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8章 主动安排
第418章 主动安排 (第1/2页)酒过三巡,气氛愈发融洽。
话题从华兴近期的“渡河项目”的千难万阻,谈到马来西亚子公司成功切换的振奋人心,再自然过渡到华兴与高校在人工智能、云计算等前沿领域的深度合作可能。
李延年姿态放得很低,言语间却充满了对合作的渴望:
“陈总,华兴的技术实力和全球化视野,正是我们交大建设‘双一流’急需的强劲东风。尤其在计算机、软件工程、电子通信这些领域,我们希望能与华兴建立更紧密的战略协同。联合实验室、定向培养基地、甚至共建前沿技术研究院...母校愿意全力配合,提供最好的场地、政策支持和人才储备。华兴未来的顶尖人才池,交大希望能成为最核心的源头活水!”
陈默放下筷子,耐心倾听。
他理解校方的诉求,这对于他或者公司来说也没什么坏处。
稳定、优质、认同华兴文化的人才输送管道,是支撑庞大技术公司运转的命脉。
“李校长,杨老师,”陈默放下酒杯,身体微微前倾,语气沉稳而诚恳。
“华兴与高校的合作,一直是我非常重视的领域。交大作为我的母校,这份情谊更是不同。‘渡河’之后,华兴IT正面临全面的技术架构升级和全球化深化运营的关键期,对顶尖人才,尤其是具备底层研发能力和全球化视野的复合型人才,需求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迫切。”
他目光扫过在座校领导殷切的脸庞:“建立更深层次的战略合作,我本人非常支持。具体的合作框架和切入点,我们可以让下面团队尽快对接细化。比如,华兴可以深度参与交大计算机相关专业的课程体系优化,共建‘华兴认证’的特色课程模块;设立定向的‘华兴卓越工程师班’,从大二、大三开始选拔苗子,由华兴资深专家联合授课,提供项目实践和实习绿色通道;联合实验室方面,可以聚焦云原生、数据库内核、大规模分布式系统等‘渡河’后急需突破的关键方向,华兴投入真实的业务场景和海量数据资源,学校投入顶尖的教授团队和研究生力量,共同攻坚,成果共享。”
然后便喝了一口茶水,润了润嗓子,“当然后续的方案可能会是整个集团层级和学校的合作,我这边也会上报董事会申请。”
陈默的提议条理清晰,目标明确。
既满足了华兴对核心人才的前置培养和关键技术储备的需求,又为交大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提升学科实力、增强学生就业竞争力的重大机遇。
李延年听得连连点头,眼中精光闪烁,仿佛已经看到了交大相关学科排名飙升、成为华兴最重要人才基地的辉煌前景。
“好。太好了!陈总不愧是技术领袖,高屋建瓴,切中要害。”李延年抚掌大笑,再次举杯,“就按陈总这个思路来。学校这边我亲自挂帅督办。来,为华兴与交大的深度合作,干杯!”
又是一轮热烈的碰杯。
气氛达到高潮之际,李延年放下酒杯,像是忽然想起什么,脸上的笑容更加温和。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