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

字:
关灯 护眼
零点看书 > 大明:七岁熊孩子,老朱求我登基 > 第二百七十二章 举措

第二百七十二章 举措

第二百七十二章 举措 (第2/2页)

三日后,扩建粮仓的第一批砖石运抵应天城外。
  
  负责押运的驿卒发现,每块青砖上都刻着细小的编号,砖窑工匠的名字烙在侧面。
  
  工部派来的监工说,这是皇孙殿下特意吩咐的,哪块砖出了问题,能直接查到烧窑的匠人。
  
  与此同时,朱雄英正在暖阁里看着新绘制的全国粮仓储量图。
  
  湖广的红点最密集,杨思义在旁边标注:“襄阳府已建成十五座新仓,余下的下月便可完工。”
  
  “让湖广把多余的粮食调运到北平。”朱雄英用朱笔在地图上画了条线。
  
  杨思义赶紧记下:“臣这就安排漕运司准备船只。只是黄河秋汛将至,怕是会耽误行程。”
  
  “让工部把新造的水闸图纸发下去。”朱雄英想起上月看过的水力机械图,“在徐州段修两座节制闸,既能防洪又能调节水位,正好试试新法子。”
  
  正说着,太监捧着个鎏金托盘进来,上面摆着几颗饱满的玉米。
  
  这是西洋传教士刚进贡的作物,朱雄英拿起一颗剥开,金红色的籽粒在阳光下闪着光:“杨尚书见过这东西吗?”
  
  杨思义摇头:“看着像粟米,却比粟米大许多。”
  
  “这叫玉米,能在旱地生长,产量比粟米高两倍。”朱雄英把玉米粒放在纸上铺开,“让农官带到北方去试种,若是能成,明年就能在北平、山西推广。”
  
  杨思义眼睛一亮,连忙将玉米粒小心收好:“臣这就去安排。有了这新作物,北疆的军粮就更有保障了。”
  
  大殿中的铜鹤香炉正袅袅地散发着檀香,朱雄英将刚批复完的粮仓扩建图纸轻轻推到案边。
  
  图纸上,新仓的飞檐翘角在宣纸上勾勒出清晰轮廓,而他修长的指尖却在“监工官吏”那一栏悬停许久,迟迟没有落下。
  
  “去把都察院左都御史詹同请来。”他对着躬身等候的太监吩咐道,声音里听不出太多情绪。
  
  窗外的日光恰好斜斜地照进来,在他明黄色的常服上投下斑驳的光影,衣料上绣着的暗纹龙鳞仿佛在光影中缓缓游动。
  
  詹同进来时,怀里还揣着刚拟好的巡按御史调任名单。
  
  这位以铁面无私闻名的老臣,袖口磨得发亮,却依旧挺直着腰板。
  
  他刚要行礼,就被朱雄英抬手止住。
  
  “詹大人看看这个。”朱雄英把一张纸条推了过去,上面是杨思义昨夜密报的摘要,湖广粮仓扩建时,有县丞私自将青石板换成劣质石料,幸亏巡检发现及时才没酿成大祸。
  
  詹同的手指猛地攥紧了腰间的玉带,指节因为用力而微微发白。
  
  “臣这就派人去查!”他的声音带着抑制不住的怒气,劣质石料在潮湿的南方极易腐坏,一旦用于粮仓地基,不出三年就会塌陷。
  
  “查是自然要查的。”朱雄英起身走到窗前。
  
  望着宫墙外那片正在动工的新仓工地:“但朕要的不是事后追查,而是从源头堵住窟窿。”
  
  他转身时,目光锐利如鹰,“从今日起,都察院需向每处粮仓工地派驻监察御史,给他们配发铜印,有权随时核查物料账目。”
  
  詹同心中一动,铜印代表着皇权特许,这意味着监察御史可以直接越过地方官衙行使职权。
  
  “殿下英明,只是……”他迟疑了一下,“各地御史不足,恐难周全。”
  
  朱雄英斩钉截铁地说道:“那就从翰林院抽调编修,让那些饱读诗书的年轻人去看看,纸上谈兵不如实地查勘。
  
  告诉他们,若能揪出一个贪墨的官吏,回京后直接晋升三级。”
  
  詹同躬身领命时,忽然想起去年黄河治水时,皇孙也是用类似的法子,让一群年轻翰林跟着御史巡查,结果真查出了河道官员虚报工料的大案。
  
  他暗自感叹,皇孙看似年轻,却深谙用人之道。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极品全能学生 凌天战尊 御用兵王 帝霸 开局奖励一亿条命 大融合系统 冷情帝少,轻轻亲 妖龙古帝 宠妃难为:皇上,娘娘今晚不侍寝 仙王的日常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