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

字:
关灯 护眼
零点看书 > 三国:昭烈谋主,三兴炎汉 > 第416章 进了刘家族谱,那便是光宗耀祖

第416章 进了刘家族谱,那便是光宗耀祖

第416章 进了刘家族谱,那便是光宗耀祖 (第2/2页)

“若能得魏国援助,实乃天赐良机。”
  
  但大祭司秃发乌孤却道:
  
  “汉人狡诈,不可轻信。”
  
  “司马懿此计,恐是要让我部与汉军两败俱伤。”
  
  轲比能沉思良久,忽然拍案:
  
  “即便司马懿要利用本王,这也是个机会。”
  
  “传令各部,尽起兵马,进驻石城!”
  
  然而轲比能不知,他帐中早有汉军细作。
  
  消息很快通过烽火传至洛阳。
  
  与此同时,
  
  司马懿站在渭水岸边,远眺汉军营寨的灯火,对司马师道:
  
  “鲜卑一动,诸葛亮必分兵抵御。”
  
  “届时我军可趁虚而入。”
  
  司马师忧心道:
  
  “若诸葛亮识破此计,按兵不动如何?”
  
  司马懿捻须微笑:
  
  “那就让鲜卑人再进一步。”
  
  “传令细作,怂恿轲比能攻打雁门关。”
  
  “到时刘备必沉不住气。”
  
  消息很快传至洛阳。
  
  朝堂之上,刘备卧病听政,闻报勃然作色:
  
  “鲜卑贼子,安敢如此!”
  
  于是,欲发兵征讨。
  
  李翊出列谏阻:
  
  “陛下三思!”
  
  “征讨游牧,犹如以金弹打雀,得不偿失。”
  
  “昔汉武帝屡伐匈奴,耗尽文景之积,终颁轮台罪己诏。”
  
  “前车之鉴,不可不察。”
  
  刘备蹙眉:
  
  “然则坐视鲜卑进驻石城耶?”
  
  李翊从容道:
  
  “臣在边境推行期货贸易多年,早有限制鲜卑之策。”
  
  “请陛下准臣处置。”
  
  刘备沉吟片刻:
  
  “既如此,便交由子玉全权处理。”
  
  李翊回到相府,立即签发两道钧令:
  
  其一:
  
  “即日起,边境各市全部扣押鲜卑贵族寄存牛羊,已签期货契约一律冻结。”
  
  其二:
  
  “令护鲜卑校尉田豫、护乌桓校尉牵招,严查边境走私,凡中原货物,一粒米不得出关。”
  
  命令传至边关,顿时引起轩然大波。
  
  在边境贸易城中,
  
  鲜卑贵族们围住汉朝官员,群情激愤。
  
  贵族慕容氏揪住市令衣襟:
  
  “我部落三万头羊存在你们这里,说冻结就冻结?”
  
  “你们这分明是明抢!”
  
  市令冷脸推开他:
  
  “此乃相府钧令。”
  
  “要怪就怪你们首领勾结魏国。”
  
  另一贵族拓跋野急得跺脚:
  
  “我部落儿郎还等着用茶叶治病!你们汉人不是讲仁义吗?”
  
  更有些小首领痛哭流涕:
  
  “寒冬将至,部落存的粮食都在你们仓库里。”
  
  “这是要饿死我们啊!”
  
  而在草原上,情况更加严峻。
  
  田豫、牵招派兵严守关隘,连一只商队都不放过。
  
  一个鲜卑老妇人跪在关隘前哀求:
  
  “军爷行行好,我孙女病重,需要药材……”
  
  守军摇头:
  
  “上司有令,片纸不得出关。”
  
  草原部落中,缺盐少药的情况日益严重。
  
  孩子们因缺乏茶叶患上齿疾,老人们因无药治病奄奄一息。
  
  更严重的是,寒冬将至,部落储存的过冬物资大多都存在汉朝边境仓库中。
  
  轲比能大帐内,各部首领怨声载道:
  
  “大王,部落里已经有人饿死了!”
  
  “没有汉人的铁器,连箭镞都造不出来!”
  
  “这样下去,不用汉人来打,我们自己就先完了!”
  
  轲比能焦头烂额,他没想到李翊出手如此狠辣。
  
  这时探马来报:
  
  “大王,司马懿使者又至,催我们进兵。”
  
  轲比能怒摔酒盏:
  
  “进兵?现在部落都快活不下去了,还进什么兵!”
  
  与此同时,
  
  洛阳相府内,李翊正听取边关汇报。
  
  听完后,他对陈登道:
  
  “鲜卑撑不过这个冬天。”
  
  “届时他们只有两个选择:要么退兵,要么来求我们。”
  
  陈登叹服:
  
  “这便是你一直推崇的经济战?”
  
  “通过掌握生产资料,然后限制出口。”
  
  “不费一兵一卒,便能解石城之围。”
  
  “你这套不战而屈人之兵的经济理论,后世必然会引起重视的。”
  
  不出所料,仅仅在十天后。
  
  轲比能果然顶不住草原物资短缺的压力,派遣使者到洛阳来请罪。
  
  殿内,鲜卑使者披麻戴孝。
  
  匍匐入殿时,满朝哗然。
  
  “罪臣轲比能特使慕容铁勒,叩见天朝皇帝陛下!”
  
  使者以额触地,声音哽咽:
  
  “我主昏聩,受司马懿蛊惑,犯下滔天大罪。”
  
  “今特遣罪臣前来请罪,愿永世称臣,再不敢与天朝为敌!”
  
  李翊出列冷声道:
  
  “鲜卑反复无常,今日请罪,明日复叛,何以取信?”
  
  慕容铁勒急忙呈上礼单:
  
  “我主愿献良马三千匹,牛羊十万头,另送质子入朝。”
  
  “只求天朝重开边市,救我部族性命!”
  
  说着竟嚎啕大哭:
  
  “草原上已易子而食……求陛下开恩啊!“
  
  刘备见其情状,不禁动容:
  
  “轲比能既然知错,朕便网开一面。”
  
  “但需应承三事:一送质子入朝,二退还所占石城,三立誓永不再犯。”
  
  “罪臣代主上全部应承!”
  
  慕容铁勒连连叩首,“我主还愿献上司马懿密信三封,以表诚意。”
  
  当密信呈上时,满朝震动。
  
  信中详细记载了司马懿如何唆使鲜卑出兵,约定瓜分汉土的阴谋。
  
  刘备勃然大怒:
  
  “司马懿老贼!安敢如此!”
  
  随即下旨:
  
  “即日起重开边市,但需设市舶司严加管控。”
  
  “鲜卑每年需朝贡战马千匹,以示臣服。”
  
  退朝后,李翊独留宫中。
  
  刘备叹道:
  
  “子玉此计大妙,不费一兵一卒便收服鲜卑。”
  
  李翊却道:
  
  “陛下,鲜卑虽降,然司马懿此计狠毒。”
  
  “今诸葛亮在渭滨与其对峙,若鲜卑当真南下,后果不堪设想。”
  
  “朕知矣。”
  
  刘备咳嗽数声,“传旨诸葛亮,将司马懿勾结鲜卑之事宣告两军。”
  
  “朕要让天下人看看,谁才是真正祸国殃民之辈!”
  
  ……
  
  渭北魏军大帐内,烛火摇曳。
  
  司马懿正与诸将商议军机,忽见探马踉跄闯入,面色惶恐。
  
  “丞相!鲜卑……鲜卑人退兵了!”
  
  “轲比能已向刘备称臣纳贡!”
  
  “什么?!”
  
  司马懿霍然起身,案上竹简哗啦落地。
  
  他手指微微颤抖,“详细报来!”
  
  探马伏地泣报:
  
  “轲比能遣使洛阳,献上良马三千,立誓永为汉臣……”
  
  “还将丞相密信三封尽数献出……”
  
  帐中顿时一片死寂。
  
  司马懿踉跄后退,仰天长叹:
  
  “天不助我!时也!命也!”
  
  忽然身形剧震,一口鲜血喷涌而出,染红了胸前紫袍。
  
  “父亲!”
  
  司马昭急忙扶住瘫软的司马懿。
  
  帐中顿时大乱,众将慌忙唤军医。
  
  老军医诊脉良久,摇头叹息:
  
  “丞相此症,乃忧劳过度,五内郁结。”
  
  “兼之急火攻心,致血不归经……”
  
  司马昭焦急问道:
  
  “可能医治否?”
  
  军医叹了口气,沉声都道:
  
  “唯有静心调养,或可医治。”
  
  “若能退兵回成都,那里水土温润,或可慢慢调理。”
  
  此时司马懿悠悠转醒,闻此言挣扎坐起:
  
  “不可……不可退兵……”
  
  话音未落又是一阵咳嗽,帕巾再染新红。
  
  司马昭跪泣劝道:
  
  “父亲!身体,身体为重啊!”
  
  司马懿目光涣散,却仍强撑:
  
  “此番若退……今生再难集结如此大军……”
  
  他死死抓住儿子手腕,嘶声力竭的呐喊:
  
  “李翊老贼……灭门之仇……不能不报……”
  
  贾逵含泪劝道:
  
  “丞相,留得青山在啊!”
  
  “青山……”
  
  司马懿惨笑,“我司马氏百余口的冤魂……在九泉之下……可能安息?”
  
  他突然激动起来。
  
  “传令!明日攻城!就算拼了这条老命。”
  
  话未说完,再度昏厥。
  
  军医急施针灸,对司马昭低语:
  
  “少将军,丞相此状万不可再动干戈。”
  
  “若强要出征,只怕……只怕有性命之忧。”
  
  司马昭环视帐中众将,见人人面带忧色。
  
  终于咬牙道:
  
  “传令各营,深沟高垒,暂不出战。”
  
  “待丞相病情稍缓,再作计较。”
  
  当夜,魏军寨中一片愁云惨雾。
  
  而对岸汉军营内,
  
  诸葛亮登高望气,见北岸星象紊乱,对姜维叹道:
  
  “司马懿气数已乱,然困兽犹斗,不可不防。”
  
  渭水呜咽,仿佛在为这位绝世枭雄的末路悲歌。
  
  司马懿躺在病榻上,时而昏迷时而清醒,口中不断呓语:
  
  “李翊……血债……必要血偿……”
  
  然而所有人都明白,
  
  这位老丞相的复仇之梦,恐怕再也难以实现了。
  
  汉军大帐内,铜锅中熬煮的乌骨鸡汤散发着阵阵药香。
  
  诸葛亮亲自执勺,为姜维盛上一碗澄黄的汤羹。
  
  “伯约可知,为何今日特意备此药膳?”
  
  诸葛亮轻摇羽扇,目光温和。
  
  姜维恭敬接过:
  
  “莫非因司马懿病倒之事?”
  
  诸葛亮颔首,微笑道:
  
  “……正是。”
  
  “司马懿聪明一世,却参不透‘养生’二字。”
  
  他指向锅中药材,“乌骨鸡补血,当归活血,枸杞明目。”
  
  “为将者若不知调养,如利刃无鞘,终将自伤。”
  
  姜维若有所思:
  
  “弟子观司马懿,确似操劳过度。”
  
  诸葛亮叹道:
  
  “其败不在智谋不足,而在心浮气躁。”
  
  “灭门之仇日夜灼心,令他如困兽般急于求成。”
  
  他轻啜一口汤羹,“用兵之道,一张一弛。”
  
  “如同这熬汤,火候未到,终究不得其味。”
  
  帐外秋风萧瑟,帐内却暖意融融。
  
  诸葛亮继续道:
  
  “昔年随陛下时,常教导‘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为将者统领千军,更需先治其身。”
  
  “若连己身都不能调理,何以调理三军?”
  
  姜维若有所悟:
  
  “所以先生每日必打坐调息,饮食定时定量。”
  
  “不错。”
  
  诸葛亮羽扇轻点案上地图,“司马懿只知强攻硬取,却不知‘不战而屈人之兵’方为上策。”
  
  “鲜卑之事,便是明证。”
  
  他站起身来,在帐中踱步:
  
  “养生如用兵,贵在持久。”
  
  “每日调息如排兵布阵,饮食节度如粮草调度,心境平和如稳坐中军。”
  
  “如此方能以待天时。”
  
  姜维忽然道:
  
  “然先生也夙兴夜寐,事必躬亲,岂不也与养生之道相悖?”
  
  诸葛亮欣慰一笑:
  
  “……问得好。”
  
  “然吾之操劳,如同农夫耕耘,循序渐进。”
  
  “而司马懿之劳心,如同山火焚林,终将自烬。”
  
  他指向渭北:
  
  “你看魏军近日调度混乱,正是主将心乱之故。”
  
  “而我军虽按兵不动,却士气饱满,此乃养生之功。”
  
  夜幕渐深,诸葛亮送姜维出帐时,特意嘱咐:
  
  “明日开始,你亦要习练五禽戏。”
  
  “为将者要有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的定力。”
  
  姜维躬身应诺。
  
  走出大帐,但见星河璀璨,忽然明白孔明先生的深意:
  
  真正的胜利,不在于一时得失,而在于谁能保持清醒到最后。
  
  帐内,
  
  诸葛亮独对孤灯,轻抚案上瑶琴。
  
  琴弦微颤,发出清越之音。
  
  他望向南方,喃喃自语:
  
  “司马仲达,你终究输给了自己的心魔。”
  
  渭水汤汤,昼夜不息。
  
  两岸军营的灯火,一如两位智者的人生哲学。
  
  一个急躁如烈火,一个沉静如深潭。
  
  而历史的天平,正在这动静之间悄然倾斜。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极品全能学生 凌天战尊 御用兵王 帝霸 开局奖励一亿条命 大融合系统 冷情帝少,轻轻亲 妖龙古帝 宠妃难为:皇上,娘娘今晚不侍寝 仙王的日常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