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章、《朕问》天下(三)
第102章、《朕问》天下(三) (第1/2页)三位阁老的笑容凝固,张介宾突然站起身来。
“陛下,臣先去见过太后再回来。”
溜了溜了,这御书房一点也不好玩。
朱慈炅面无表情的点点头,三位阁老如坐针毡,尴尬无比。
刘一燝开口,准备缓解气氛。陛下不愧有魔帝称号,这是要把老骨头榨干。
“田大珰帮我们拿些纸笔,陛下说的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嘛,老臣深以为然。”
朱慈炅将《朕问》样刊移到面前,这本书也许不只是宣传,也是挑选人才的书。
他对准备出门的田维章开口,
“你顺便叫天工院行走都进来。”
田维章出门刚好和王坤错身而过,互相露出意味深长的微笑,点头致意。
王坤来到朱慈炅身边,低声禀报。
“皇上,马士英带到。”
朱慈炅闭上了眼睛。
“那就叫他一起来。”
中书也就罢了,马士英一个督粮御史,什么鬼?
三位阁老很不安,毋庸置疑,他们的表现让小皇帝很不满意。但三人根本不知道自己什么地方做错了,小皇帝连珠似的十事,明显是为难他们嘛。
唉,这娃很难哄啊!
朱慈炅不想理人,垂眸审视《朕问》样刊,第一期的主题是辩忠奸,朱慈炅先略过,看向了下一个版块——国政解读。
阮大铖还是能干的,他选取了“南税改粮”、“皇店公司”、“宣令官制”三个主题来解读。
南税改粮,他活学活用了朱慈炅祭文中内容,“地无分南北尽禹甸赤子,民无论富贫咸中华儿女。”提出了南税改粮的必要性,紧迫性,以南济北的全局观,严厉批评了狭隘的地方主义,当然,他也同时提出了南方缺粮的深层隐忧。
这篇国政解读,完美符合了朱慈炅的要求,写得很好,朱慈炅默默点赞。
皇店公司是蒋德璟写的,宣令官制竟然是钱士升的署名,朱慈炅大吃一惊。太惊喜了,有点不可思议,这个不是东林顽固份子,被朕架着搞宣令使制的吗?
很想仔细看看钱状元的大作,看看他说了些啥,但天工院行走们加上个马士英都已经就位。朱慈炅将钱状元的作品轻轻卷起,折了一下,才抬起头。
马士英是第一次见驾,他此时还不到四十岁,在朝中官员中非常年轻,身材不高,有些显瘦,不过很是精神。
马士英站在御书房角落里很慌,不是阁老就是皇帝近臣,他站在这里算什么?而且,他不知道应该不应该施礼参见,要知道,看起来官位不高的有几人是直接坐下了的,进来后没有人跪拜啊。
他还在纠结,御座上的朱慈炅已经直接开口,开门见山。
“诸位都已经知道,我大明的人口可能已经突破三亿了,而随着寒潮南下,北方土地大面积减产,地不养民是我大明最大的危机。毫不夸张的说,大明已经坐在了火山口,一场天灾就可能全面崩溃。
诸位都精通历史,中国历史有记录以来有过三次长时间的寒潮,一次是汉末三国,一次是唐末五代,然后是宋亡元起。朕与诸卿有幸,面对的是第四次,或许过两年,我们可以在南京玄武湖欣赏到结冰风景。
大祭已经结束,但朕不会返回北京,太冷了。如果三国五代的兵祸不可避免,朕扛不住这江山社稷,中国幅员辽阔,短时间南方还是可以守住宗庙的。朕也可以和江南的才子佳人们一起歌舞升平,直把杭州当汴州。
至于朕死后,哪管他洪水滔天!”
朱慈炅小手往御案上一拨,刚刚朱慈炅提字时未收起的白玉镇纸连带砚台一起被扫落御案,在名贵的波斯地毯上溅出大团墨汁。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