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8章 带过最差的兵
第298章 带过最差的兵 (第1/2页)普鲁士蓝是人类最早的合成染料。
牛血在如今的京师也不算难以获得。
明初的时候,朝廷是严格禁止杀牛,只有老病的牛才可以宰杀。
但是正如同所有的禁令都会随着时间而松弛,明初禁令到了隆万时期已经松弛得差不多了。
京师很多的食铺,都会以“老牛”或者“边牛”的名义贩卖牛肉。
氯化铁也不难获取,东宫的酱油工坊需要用到矾油(盐酸),铁厂中的铁渣和矾油反应,就能得到氯化铁。
苏泽将染料所需要的方子誊抄下来,又给东宫的酱油工坊和城外的铁厂写了信,只需要实验几次,就能得到普鲁士蓝这种染料了。
甚至苏泽连销路都已经想好了。
这些日子以来,兵部为武监生统一制作了衣服。
但是因为染料的关系,染出来的衣服不鲜艳,而且很容易掉色,现在武监生的衣服都深浅不一,十分的难看。
正好苏泽原本就计划,在年末的时候请皇帝驾临武监,视察武监这一年的操练成果。
如果都穿着颜色不一的军服多难看?
让皇帝看着身穿普鲁士蓝军装的武监生,整齐的阅兵,那肯定会让皇帝拿出更多钱在武监建设上!
那这就不是普鲁士蓝,是大明蓝!
想到这里,苏泽准备向东宫借实验室,试试尽快将普鲁士蓝的染料制作出来。
——
武监。
“班正,今天又是大合训啊?”
校场上,骑兵二班的武监生们凑到了李如松身边。
校场上泾渭分明的分出两个团体。
骑兵一班以成国公的弟弟朱时坤为首,聚集在校场的另一边。
李如松甩了甩马鞭说道:
“骑兵合训是教务长订下的规矩,也是大操的项目,你们有意见和马教官说去。”
众武监生纷纷低下头。
自从上次实战演练,被马教官们以少胜多后,这帮桀骜的将门子弟都收敛了脾气。
而随着武监风气的好转,一种新的竞争出现在武监中。
宿舍内务卫生要争先,课堂成绩要争先,就连这种合训,骑兵两个班也要别苗头。
但是奇怪的是,一旦这种竞争扩张到了骑兵和步兵之间,那骑兵一班和骑兵二班又会凝聚成一股绳,一致对外。
用李如松的话说,“平时骑兵科争,争的是骑兵科的话事权。但输给步兵科,就是输的所有骑兵的脸!”
就连马教官也不理解,为什么苏泽能让这帮学员发生这么大的改变。
军队就是这样一个地方。
军官团凝聚战斗力的最好办法,就是形成一个共同体。
这也是为什么近代军校制度出现后,就能迅速压倒其他军事制度,立刻成为所有国家变法图强的第一步。
从宿舍到班级,从班级到年级,一个个从小到大的共同体形成后,就会自发产生荣耀意识。
这时候竞争失败,就不是个人荣誉的问题了,而是整个共同体的荣誉。
苏泽也和武监的马教官谈过,让他们不要压制这种共同体的荣誉感,而是要以集体荣誉来颁发奖励,并且给获得荣誉的集体一些特权。
比如骑兵两个班,每旬操练优秀的班级,可以提前开饭。
再比如内务优良的宿舍,可以让内务最差的宿舍帮他们做杂务。
这种共同体的形成,也让武监生之间的关系更加紧密。
这也是近代军官团体远胜于封建时代的原因,一个能有共同抱负和理想,共同生活过的军官团,在战场上的配合肯定要比上个时代的军官强无数倍。
骑兵二班一名消息灵通的武监生突然说道:
“听说今天又是马步训练。”
听到这里,众人的脸色难看起来。
和步兵步法一样,骑兵也是需要步法的。
法国骑兵步法也独步欧洲,法兰西骑兵在机动化部队出现之前,一直都是欧陆霸主。
骑兵的步法要比步兵还难,因为骑兵还要控制胯下的战马。
首先是列阵。
骑兵必须要足够的间距,这样冲锋的时候才不会挤成一团。
骑兵之间的间隔是多少,一名基层骑兵指挥官能指挥的骑兵方阵是多少人,由此计算每个骑兵方阵的长度,并且计算敌我的距离。
近代战争的军官,需要在战场上不断的计算距离速度,而骑兵军官更是要在很短时间内确定冲锋的时机。
列阵完毕,就是步法。
苏泽和戚继光一起商讨的《骑兵操典》,主要骑兵步法可分为慢步、快步、跑步三种,速度依次为每分钟100、240、300米。
要让马按照不同的速度奔跑,就需要训练马步,让马按照不同的节拍奔跑。
等上完了这些课程,李如松才明白,真正的骑兵是什么样。
想到自己刚入学的时候,还自诩骑术精湛,从小就随父亲追杀女真人,现在的李如松就觉得羞愧。
自己以前哪里会什么马术,不过是骑着马乱跑罢了!
经过这段时间的训练,李如松终于能够熟练的使用三种步法。
李如松马术进境飞快,但是骑兵二班的世兵子弟,却在马术这个项目上不如骑兵一班的勋贵子弟。
没办法,大明朝很多卫所都很穷,战马都是卫所中珍贵的东西。
这也是骑兵二班的世兵子弟,讨厌马术合训的原因,又要被一班那帮家伙嘲笑了。
就在这个时候马教官来到了校场上。
“今日是切换步法的训练!”
听到换步训练,就连李如松都脸色微变。
单纯掌握三种马术不难,但是要在行军的时候切换步法,那就非常的困难了。
但是在实际作战中,却是要经常切换步法的。
快步、跑步对马力均有相当消耗,后两者尤为严重。
快步持续半个小时以上、跑步持续6分钟以上,都会令马匹颇为疲惫。
如果长途行军,骑兵就只能运用慢步。
但当骑兵冲击骑兵时,哪一方骑兵能够既保持更好的队形,又跑出更快的速度,就一定能够取得胜利。
既要队形,又要速度,还得保持马力,那就只剩下一种解决方法:以低速靠近敌军,在最后几百米乃至一百多米改为高速,只有在距离接敌还有几十米乃至十几米时才达到全速。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