外的石亭中,李承乾坐在主位上。
  
  玄奘坐在左侧上首,李象坐到了右侧上首。
  
  一时间玄奘心中诧异,随即对着李承乾合十道:“阿弥陀佛。”
  
  李承乾笑笑,说道:“今日请大师前来,一方面是为小儿祈福,另一方面有件事情要请教大师。”
  
  “陛下请讲!”玄奘神色庄严起来。
  
  李承乾目光抬头,看向石亭之外的蓝天白云,轻声说道:“朕听说,当年松赞创吐蕃文,实际上多有取自天竺文,不知道大师对此如何看法?”
  
  玄奘点头,说道:“贫僧在天竺时,曾经听闻此事,当年吐蕃赞普派手下七贤臣之一的吞弥·桑布扎,前往天竺学习古梵文和天竺文,历经七年时间,桑布扎回到吐蕃,然后闭关三年,以古梵文和天竺文,结合象雄文字,最后创造出吐蕃文。”
  
  李承乾面色凝重的点头,对文字的追求,是任何一个国度都必然会追求的。
  
  不说突厥和契丹诸部,便是高句丽,也在暗中借助汉文和高句丽人的发音对汉文进行改良。
  
  取半字以做省略,妄图成为自己新的文字,可惜,还未有所成,高句丽已经被灭了。
  
  吐蕃也是一样,只不过在早年间,吐蕃和大唐相隔太远,最后吐蕃的目光落在了南边的天竺身上。
  
  发音去半数,书写取半数,然后接着吐蕃发音和文字书写习惯给,最后而成吐蕃文。
  
  李承乾收敛心思,看向玄奘道:“所以,大师是能认得吐蕃文?”
  
  “是!”玄奘点头,说道:“不仅是贫僧,但凡通晓梵文的佛门僧侣,用半年时间也足够认得和书写吐蕃文。”
  
  “善。”李承乾松了口气,笑着说道:“张相如今正在集秘书监,弘文馆和鸿胪寺的人力,进行吐蕃文和唐文的进一步翻译和注释,对吐蕃的一些历史进行研究,若是能有佛门子弟协助,则善莫大焉。”
  
  玄奘沉默了下来,他看着李承乾问道:“陛下,佛门非杀戮之器。”
  
  李承乾神色平静的点点头,说道:“佛门是治世良法之一,尤其是对一些生在炼狱当中的人而言更是如此。
  
  佛讲解脱,又曰普度众生,有上百万人置身炼狱而不得脱,所见之人,是否皆有罪过?”
  
  “阿弥陀佛。”玄奘轻叹一声,说道:“但佛门力有不及。”
  
  “无妨。”李承乾摇摇头,道:“吐蕃之地,联通大唐和天竺,若大唐和天竺都能派人在吐蕃交流佛法,则善莫大焉。”
  
  “陛下打算何时在吐蕃宣扬佛法?”玄奘轻轻躬身。
  
  李承乾沉默了下来,最后缓缓说道:“快则三年,慢则五年。”
  
  玄奘眉头一挑,忍不住的问道:“陛下如此有信心吗?”
  
  “差不多吧。”李承乾抬起头,淡淡的说道:“三年便足够大唐完成一切准备了,若是吐蕃此前再犯错误,唐吐合一之日不远矣。”
  
  “如此,贫僧便静候佳音了。”玄奘笑了,双手合十道:“若是贫僧那时还未圆寂,便去吐蕃走一遭,以成陛下所愿。”
  
  “大师!”李承乾忍不住的站了起来,惊讶的看着玄奘。
  
  “生死轮回,皆有定数。”玄奘起身,对着李承乾合十躬身道:“陛下安宁,则天下安定,阿弥陀佛,贫僧告退。”
  
  李承乾轻叹一声,点点头道:“朕让人送大师吧。”
  
  “谢陛下!”玄奘躬身,然后跟着站在一旁的徐安,一起朝着甘露门的方向而去。
  
  看着玄奘的背影,李承乾轻叹一声,感慨道:“原来佛祖只给了他二十年的时间。”
  
  “父皇!”李象站在一旁,满脸凝重。
  
  “无妨。”李承乾摆摆手,说道:“法师从天竺带回来的经典,应该多数已经翻译完毕,而他的传承自有子弟效劳。”
  
  “是!”李象神色已经凝重,玄奘说自己三五年内就要圆寂,这句话哪怕是传出去,天下都要沸腾。
  
  “有人的走了,纪念便是,没有必要太过悲伤。”李承乾轻轻抬头,道:“这世上,缺了谁,不一样还是在滚滚向前吗?”
  
  “喏!”李象神色平静下来,然后缓缓坐下。
  
  “三月,朕要去东巡,惯例,你留下来监国。”李承乾微微抬手。
  
  李象猛然间惊讶的站了起来,随即对李承乾拱手道:“喏!”
  
  “你听出来了,要准备对吐蕃的战事了。”李承乾点点头,说道:“从去年,吐蕃人向你妹妹提亲开始,这场大战便随时可能会开启。”
  
  “是!”李象神色冷峻起来,他是长子,当听到有人来求娶他的妹妹的时候,愤怒如同当年的李承乾。
  
  “这是一场全面战争。”李承乾站了起来,走到石亭最前,抬头看向头顶的蓝天,平静的说道:“吐蕃人会从方方面面来试图削弱大唐,而朕自然也不会轻易的让他们好过。”
  
  “是!”李象跟着平静下来,但神色依旧严肃。
  
  李承乾说道:“朕在走之前,会给李德謇留一封便宜行事的诏书,这是你和英国公知道便可以了。”
  
  “喏!”李象立刻就明白,今年依旧是李勣留在长安辅政。
  
  “你要开始学习战争了。”李承乾看向李象,说道:“一旦朕灭吐蕃,那么只要朕在的一日,四方诸国,便不敢再起异心,所以,这是你最后一次学习战争的机会了。”
  
  “儿臣明白。”李象认真拱手。
  
  “亲贤臣远小人,所以如是矣。”李承乾轻叹一声,然后回神道:“军中诸事,你有不解的,可以和英国公请教,至于其他人的说法,没有必要多听。”
  
  “是!”李象点头。
  
  “正常而言,你不需要多做什么。”稍微停顿,李承乾说道:“若是军前,或者天下什么地方出了乱子,朕给你四个字,镇之以静,则天下自安。”
  
  “儿臣谨记父皇教训。”李象肃然躬身。
  
  ……
  
  两仪殿中,晨光铺陈。
  
  李承乾放下手里的奏本,看向殿中群臣道:“吐蕃国使要离开长安了,他说芒松芒赞依旧还是想要求娶朕的永康公主,如今回吐蕃,就是要满朝上下商量一下,该如何打动朕。”
  
  “不过是迷惑之言罢了。”长孙无忌从群臣当中站出,对着李承乾拱手道:“陛下,臣以为吐蕃人真正的目的已经不再是求娶公主了,而是开始全面准备开战了。”
  
  “臣也以为如此。”李勣从群臣当中站了出来,拱手道:“这两年,昆陵都护府的西突厥左相诸部还算安定,但蒙池都护府的西突厥右厢诸部,原本的部落贵族长老,和新崛起的府兵矛盾冲突的厉害,已经发现有吐蕃人的介入。”
  
  李承乾点点头,看向崔敦礼,问道:“崔卿,兵部是怎么推演的,吐蕃人若要动手,他们会从哪几个方面着手?”
  
  崔敦礼神色稳重的站出,拱手道:“回陛下,兵部定论,吐蕃若要出兵,当以搅乱西突厥,东西吐谷浑,还有党项诸部为先,然后趁乱,直接越过通天河,袭击左金吾卫将军李君羡部,然后席卷而下,于西昌州大战。”
  
  李承乾点点头,问道:“兵部如何应对?”
  
  “令兰州都督李德謇,岐州都督阎立本,沙州都督房仁裕,夏州刺史席君买和安西都督骆弘义五部支援西昌州,同时长安出左骁卫大将军契苾何力和左卫将军薛仁贵支援西昌州,左领军卫大将军执失思力支援安西,左金吾卫将军薛万备前往松州。”稍微停顿,崔敦礼拱手道:“最后是左金吾卫将军李君羡部,若遇敌袭,当直接坐船退往松州,不可行陆上。”
  
  “这些年,党项人还是没有喂熟啊!”李承乾轻叹一声。
  
  大唐多年治党项,虽多部恭顺,但有少部始终心向吐蕃。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极品全能学生 凌天战尊 御用兵王 帝霸 开局奖励一亿条命 大融合系统 冷情帝少,轻轻亲 妖龙古帝 宠妃难为:皇上,娘娘今晚不侍寝 仙王的日常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