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7章 把宋朝的无耻文人,用对地方!
257章 把宋朝的无耻文人,用对地方! (第2/2页)这是陈韡第二次觐见赵朔了。
当初他改旗易帜后,曾经率江西十七名主要文武官员,觐见过赵朔。
赵朔给他们都封了官,并且派汉军正蓝旗三个万户随他们入江西,进行均田诸事。
如今,江西大体消化完毕,赵朔又正好驻在九江,直接招陈韡来九江述职。
“很好。”
赵朔接过那份名单几眼,放在御案上,道:“江西是大省,我仅派了三个万户过去,你就能在两个月内完成均田,真是足见才干了。”
陈韡赶紧躬身道:“主要是王上威名所致,地方官员配合,臣才能幸不辱命。”
“坐,不需那么拘谨。”
在宋朝,自从赵匡胤“撤椅”之事之后,宰相就没有汉唐时在皇帝面前“坐而论道”的权力了。
但赵朔没有那么多规矩,除了见面时的叩拜之外,还是允许重臣坐着回话的。
他从几案上拿起一封书信来,道:“这次招你来江州,除了让你述职之外,还是有件事情想问问你。你先看看这封信,是世子写给我的。”
“是。”
陈韡接过那封信,仔细看了一遍后面色微变,再次站起来跪倒在地,道:“臣斗胆妄言,此事万万不可啊!”
赵朔道:“有何不可?”
“世子意欲以不惜埃及叙利亚百万性命,修建运河,连接地中海和红海,臣以为万万不可。秦始皇一统天下,修阿房宫,修万里长城,天下皆反。隋炀帝修京杭大运河的前车之鉴,更是殷鉴不远。王上,不可不慎啊!”
赵朔却微微摇头,道:“本王却不这么认为。陈韡你想,如果秦始皇一统天下后,以华夏百姓为根基,南抓百越人,北俘匈奴人修他的万里长城和阿房宫,六国子民会不会反?隋炀帝在华夏元气充足时征高丽,以高丽百万百姓修京杭大运河,百姓又会不会反呢”
“这……”
陈韡还真被问住了。
是啊,秦人能够崛起,是因为特有的军功爵制。但扫平六国如此大功,将士们得分出多少土地田宅?得让多少华夏子民为奴隶,才能满足将士们的胃口?
秦始皇还真下不了狠手。
没办法,秦始皇只能赖账,把五十万精兵猛将调离中原,打发去开拓岭南了。
对华夏百姓怀柔没关系,但你别让这些精兵去种地啊!
更别在六国百姓人心未附的情况下,大规模征发百姓建庞大的工程啊!
到了秦二世的时候,天下皆反,五十万精兵也对秦国没了效忠之心,秦国不亡简直没天理。
那换个思路呢?
如果秦始皇不用这些精兵猛去开拓岭南,只是让他们征服岭南,去征服匈奴呢?
以百越和匈奴人的资财,满足这些骄兵悍将的胃口。让这些掳掠的奴隶,去修建长城和什么阿房宫,又有什么问题?
还有隋炀帝,先把高句丽征服了,再用高丽奴隶修京杭大运河多好!
百姓们吃饱了撑的造反?
有着灭高丽的武功,那些世家大族又能翻过天来?
想着想着,陈韡脑袋中仿佛一道闪电划过,豁然开朗。
他再次叩首,道:“臣方才出言无状,实在是愚钝之极,未能明白王上和世子的深意。现在我明白了,这天下的无数异族,实在是上天赐予我华夏的资粮。以异族的资财,养我华夏的虎狼之师。以异族之民力,建我国华夏之基业,才是华夏永兴之道!”
赵朔点头道“你能这样想,非常好。以后,要多将这番道理对外言讲,让他们明白,本王愿与汉人和蒙古人共天下,将寰宇握在手中。能跟上我的步伐的,能力强的未必不能封侯拜相。就是能力弱的,也可得个富裕安康。”
“臣遵旨。”
赵朔继续道:“我刚才让你看那封信的目的,其实是向让你帮我推荐个人选。你觉得,谁能主持这条运河的修建工程呢?”
“呃……”
陈韡想了一下,字斟句酌地道:“如此大的工程,堪称亘古未有。要说谁肯定能建好新运河,微臣还真想不出来。不过,臣可推荐一个人选,供王上斟酌。”
“你说。”
“此人名叫胡榘,是宋国名臣胡铨之孙,如今官居宋国的工部尚书之职。”
“九年前,胡榘为庆元知府时,曾经主持重修东钱湖。当时,东钱湖内葑草为患,淤塞达二万余亩,蓄水锐减,民不敷用。胡榘向宋国朝廷请钱十二万贯,动用当地军民百姓清淤。自修成之日至现在,东钱湖再未见葑草之患。”
东钱湖是浙江最大的淡水湖,比杭州的西湖还要大三倍。
胡榘能将此湖治理好,也真是足见能力了。
但很显然,清理东钱湖的工程,比起修建苏伊士运河要差远了。
到底该派谁去呢?
郭守敬现在也不知出生没有?
郭守敬的老师刘秉忠,现在也应该不到二十岁,而且赵朔也不知道此人现在在哪里。
不过,也不着急,赵赫得全取了埃及,才会开修苏伊士运河。而且,十九世纪开凿苏伊士运河,都要花上十年时间,死上十二万人了,更何况是这个时代?
如此浩大的工程,指望短时间建成是完全不现实的。
赵朔决定再问问其他人,看看有没有什么合适的人选。实在不行,就先把胡榘派去埃及,进行一些准备工程。
当然了,胡榘现在还在临安当他的工部尚书呢,赵朔得先把宋国灭了再说。
陈韡告退之后,赵朔命人将宋国求和的使者贾似道找来。
江西、四川、两淮、湖南全部落入赵朔之手,宋国朝廷无计可施,当然有了求和之意。
他们甚至选了一个身份特别的使者——贾似道,贾美人的兄弟。
贾美人在四年前被宋人送给赵朔了。虽然宋国不知贾美人是否得赵朔宠爱,但有这层关系,总比没有好吧?
赵朔的大军很多被派去接收地方,实行均田,整编新的八旗了。
赵朔也不着急灭宋,先谅了贾似道几天,直到今天才召见。
“贾似道参见王上!”
贾似道今年才二十岁,眉目间有些他姐姐的影子,英俊的面庞带着股阴柔之气,恭恭敬敬地跪倒在赵朔面前。
对于贾似道,赵朔还没想好怎么安排。
在历史记载中,贾似道的名声不怎么好,害死了不知多少大宋忠臣猛将。
不过,既然此人能权倾朝野,即便有贾美人的因素,也肯定相当不简单了。
他也没让贾似道站起来,直接问道:“说说吧,宋国朝廷派你来,到底是什么条件?”
贾似道是聪明人,直接禀报道:“不敢欺瞒王上,宋国表面上的条件,是献浙江和福建给王上,只求保留广南东路和广南西路。但如果王上不允,赵昀愿意举国而降。只是要王上下一道公告天下的旨意,保证赵昀和大宋皇室的生命和财产的安全。”
“这个保证,我给不了。”
赵朔毫不犹豫地摇头道:“宋国立国近三百年,太多皇帝对不起武人了。”
“宋仁宗赵祯对不住狄青,宋高宗赵构冤杀了岳武穆。辛弃疾的《美芹十献》是何等的真知灼见?宋孝宗赵昚弃之不用。而如今的宋国皇帝赵昀,更害死了孟珙的母亲。”
“我若是赦了赵昀,如何对孟珙交代?与宋国这些昏君,又有何区别?”
“你回去告诉宋国朝廷吧,他们愿意投降,当然可以。但是,我要为被宋国辜负的武人们,出口胸中恶气。”
“皇帝又如何?其他人皆可赦,唯独赵昀不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