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

字:
关灯 护眼
零点看书 > 大明:七岁熊孩子,老朱求我登基 > 第二百七十二章 举措

第二百七十二章 举措

第二百七十二章 举措 (第1/2页)

宋讷躬身谢罪时,腰间玉带磕在青砖上发出轻响。
  
  这声脆响惊醒了殿内众人,先前附和质疑的几位老臣纷纷出列,袍角扫过丹墀的尘埃:“臣等愚昧,愿受责罚。”
  
  朱雄英指尖叩了叩龙椅扶手上的浮雕,那上面缠枝莲纹被摩挲得发亮:“诸位皆是国之柱石,心存审慎并非过错。”
  
  他目光转向阶下锦盒里的稻穗,“但今日之事该让诸位明白,我大明的土地,能长出让前人不敢想象的收成。”
  
  杨思义适时上前一步:“启禀殿下,既然粮产核实无误,扩建粮仓的工程是否即刻动工?湖广巡抚昨日又递急报,说洞庭湖沿岸已有农户开始私设谷仓,恐生隐患。”
  
  “私设谷仓?”朱雄英眉峰微挑。
  
  他清楚湖广百姓经历过元末饥荒,对粮食有着近乎执念的囤积习惯。
  
  “让地方官划出专门地块,允许百姓自建粮仓,但需在官府登记形制与储量。”
  
  他顿了顿补充道:“另外传谕各地,凡捐粮百石以上者,可由官府授予‘积粟郎’虚衔,免其家三年杂役。”
  
  此言一出,殿内顿时响起笔尖划过奏章的沙沙声。
  
  翰林院编修们忙着记录圣谕,几位户部官员却对视一眼。
  
  皇孙殿下这是要将民间储粮也纳入朝廷监管,又以荣誉激励百姓主动配合,实在是两全之策。
  
  散朝后,杨思义刚走出太和殿,就被工部尚书薛祥拽住了衣袖。
  
  这位以督建皇陵闻名的老臣,手里攥着几张泛黄的图纸:“杨大人且看,这是参照江南水榭形制改的粮仓图样,底下用青石板架空防潮,四面开窗通风,比旧仓能多存三成粮食。”
  
  杨思义接过图纸,见上面用朱砂标注着“每仓需糯米灰浆三十石”不禁咋舌:“薛大人这是要把粮仓修成铜墙铁壁?”
  
  “皇孙殿下说了,粮食是国本,仓储不得有半分马虎。”
  
  薛祥指着图纸角落的注脚:“而且殿下特别交代,要在粮仓周围种上皂角树,既能驱虫又能当木料,一举两得。”
  
  两人正说着,却见锦衣卫指挥使蒋瓛带着两名校尉匆匆走过。
  
  蒋瓛怀里揣着个油纸包,里面是刚从顺天府粮市购来的新米。
  
  昨夜接到密报,说有粮商趁官仓满溢之机哄抬米价,他这是要亲自验看米质。
  
  顺天府衙门前的米市上,陈记粮行的掌柜正踮脚望着街口。
  
  今早刚卸的两船新米还堆在码头,账房先生却急得满头大汗:“掌柜的,刚才巡街的兵丁说,官府要核价了!”
  
  “核价就核价,咱的米质摆在这儿。”陈掌柜拍着腰间算盘,忽然瞥见街角走来一队锦衣卫,顿时腿肚子发软。
  
  去年有粮商掺糠售粮,就是被这些缇骑抓去抄了家。
  
  蒋瓛走到米堆前,抓起一把新米凑到鼻尖。
  
  米粒莹白如碎玉,混着淡淡的稻壳香。他示意校尉取来官秤,称出一斗米倒在粗瓷碗里:“这米打算卖多少?”
  
  “回大人,三百文一斗。”陈掌柜声音发颤。
  
  去年这价能买两斗陈米,可如今新米丰收,他实在没底气喊高价。
  
  蒋瓛却冷笑一声:“昨日通州卫的军仓刚出告示,陈米清仓价二百文一斗。你这新米若敢超过二百五十文,就等着去诏狱算总账。”
  
  正说着,街对面忽然传来喧哗。
  
  原来是户部派来的官员带着粮价榜来了,红漆木牌上用金粉写着:“官定新米价:上等二百四十文,中等二百一十文,下等一百八十文。”
  
  围观百姓顿时欢呼起来。
  
  几个提着竹篮的老妇互相推搡着往粮行跑,要赶在新价执行前多买些米。
  
  陈掌柜望着木牌上的数字,忽然瘫坐在板凳上,他终于明白,皇孙殿下要的不只是仓廪充盈,更是要让天下百姓都能吃上便宜米。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极品全能学生 凌天战尊 御用兵王 帝霸 开局奖励一亿条命 大融合系统 冷情帝少,轻轻亲 妖龙古帝 宠妃难为:皇上,娘娘今晚不侍寝 仙王的日常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