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4章 开业(五千)
第224章 开业(五千) (第1/2页)谢厂长深吸了一口气,对着李哲问道:“李老板,酸黄瓜罐头和青刀豆罐头我们确实没有。只要是我们厂有的罐头,您想要哪一种直接跟我说。上次给您报的是清仓底价,这次我给您报成本价。”
李哲想了想:“番茄罐头。”
谢厂长沉吟片刻:“上次我报的是1块7毛5分,我是真没有要高价。因为我们的成本价是1块7毛2分。您看1块7毛2可以吗?我们这次真的是一分钱都不挣。”
李哲没说可以,也没说不可以。他拿出一份清单递给一旁的陈镇长,这笔生意能不能做成,他在乎的不是谢厂长而是陈镇长:“陈镇长,您看看,这是其他罐头厂的报价。”
陈镇长从兜里拿出老花镜戴上,找到了番茄罐头的价格:“其他厂的番茄最低出厂价是1块7。”
李哲点点头:“没错,两分钱不算什么事儿。单凭您陈镇长的面子,我也不在乎这点钱。但问题的关键是,这生意不是我们哥俩说了算。我们还有另外两个合伙人,这份价格清单他们也知道。”
李哲有些为难道:“如果万安镇罐头厂的最低价和其他厂的最低价相同,那我们肯定是要购买万安镇罐头厂的。但现在的问题是万安镇罐头厂的价格比其他罐头厂的价格略高。我和金哥都好说,哪怕是少赚点钱,也愿意照顾一下咱们万安镇罐头厂的生意。但另外两个合伙人那边不好交代。”
陈镇长点点头,摇头对着一旁的谢厂长说:“谢厂长,你们厂的番茄罐头出口价能不能也降到1块7?”
谢厂长哭丧着脸摇头:“陈镇长、李老板,真不行啊,那就赔钱了。”
陈镇长板着脸:“我刚才说的话都白说了?亏一点钱就亏点钱,厂子活下来最重要。你要是做不了主,就让你们厂长来。”
谢厂长语重心长道:“陈镇长,不是我不听您的。李老板,您的难处我听明白了,但我也有自己的难处。甭说是我做不了这个主,我们厂长来了也一样做不了这个主,甚至我也不想让陈镇长做这个主。”
怕众人误会,谢厂长赶忙解释:“首先我是赞同陈镇长的提议的,我也想低价出售罐头库存。因为我们厂现在最重要的就是回笼资金,只有回笼资金才能盘活企业。但这种情况很多工人未必理解。
他们可能会觉得如果赔钱销售罐头,就是损害了集体利益,甚至给我扣个以权谋私、侵害集体利益的帽子。
换句话说,他们即便现在理解,等过了这个难关,他们可能又不理解了,没准还得戳我们的脊梁骨。”
陈镇长皱了皱眉。他是体制内的人,对于这种情况很敏感。他知道谢厂长说的问题确实存在。
想做事,就会犯错!
李哲和金百万也有些打退堂鼓。如果低价收购了万安镇罐头厂的番茄罐头,谢厂长被工人扣上了“侵害集体资产“的帽子,那作为购买商,他们是不是也会被扣上“奸商“的帽子?
陈镇长在体制内摸爬滚打多年,哪里还看不出来?现在已经不是钱的问题了。
今年过年,李哲给自己送的那些礼就值几百块钱。自己今天亲自求上门,这两分钱的利润他肯定是愿意让的,但是考虑到背后的合伙人,他也不能说让就让。
谢厂长这边也一样。罐头厂的高层了解厂里的情况,也知道现在最重要的不是赚钱,而是把罐头卖出去回笼资金。但厂里的工人未必理解,这件事可大可小。就连陈镇长自己也不想背这个锅。
陈镇长望向一旁的李哲:“如果价格合适,您能收购多少番茄罐头?”
“5吨左右。”
“李老板,您看这样成不成?这两分钱的差价,由我们镇政府来补贴。这样您和合伙人能有个交代,罐头厂也不用赔钱低价销售。”
陈镇长算了一笔账:一个罐头差价两分钱,1000个罐头差价20块钱,一吨的差价也才40。
李哲有些意外:“陈镇长,这不合适吧?”
陈镇长摆摆手:“没什么不合适的。这罐头厂本身就是镇集体企业。一吨罐头补贴40元钱,5吨也不过才200块钱。用200块钱盘活一家集体企业,对于镇政府来说也是一件好事。”
陈镇长的语气越发笃定。他很清楚,过了这个村就没这个店了。
一个罐头价值1块7毛2,一吨罐头价值3440,5吨罐头价值17,200块钱。
镇政府只要出200块钱,就能帮着万安镇罐头厂回笼17,200块钱的资金。这笔钱是能救命的。
如果错过了李哲这个大客户,镇政府再想帮助万安镇罐头厂复产复工,那可就不是200块钱能解决的问题了。
而且万安镇罐头厂也会向镇政府缴纳税金和部分利润,还能带动镇里的经济。无论是直接利润还是间接利润都超过了两百块钱。
说白了,这200块钱转一圈还会回到镇政府的账上,顺带还能盘活一家镇集体企业,怎么看都值得。”
谢厂长紧紧握住陈镇长的手:“陈镇长,谢谢您对我们厂的补贴。我代表全厂工人和他们的家属感谢您!李老板、金老板,也感谢两位的帮助!”
敲定了番茄罐头的价格后,双方又聊了一些细节问题,比如运输方式、验收方式、付款方式等。
其中,李哲四人总共投资了6万本金,不足以支付全部款项。李哲会先支付一部分定金,等他们从外贸公司收回尾款后,再将剩余的尾款支付给罐头厂。
生意谈成后,众人皆大欢喜。
晚上,李哲设宴款待两人。
……
2月25日,正月二十
蜀香居餐厅。
今天是餐厅正式开业的日子,比餐厅之前预计开业的时间整整晚了十天。不过也因此有了更充分的准备时间。
谭静雅是第一个到餐厅的。她将一楼和二楼都仔细检查了一遍。深吸一口气,心情复杂——激动、忐忑、期待,各种情绪交织在一起。
她不仅是餐厅的经理,还将所有的身家都投资到了这家餐厅。虽说她对这家餐厅有信心,也做了充分准备,但真到了营业这一天,心中难免依旧忐忑。
这几个月,她的人生起起落落。她已经没有了后路,只能成功。
失败?她不敢想!
有时候,她也会忍不住想起季鸿宾,想知道他现在过得怎么样?有没有后悔出国?
她摇摇头,扫去心中的杂念。她不知道季鸿宾如何想,至少她自己不后悔离婚的事儿。她觉得自己留在京城是对的。
餐厅的工作人员也陆续到齐。王建军送来了新鲜的蔬菜,同时清点其他采购物资,确保食材的新鲜。
三位厨师到后,确认灶台、抽风机等设备正常运转,备齐当天要使用的调料。
林巧梅则带着人开始布置开业仪式需要的东西。门口上方挂上了“开业酬宾“的横幅,旁边挂着红色的喜庆气球。
看着人来得差不多了,谭静雅将众人叫到一起,开晨会。
谭静雅扫视着或站或坐的众人,开口道:“我简单说几句。这段时间大家辛苦了,你们的努力我都看在眼里。今天是咱们餐厅正式开业的第一天,对咱们来说也是一次'毕业考试'。
我希望大家今天能展示最好的一面,让客人能感受到我们的真诚和热情……”
她顿了顿,继续说道:“不过大家也不要紧张,只要做好每个人份内的工作,确保开业时不慌不乱不出错……”
谭静雅做了一番动员工作,又再次明确了众人的分工,才让众人散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